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最后的箍桶匠,见证了从兴旺到衰退,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从长兴返沪,途径震泽古镇,走进这座7年未曾去过的江南名镇游玩,惊喜地发现这个古镇上竟还保留有一家“张记箍桶铺”。小小的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桶,锯子、刨子、凿子、尺子等木匠“宝贝”散落一地。店堂中间一位貌似古来稀的老人,正在一边干活,一边与陪坐在店堂内的4、5位老人聊天......
我不禁为之着迷,索性拿出相机在铺子里一阵猛拍。
看见墙壁上贴着一张已经褪了色的报纸,我走近一看,上面有一篇文章《探访千年古镇震泽最后一位箍桶匠》,文章专门介绍了这位箍桶匠。
原来这位箍桶师傅名叫张雪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震泽人,今年七十多岁,箍桶手艺已经干了40年了,是震泽古镇上最后一位箍桶匠。
小小的铺子里每天都会有老哥们聚在一起聊聊天。
这种题材非常受拍客们喜欢,闲聊中知道,有一批香港朋友,每年都会来震泽古镇拍张师傅干活。张师傅嘴里嘀咕着:“今年可能是受疫情影响,要不然,今年这个时候他们也应该来了。”
据说,原先震泽古镇有12家箍桶铺,箍桶匠有100多位,以前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木桶,箍桶匠也就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职业。张雪江师傅见证了箍桶生意的“黄金年代”。
一个木桶制作需要经过拉料推刨、拼板上箍、钻眼拼接、打箍、沟槽上底板、打磨出细等几步工序。一般制作按照自内而外的顺序。旧时木桶的使用年限长达几十年,因此在制作上,除了要求外表圆滑光洁,更重要的是每处木板边缝都必须紧实拼接,浑然一体,才能防止木桶出现漏水。
箍桶匠的工艺延续了上千年,在现在的社会,技术革新和塑料、铝合金和不锈钢广泛运用。木制品箍桶匠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因经济发展人们选择的多样化,对箍桶的市场需求逐渐变少。已经不为多数群体接受,箍桶行业就渐渐衰落了下去。
常年从事手工箍桶,张师傅的一双大手早已布满厚厚的老茧,内心突然有种触动,感叹老手艺人谋生的不易。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很少使用木质桶具了,许多师傅都转行了,唯有张师傅,对这门手艺始终放不下。
愿传统的箍桶工艺品能永久流传,箍桶技艺也可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