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TVB演员中年沦落到发传单、送外卖?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入夜的香港灯红酒绿。

闹市区的一家大排档前,一张围桌,6副碗筷,些许简单的粤式小菜和酒水,拼凑起这档普通的夜餐。

6位中年男士沿桌围坐。

他们胡子拉碴,眉眼间透着些许疲惫,眼角和额头刻上了岁月的折痕,须发已显斑白。

这老几位看着都挺眼熟的吧?

他们是港剧港片中最具实力的“黄金绿叶”——

麦长青,53岁,港剧观众喜欢称呼他为“麦包”。

在《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中饰演梁非凡,并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配角”一奖和“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男配角。

2021年端午前夕,广州发生疫情,麦长青还特地到广州做志愿者。

只不过,当时这条新闻被湮没在诸多八卦里,鲜少有人注意到。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麦长青在富贵闲暇之余的消遣之举。

事实上,近年来他过得颇为不顺。

2016年,麦长青的妻子被卷入一起诈骗案,全家积蓄一夜蒸发,还莫名背上100多万港币的债务,麦长青因此被TVB雪藏。

打了4年官司才证明自己的清白。

离开TVB后,他尝试过直播带货,尝试过与人合伙开店,甚至做过搬家工人,奈何多番碰壁。

与他同病相怜的,是52岁的张松枝。

年轻时,张松枝长得俊朗清秀,TVB因此给他的都是正面角色。

可担心限制个人发展,他净拣那些坏得不能再坏的反面人物去尝试。

为TVB效力期间,因拍剧条件艰苦,导致自己身体严重受损。

2012年,张松枝只能离开老东家。

此后,一度因为没有工作而去转行卖保险,做扎铁。

好在他够走运,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古天乐和周润发的帮助,帮他牵线搭桥,介绍内陆电影人给他,生活才渐渐好转。

敖嘉年,48岁,是这6人中年龄最小的。

他凭借排骨仔一角获得了“我最喜爱电视男配角奖”。

因为长相和气质的问题,他的演艺生涯中最常接触的角色不是变态,就是罪犯。

但如果你随便问一下熟悉港剧的朋友,觉得敖嘉年的演技如何?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

然而,与好口碑不相称的是,入行二十余载,他的事业不温不火。

为了养家糊口,敖嘉年还需要兼职做服装指导、电台主播、美术指导等。

与这几位相比,袁富华是混得最好的,也是学历最高的,人称“Ben Sir”。

他戏路很广,演技精湛,是“双周一成”(周星驰、周润发、成龙)时期最受各大剧组欢迎的配角之一。

通过不懈奋斗,还圆了自己的校园梦,成功拿到了香港演艺学院的硕士学位。

2018年,袁富华在电影《翠丝》中,凭借一个有性别认同障碍的角色,一举获得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双料最佳男配角奖。

结果,得奖之后,原本期望的大电影没到来,反而常陷入到无戏可拍的境地,甚至穷困潦倒到生活需要女友来接济的地步。

56岁的古明华,是TVB最负盛名的配角。

从地痞流氓到商界精英,任何角色他都能驾驭,以至于港剧导演一找不到临时演员时,第一时间就想到古明华。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的他,称得上是科班出身,什么都能演,什么都敢演,也不在乎片酬。

2012年,古明华更是凭借《巴不得妈妈》中苏基一角获得了“TVB最佳男配角”的殊荣。

可惜,生活并没有对他宽仁一些。

婚后,他的妻子因车祸重伤无法工作;2008年,女儿又被查出患上了肾小球炎症,每个月的治疗费用高达五位数。

本身在TVB工作的他只是配角,收入有限,所以拍戏之余还兼做配音,多日白班加夜班颠来倒去,消耗身体,结果自己在2016年时不幸染上了肺痨,再加上从前就患有糖尿病,身体日渐难堪重负。

