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画画,成就报社美编梦想

痴迷画画

成就报社美编梦想

陈代强

要说喜欢文艺,最先让我上道的还是美术。我曾经参加过专业培训,又到武汉考过湖北美术学院,总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后来,真的没想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让我成为了一名报社美术编辑。在这过程中,它让我的人生既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刺激,着实让我辛苦并快乐着。

进入报社,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哥。当时我大哥在湖北安陆棉纺厂宣传科从事宣传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专门画毛主席像,只要走进工厂无论是会议室、职工食堂和厂区重点部位,都有他画的巨幅毛主席像。每次学校放寒暑假后,他都把我当成素描的练习对象。有好多次,他带我到他的画室,看他画大型油画《毛主席和周总理》。记得他画的最大一幅油画《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被挂在了厂党委办公室。

大哥在棉纺厂子弟学校任美术教师时,潜心创作了不少以纺织工人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为此,我大哥还被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第五卷。大哥的吃苦精神和坚持精神,非常令我敬佩。可以说他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受大哥的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画画。

首先大哥教我临摹名人的优秀作品,让我多次反复不厌其烦的练习,光临摹画家的作品就坚持了一两年。

再就是无论在学校读书,下放到知青点,还是在部队当兵,我始终没有放弃画画,只要一有空,就拿起笔和白纸画画。在这三个不同时期,我经常为学校画刊头,出墙报,写美术字;为知青点所在的公社出简报,画宣传画;为部队画幻灯片,布置美化连队食堂,经常参加团和军里的美术展览。特别是在当兵期间,我为《解放军报》和军区《前卫报》设计各类刊头和报花。从发表第一件刊头设计到现在,始终不停地为他们设计各种漂亮精美及时的刊头设计。

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后,我被分配到政府部门,从事行管工作。当时,安陆日报社就在政府大楼五楼办公,而我每逢大型节假日,都要在政府大院办墙报。每次办出来的墙报都非常受欢迎,干部、职工及家属,都特别愿意看,并对特别好的作品摘抄到日记本上,有条件的干脆拿相机把它拍照下来。还有的部办委局负责搞宣传的同志,直接打电话给我,要文章要图案。

由于影响越来越大,报社的编辑们也经常与我约稿并受邀为报纸专栏插图。通过一年多的愉快合作,最后他们决定,与我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协议指出:“头版头条,重要文章,专版副刊一周画3幅作品,一月画12幅作品,一年画144幅作品。特殊情况,另行协商。”

这样一来,我的任务就更重了。一方面,单位的工作要做好;另一方面,还要为报社画插图。时间一长,身体有点吃不消。如是,我向报社领导反映,决定第二年的合同不予续签。介于这种情况,报社决定,向市委领导要人。

报社社长先是找到组织部,组织部说我们作不了主;后是找到宣传部,宣传部说,他的单位不放人,院内宣传没有人搞。最后,社长一杆子到底,直接找到市委书记,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行……最终市委书记终于答应调人,并亲自打电话,通知组织部办理相关手续。就这样,不到三天就把手续办完,第四天我就正式到报社上班了。

调到报社后,我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工作。首先,虚心向前辈和同事学习;虚心向兄弟报社学习;虚心向专家和同行学习。比如:近者虚心向我大哥学习,远者虚心向解放军报美术编辑请教。

其二,注重收集和购买相关美术资料,尽可能从别人的作品当中,取得方法和经验,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其三,主动要求到湖北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及时有效地补上以前从未涉猎过的那些新理论、新知识。

再就是,只要有机会就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美术展览和现场交流,其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求新的突破。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使我们的基层报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高标准严要求,工作起点要高;二是心中要有数,每年好版面评比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强;三是美术书法摄影单项比赛也要力争进入全国前三强;四是始终要有好稿意识,每件作品要立意清新,精心设计,一丝不苟,保质保量。

由于措施得力,奖罚分明,我在报社工作15年,曾先后在报纸美术方面,获得过国家级优秀奖9次,三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一等奖3次和特别贡献奖1次。

在报社从事美术编辑以来,逐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学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和艺术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要想两者高度统一,如果不好好用心去揣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性的深入生活,体察民情,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学艺术更加的繁荣昌盛。

END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