精准治疗离不开诊断依据,第三方影像中心聚焦疑难病

“精准的治疗需要正确的诊断,尤其是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的诊断,都非常需要影像提供诊断依据。”2020年11月28日,第一届北京全景医学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全景医学影像联合创始人、总裁居培明指出,缓解大医院影像检查排队难的现状,第三方影像机构可以做这个破冰者和有效补充。

全景医学影像总裁居培明在大会上发言

原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田嘉禾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李方教授,对分子影像和核医学领域做了分别报告,介绍该领域的成果。

影像学肇始于伦琴发现X射线,随后B超、CT、磁共振等伟大发明,让影像学逐渐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近乎无损的探测人体,找到正常组织与病变的区别。影像学让临床医生根据影像图像和报告判断病情,做出正确或精准的诊断,对症下药。

上世纪80年代,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已出现在欧美,由于发展较早,美国第三方影像中心目前已超过2000家,占全美影像检查量比例超过1/3。欧美很多医生有自己的诊所,却无法自建影像中心,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相当于医院影像科,从最基本的X光到B超、CT、磁共振,乃至PET/CT,都配置齐全,可以给病患做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已成为医生诊所的好帮手。

而在国内,自2013年以来,国家卫健委也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居培明表示,大型医院做影像检查,很多特殊检查需要排到几周之后,而去小医院看病,不完善的诊断设备让患者无法放心。而众多中小医疗机构,配备影像设备很不合算,即便配备,人才也不够专业化。“这给了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发展的机遇。”

易凯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影像服务市场整体达到3015亿元,然而第三方影像的份额却很小,渗透率仅为1%-2%,约是30至60亿元。份额的大小并不影响第三方机构将诊断做精做细。

“影像学一直在不断进步,CT从最早的双排发展到现在的320排。尤其是核医学的发展,使重大疾病的诊断从细胞层面过渡到分子层面,对临床诊疗帮助极大。”居培明介绍道,比如,全景医学影像,致力于疑难病诊断,在诊断水平上一直紧跟国际前沿。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的不断推进,让远程诊断得以实现,只要将片子的原始图像放到云上,连网即可查看。居培明表示,我们希望把远程诊断覆盖到中小医院,县级医院的一些疑难的片子可以集中到全景,由全景提供诊断,通过远程诊断方式把自身专业能力覆盖到更多区域。

(责任编辑:孙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