艾威,原名徐威信,62岁,是八卦的港媒口中“难得没有黑点的艺人”。

正经八百的无线第8期训练班学生,常与杜琪峰、周星驰等名导合作,虽然演的总是“边缘人”。

2012年他正式转投HKTV准备大展拳脚,谁知未过多久,遇到电视台发展瓶颈,艾威陷入失业的境地,收入微薄。

雪上加霜的是,事业低潮之际,妻子又被查出子宫瘤,两个月内做了三次手术,百万积蓄全部花光。

术后初期,妻子生活难以自理,他干脆停工不离不弃地照顾,感动了很多人。

艾威却对外界的赞扬并不以为然:

“对太太不离不弃也值得赞美吗?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难得的。这是天经地义啊。老婆是我自己选的,我就要承担责任,难道一走了之?如果很多人选择离开,丈夫在妻子病重时离开,那社会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而且,艾威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演员,他在公益事业上的付出却令很多同行汗颜——

从1997年起,尽管自己过得拮据,他仍助养了28位贫困地区的儿童。

这一事迹也是直到2018年才被港媒曝光。

01

不同于某些流量明星的演技尴尬、品行不端,这6位“中佬”是真的热爱演戏,且演技过硬,德艺双馨,但奈何名气不大,缺乏关注。

很多观众看过他们的作品,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而且,与大陆影视界对艺人的过度追捧和高薪厚禄不同,包括TVB在内的港台一直以来实行工资制:

一般艺人签经纪人合同拿月薪或年薪,普通签约艺人的薪水常年保持在月薪3000-7000港币的水平,除非是公司重点力捧或当红的艺人。

艺人通告只能由电视台安排,每个月有工作时长要求,艺人自己不可以接私活。要是个把月没戏拍,就等于没收入。

如今,香港影视业表现低迷,电视台势微,不断裁员减薪,演员薪资又跌了3成。资源、能力、发展空间也已大不如前,三四线艺人因此不堪重负。

2020年疫情爆发,像大公司裁员先向35岁以上的员工下手一样,这批平均年龄50+的真正的演员优先成为港剧、港片没落的“牺牲品”。

他们许久没开过工了……

麦包问起这个问题时,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倾吐。

袁富华半开玩笑地拖着长音说:“有工作就不会出来(和你们)吃饭~”

艾威则用手抹着眼睛,把眼泪咽回肚里去,哽咽地说:“你一说这件事,我几乎想哭……”他从旧历新年之前就没开工。

敖嘉年感同身受地拍拍他的背。

张松枝却表示羡慕,因为自己没戏拍的日子可以追溯到新历新年。

而麦长青自己,除了一档去年年底播出的综艺之外,演艺事业已经停摆。

古明华,开工没开成,还做了个手术……

叹息过后,6人举起酒杯,露出一丝苦笑,鼓励彼此“再坚持一下。”

这是2020年4月的寻常一幕。

已入中年的6位“绿叶”久违地聚在一起,面对镜头。

接到《中佬唔易做》这档综艺,是他们2020年的第一份工作。

02

这是一档中年男演员转行真人秀。

“中佬”指的就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士。

这次,他们的任务不是走上舞台接受万千观众的审视,而是自己找工作,做真正的底层打工人。

去重新拷问自己:如果香港影视行业彻底抛弃了他们,那么转行,他们能做什么?

麦长青走在香港喧闹的集市里,向路人发问:“如果我转行,适合什么工作?”

一家水果摊的阿姨开玩笑说:“食老本啊,食过世啦!”

