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和格局!(深度好文)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这个限制,就是见识和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识和格局,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晚年的曾国藩,被朝廷册封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赢得了数不尽的名誉。

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非常之少,一旦获此谥号,必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和格局,所以他才干了大事。

此外,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很厉害,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才,一个是著名的外交家,另一个是著名的数学家。

曾国藩这么厉害,他凭借的是什么?就是他非凡的见识和格局。

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出自曾国藩家信。

这里的“识”指见识,人做大事,见识占主导,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然后才是能力。

历史上有管鲍之交的故事,让人感动的同时,也佩服鲍叔牙的见识。

管仲之所以能够位居齐国宰相,干出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也天下的重任,这与鲍叔牙的见识是分不开的。

据历史记载,管仲与鲍叔牙,他们俩一起经商时,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

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他家有年迈的母亲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后来管仲到了齐国,经鲍叔牙力荐,他终于成为了齐国上卿即丞相之位,被誉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我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有惊人的成就,倘若你有见识,再赋予一点才能,你就可以做到。

溪流里纳不下江河湖海,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关系着一个人命理运势的高度。

成大事之人,一定有深谋远虑的见识,“思想先行,行动跟进”,才能快人一步,做成大事业。

见识和格局,决定了你的层次

生活中,真正称得上生命层次的东西,不是名也不是利,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真正决定生命层次的,是人的见识和格局。有见识的人看得长远,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观。

有时候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见识和格局却可以看到。

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

当时太平天国的崛起,让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社会处在一片动乱之中,及其可怕的是,在部分地方,传统的儒家文化被“拜上帝教”所代替,成为煽动人们仇恨的一把火。

在国家生死危难的时刻,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他在文中痛呼“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动员广大知识分子参与反对太平军的斗争中。

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

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国藩的见识和格局,不单单体现在他创办了湘军,还体现在他彻底打败了太平天国,把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救了出来,让晚清出现了中兴的盛世局面。

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你将来的能成多大事,造多大的福。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成就

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被人誉为“一代宗师”。

他的学说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力,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他的哲理故事,有一次,他去一座古刹游览,刚进庙门,就看到一个小和尚在一颗合抱之粗的古松树旁边,种植一种叫“风信子”的观赏作物。

看着眼前的场景,老先生感慨万千的说:从前,沙弥们植树时,已经预料到了千百年后的状况,现在,小和尚在这里种花,他的眼界想到的只是第二年呐,,一个人想的不长远,做事自然不会长久,这是心中的见识和格局的狭小所造成的。

在做事方面,有这样的两种人,有的人做事,只注重眼前利益,有的人做事却目光长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的事情,真正有见识和有格局的人,会提前就预想到各种意外,他们快人一步,早早就布下了应对之策。

而有的人则是活一日算一日,不提前做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是一旦是遇到难处,就会束手无策。

曾国藩说:“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意思是“明”有两种,一种是“高明”,看得比一般人深远,高瞻远瞩;一种是“精明”,看得比一般人细致,明察秋毫。

高明者有格局,能纵览全局,观其大略,知机应变;精明者有见识,聚焦细节,观其精微,由果溯因。

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犹如二龙戏珠,两者相辅相成,决定了人的成就。

(0)

相关推荐

  • 高山流水算什么,管鲍之交才是真正的知己之交

    说起知音,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便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相传,先秦时著名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地里弹琴,樵夫钟子期碰巧路过,他站在那里听,认为俞伯牙的琴声"峨峨兮若泰山"."洋 ...

  • 齐国的铁三角: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

    齐国的铁三角: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

  • 「齐国成语」勿忘在莒

    勿忘在莒,勿:不要.忘:忘记比喻不忘本.出自<吕氏春秋·直谏>: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 ...

  • 这事受理了|东顺城附近的垃圾

    这事忻州市环卫处受理了 有拍友反映: 忻州市忻府区东顺城街北一巷附近垃圾,堆成山了,希望尽快管理. 每日一则小故事 [管鲍分金]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年轻时候经常合伙做生意,鲍叔 ...

  •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 ...

  •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

    办大事,以识为主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 识指的是见识.内心的格局,也就是面对问题时的思维高 ...

  •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经典好文)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经典好文)

  •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深度好文!)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 ...

  • 人与人交往,永远是相互的(深度好文)

    作者:有书玩子 来源:有书(youshucc)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意思是:君子应当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是促成他人的坏事. 人与人之间,有来有往才是最好的状态. ...

  •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深度好文)

    <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在世,不仅要认清他人,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 人的一生,总会有起起落落,真正悟透自己的人,得意时不会妄自尊大,失意时也不会 ...

  •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深度好文)

    美闻参阅 见闻与美文,真知与灼见.独特.有料.高端.诙谐,每日数百万用户的阅读选择! 公众号 编者:晚君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古语有云:"精,乃智慧:阴,乃邪恶.& ...

  • 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深度好文)!

    [第1551期讲座]老板用人,不看能力,先看品格!必须培养员工5种品格,才能重用!! 推荐阅读文章: <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深度好文)!>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果真如此吗?非也 ...

  • 人在什么时候最明白?(深度好文)

    人在倒霉时最明白 平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分彼此,亲如兄弟.而一旦到了倒霉的时候,就会有人坐视不管,看你笑话,有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于是他就明白了谁是真朋友, 谁是无耻小人.明白 ...

  • 人,不能让心情生病!(深度好文)

    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 人必须有个好心情,没有好心情,就没有好日子,所以,我们不能让心情生病. - 01 - 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第一要素  一位生理学家曾做过实验: 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