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博物馆有啥可看?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颠覆你的想象
上一篇:这只钟表价值百万英镑,可每5分钟才准时一次,霍金居然为其鼓掌
剑桥的最后一站,我们留给这里最重要的博物馆:菲茨威廉博物馆。它是1816年基于菲茨威廉子爵(Richard FitzWilliam,1745-1816)的遗赠而创立,1848年搬到现在的这个地方。顺着国王大道南边的特兰平顿街(Trumpington Street)一直往南走就到了。这幢带有科林斯式柱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为乔治·巴塞维(George Basevi,1794-1845)设计,可惜尚未建完他就去世了。
既然是博物馆,里面自然是什么都有,展品可以归纳成五大部分:古代世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应用艺术(盔甲、陶瓷、玻璃、珐琅、家具、钟表、雕塑、象牙制品、银器、珠宝、扇子、亚洲艺术、伊斯兰艺术)、钱币和奖牌、印刷品、绘画。我们最关注的当然还是绘画,这里的藏品尤以意大利、尼德兰地区和法国的绘画为主。
意大利方面,首先要关注提香(Titian,1488-1576)的《维纳斯、丘比特和弹诗琴者》。提香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擅长色彩的运用,对整个欧洲绘画都有很大影响。这幅作品绘制于1555-1565年,在包括那段时间的前后二十年里他就这一题材绘制了许多相似的版本。左边的人物或者弹诗琴或者弹管风琴,右边的丘比特或者给妈妈戴花冠或者献上一吻,远处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但整体构图和维纳斯的姿态都差不太多。
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1642)是巴洛克时期博洛尼亚画派的代表人物,绘画题材集中于宗教和神话故事。这幅《悲伤的男人》绘于1639年,画中带着荆棘冠的男人很显然就是耶稣,但他手持一根破竹杆,又让人觉得不是那个背负十字架走向刑场的耶稣。1630年代,因为赌博雷尼在经济上陷入困境,他的作品变得没有以前那么严谨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有很多未完成的作品,这一幅也许是在表达他自己的心情吧。
18世纪意大利绘画逐渐走向衰落,卡纳莱托(Canaletto,1697-1768)是那个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他笔下的威尼斯风光如照片一般真实准确。这幅《大运河入口》画的是在靠近威尼斯大运河入海口的地方由西向东眺望的景色,右边是安康圣母圣殿,左边是皮萨尼·格里蒂宫,与今天的威尼斯并无二致。
有意思的是卡纳莱托经常躲在门洞里绘画,这样的构图也给人一种管窥威尼斯的感觉,比如下面的《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宫内庭》。
我们再将视线转向尼德兰地区的几个低地国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最有影响力的巴洛克画家。这幅《维纳斯的凯旋》绘于1628年,与他以往的作品一样,画中人物都色彩艳丽、体态丰腴、肉感十足。用法国评论家和史学家丹纳(Hippolyte Taine,1828-1893)在其经典著作《艺术哲学》中的观点解释鲁本斯的这种绘画特点就是:源于日耳曼民族好吃的个性、佛兰德斯在那个时代对奢华和肉欲的追求,以及鲁本斯对人体表现的深刻体会。丹纳形容鲁本斯的画中“一群胖胖的快活的小天使和爱神,皮肤细腻,布满肉裥,水汪汪的粉红皮色可爱之极,活像一张朝露未干的花瓣照着清晨的阳光。”
这幅《作为救世主的基督》中的耶稣基督面色红润、目光沉稳,与其他画家笔下常见的苦难形象有很大不同。
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是鲁本斯的学生,同为非常重要的佛兰德巴洛克画家。他很好地继承了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和技巧,这幅1628年创作的《圣母子》也是两个胖乎乎的形象。
出生在布鲁塞尔的小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the Younger,1564-1638)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5-1569)的长子,与父亲一样,他也喜欢画农民和冬季农村风景等题材,因为喜欢画火灾和怪诞的形象,而被人送了“地狱勃鲁盖尔”的诨号。这幅《冬季风光和捕鸟器》创作于1626年,画面左边的农民们正在冰上戏耍,右边山坡上支了一个捕鸟器,绳子的一头系在捕鸟器的支棍上,另一头远远地拉到一个窗洞里,给欢乐的画面带来一丝紧张的气氛。
《村庄里的节日》创作于1632年,画面中心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出戏剧,台下围满了观众,连房顶上都趴着人;右边打着旗子的游行队伍在庆祝圣胡伯特节;而左下角则有一群人围成一圈跳舞。这类风俗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记录那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最后介绍一幅19世纪荷兰天才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的作品。这幅《秋景》创作于1885年,那时他住在安特卫普,还没有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画风也还没有那么魔幻,但是我们依稀已经能够感受到黄色和乌鸦等他后来喜欢的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