麦长青听后眼睛瞟向一边,回复说:“别说这样的话,你不知道坎坷的事而已。”

随后,他晃着身躯,大笑着掩饰尴尬。

外人以为他们风光无限,其实背地里早就狼狈不堪。

得到这档节目的“垂青”,六位“古佬”将从头开始,和年轻人一起,面试-上课-实习,样样都是第一次,从演艺行业的职场老鬼,变身成打工生活里毫无经验值的“小白”。

03

自称“朋友遍天下”的麦长青在老朋友、亦是TVB曾经的王牌绿叶游飚的帮助下,在节目中成为了一名送货员。

艾威当时还乐呵呵地说,这活儿太适合麦包了,他够大力,又爱开车。

然而,一切都超乎意料的难。

第一天,为了等单,麦包在大太阳底下晃了1个小时,终于抢到了一单土瓜湾代买。

由于不熟悉路线,要走很远的路。

又吃了不懂英文的亏,还得借助翻译软件,一字一码地去查购物表上英文单词的汉语意思,由此耽误了送货时间。

颠簸了很久,扛着货物满街乱跑,累得大汗淋漓,才找到地方,把东西送到。

靠两条腿,奔波了一天,他只接了两单。

粗略一算,两单赚了130块,麦包心里已够知足。

第二天,物流平台给他配上了货车,擅长开车的麦长青因此信心满满。

但抢单又成了大问题,僧多粥少,以麦长青那笨拙的手速根本抢不过别人。

最后,还是在前辈的帮助下,按了很久才抢到一单。

结果驱车到了现场才发现,客人是一位印度人。

既不会讲中文,也说不好英文,全程无法沟通……

在为另一位客人送生日蛋糕时,麦长青紧张兮兮。

他特意将蛋糕放在副驾下方,开车时小心翼翼,生怕一用力就把蛋糕撞坏了。

最后将蛋糕完完整整得送到客人手里,临走时还祝收蛋糕的寿星“生日快乐”,才松了一口气。

节目中转行成为销售的张松枝则要面对“无人过问”的窘境。

起初,他尝试拨通业务经理岗位招聘方的电话,介绍完自己是“演戏的那个张松枝”后,对方以为是恶搞,立马挂断了电话。

他又打电话咨询保安员的岗位,没想到,要应聘保安员,需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不出意料地吃了闭门羹。

屡试屡败之下,还是节目组出手,他才得到了面试收费电视销售代表的机会。

做了30年演员,松枝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角色,自恃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所了解,再加上他性格外向,思维活络,又乐得与人沟通,负责面试他的营业代表给张松枝的表现打出了高分。

然而,从面试到销售培训课程表现出色的他,到了实践部分不要太痛苦。

为了拉客,他硬着头皮,决定以“色”示人,拉低口罩、露出全脸,摇着手中的“开单神器”,满脸堆笑,冲路人打着招呼。

希望借着自己在荧幕上的曝光率能得到路人的垂青。

但就算他把脸笑出“包子褶”,换来的也是路人摆摆手的快步离开。

45分钟内,没有人愿意搭他的话。

直到一位女路人想咨询购买事宜,走上前,看到他的胸牌,才问他是不是“演员张松枝”。

等生意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警察叔叔又来清场,要求他们收起摊位,开走流动车,另选去处,因此搞得手忙脚乱……

敖嘉年的任务是当外卖骑手。

中区,特别是上环和西环,敖嘉年不熟路。

GPS定位不准确,完全指望不上。有的店面或顾客指定的位置太隐蔽,导致经常走错路,绕来绕去,第一单就配送超时。

而且,外卖员必须要自己带好零钱,因为你不确定会不会遇到要求现金结算的顾客。这一点敖嘉年经常忘记,以至于楼上楼下地折腾。

其次,用手机接单,耗电非常快。有经验的骑手都会提前准备充电宝。

第一天开工,敖嘉年压根就没想到这茬儿。

最麻烦的是,由于平台还有时限,老骑手们都拼了命地赶时间,危险驾驶是常态。

作为新手的敖嘉年就没这个“胆子”了。他是一面担心速度跟不上,一面又不敢违反交规,一路纠结,颤颤巍巍的。

有时还因为没搞清泊车位而被罚款,一天还没怎么开工,工钱已经被扣光了。

第一天,艳阳高照,一路被暴晒;第二天,又风雨大作,防水衣变成了摆设,浑身湿透。

路上还遇到因为雨天路滑而摔车的骑手。

他和节目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帮忙。

但小哥起身丝毫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受伤,反而先查看外卖有没有被摔坏。

确认没有摔坏顾客的餐食后,才想起向大家道谢。随即赶紧戴好头盔,一拐一拐地继续赶路。

这一幕让敖嘉年印象深刻,几番感慨谋生艰难。

古明华好像幸运一点,起码不用风吹日晒雨淋,他在节目中体验的工作是售货员。

演了20多年戏,每次要演好一个角色,总要做很多准备,由角色的生活体验开始。

所以,你问他有没有信心做好售货员,古明华说:“当然有,我做什么都可以!”

