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全英保存至今的中世纪彩色花窗有一大半位于这座教堂

上一篇:三种哥特式汇集一处,这座教堂堪称英国哥特建筑的教科书

约克大教堂的门票10英镑,登塔要再加5英镑,票面上有日期,注明12个月内都是有效的,所以参观完这个票不要扔,可以留给一年内要来的朋友。

进去后第一件事就是站到中殿回望那个“约克之心”。如果连上下端正中的石框,我更愿把它比作一把钥匙,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对,蒂芙尼(Tiffany)的钥匙系列有没有这种设计呢?一定非常好看吧。

大西窗下面的正门叫橡树门,中柱上立着圣彼得的雕像。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门两侧的雕像都没有头,那是在宗教改革中被破坏的。英国从天主教改信新教后,这两种同宗教派竟变得水火不容,新教徒将一些教堂中原有的壁画清洗掉,将雕像损毁,甚至敲碎了不少彩色玻璃。他们力图使教堂朴素起来,以区别于天主教的“奢靡”,却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矫枉过正。相比之下,约克大教堂就算损失最小的了,它的128扇窗户上装有全英国幸存的中世纪彩色玻璃的一大半。

约克大教堂的中殿建于1291-1350年,是英格兰最宽的哥特式中殿。抬头看那屋顶,一定不会怀疑那是灰色的石头屋顶吧?实际那是给木质的屋顶涂上了一层石头般的颜色。仔细看会发现颜色比下方的石柱稍浅,但整体效果确实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只有两边侧廊的屋顶才是真正的石头制作。

顺中殿向东走有个祭坛。

祭坛后便是教堂十字翼的中心。站在中心点上仰望72米高的中塔,白色的光似细纱幔帐轻垂下来,显得异常的圣洁。中塔下的空间有多大?教堂介绍册上形容说一个比萨斜塔都可以完整地安放在内部净高达到56米的中央塔楼内。

中塔下是著名的国王屏风,上面矗立着从征服者威廉到亨利六世共15位英格兰国王雕像,按照年代顺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南北耳堂是教堂中最先建成的部分,完成于1250年代,英国早期哥特式风格。其中北耳堂的5扇高16米的柳叶窗最为古老,被人们称为“五姐妹窗”。与其它窗户不同的是,它们都是以纯灰色图案(grasaille)为主手工绘制的,中间夹杂着一些彩色图案,其灵感来自于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止它在飞艇袭击中受损,这些珍贵的玻璃曾被卸下来保存,战后又重新安装上去。

南耳堂的玫瑰花窗则要晚许多,它制作于1500年,外圈花瓣绘以红玫瑰和白玫瑰间隔出现的图案,用以纪念经过“玫瑰战争”后和好统一的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

历史上,英国的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标志,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两大家族其实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代。兰开斯特的亨利废黜了理查二世后登上王位,成为亨利四世(Henry IV,1367-1413),开创了兰开斯特王朝。这一幕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二世的悲剧》中描述得很具体。经过兰开斯特家族三代人的统治,到亨利六世时,由于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约克公爵理查抓住时机发动叛乱,两大家族爆发王位争夺战,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中被称为“玫瑰战争”。直到亨利七世时,两大家族的联姻才将这场争斗彻底结束。

如今,北耳堂的木质屋顶做成了红色,南耳堂的屋顶在1984年失火烧毁后做成了白色,似乎也呼应了红白玫瑰的故事。

在南耳堂还可以看到这座教堂的缔造者大主教瓦尔特·德·古瑞的墓。

穿过国王屏风正中的大门,进入的是唱诗班席位区。门上方是1859年重新安装的管风琴。

由于原有的唱诗班席位区于1390年损毁,现在看到的是1405年建成的。

最东头有个金灿灿的鹰形诵经台。

非常新颖的是唱诗班席位区东边主祭坛的位置又建了一个十字翼,目的是让更多的阳光照在处于中心点的主祭坛上。

绕过主祭坛屏风,就可以看到教堂最东端的大东窗了。这扇网球场大小的中世纪彩绘玻璃窗由15世纪花窗设计大师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生卒年不明,活跃期1405-1433)于1405-1408年间制作,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和一些圣人的画像。

毫无疑问,这扇窗是约克大教堂所有花窗中最精彩的一扇。为此,教堂专门在窗下设置了电子屏幕导览,方便观众了解窗上精美的彩绘图案。不过,有部分玻璃被替换下来做保养修缮,暂时还看不完全。

按照介绍,窗户最顶端描绘的是上帝,其次是一群天使,下边分别为《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中的人物。

第二层描绘了福音书作者圣约翰和他写的《启示录》。

比如左上角的这三幅表现的是圣约翰在罗马帝国皇帝图密善(Domitian,51-96)面前受到折磨和拷问、圣约翰被放逐到爱琴海上的帕特摩斯岛,以及圣约翰布道。《启示录》就是圣约翰在帕特摩斯岛放逐期间写成的。

这幅则表现的是圣约翰在异象中看到上帝的身影。画面正中是上帝的形象,左下角黄色的小窗里露出的是圣约翰的头。

第三层大部分仍为《启示录》中的场景,最下边还有一些英格兰国王和主教的形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