有观众发弹幕吐槽:“古佬这份工作太轻松了吧”。

事实上,对古佬而言,轻松是不存在的——他已经有半年没有连续站立7个小时了。

彼时的他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

实在很累时,就趁着快收工时,蹭一下座椅,趁机坐一会儿。

况且,单单是熟悉环境和货品摆放位置,就已经够让古明华头疼了。还要牢记家具的功能、尺寸、厂家、价格、特点等等琐碎的信息。

要是略有挑刺的顾客,第一天上班,对业务全然不熟悉的古明华“一问三不知”。

节目组吐槽说,或许就是因为他是古明华,顾客才留有情面,一般什么都不知道的售货员早就被顾客投诉了。

除了不间断推销货品,销售人员还需要配合清洁工作区,一天熬下来,经不起折腾的古明华腰酸背痛。

袁富华,在茶餐厅做杂工。

‍‍‍‍‍‍‍‍‍‍‍‍‍‍‍‍‍‍‍‍‍‍开工前,他特意去小店买了一双防滑鞋,做足准备。‍‍‍‍‍‍‍‍‍‍‍‍‍‍‍‍‍‍‍‍‍‍

第一天,老板担心他年纪大,手脚慢,只让他端茶倒水,收拾碗筷,跑跑堂。

也确实,Ben Sir总是记不清桌号和菜单,需要来来回回地跑,每次都要问上好几遍。

为了提升效率,没有客人时,他只能自己开小灶,默默记菜单、背桌号,甚至连点餐单的写法也要尽快熟悉。

▲原来,茶餐厅里点餐单的写法也是门学问第二天,被袁富华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精神所打动,老板安排他去后厨打下手。

但袁富华对厨房的工作很排斥,那里面既闷又脏。

尤其是制作卤水鹅,得先把调料塞进鹅的肚子里,再用签子封好。

当他把手伸到鹅肚里的一瞬间,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最后,忙活完后厨,还要兼顾到附近给街坊送外卖。

袁富华没想到,茶餐厅杂工要做这么多事情,这份工作对人的要求比其他普通履历还要高。

年纪最大的艾威选择前往加油站。

在他的印象里,加油工最轻松。出发前,他还带了本书,打算空闲时打发时间。

面试时,老板问他:你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对你而言有些屈就,要放下身份,要去受气。

艾威不以为然。

干了40年演员,该体验过的都体验过,每份工作都应该能做得好,哪怕做得不好,也懂得扮作做得好的样子。

然而可怕的是,开工第一天,让他受气的不是客人,而是电脑——这是他的死穴。

加油站里,从便利店、加油到洗车,全都依赖电脑。

反应迟钝,不懂收银机、加油机、洗车机的操作,耽误了时间,令他遭到了顾客的多次吐槽。

而且,加油站对安全的要求格外高,你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危险。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艾威始终耐着性子,每个工序都花时间去研究。

因为每个细节都足以影响客人的服务体验。

他对自己说,这就像演戏一样,每个表情都很重要。

这大约就是一位演员的职业素养。

04

每天晚上干完活,几位“中佬”就聚在路边摊,一边吃饭,一边盘点这一天自己做了什么工作,遇上了什么人,有什么收获……

赚到钱时,还会嚷着加菜,给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一份犒劳。

拿着不多的收入,奔波在大街小巷,去品尝人情冷暖,接受别人的白眼与奚落,或是承担失败的苦楚与懊恼。

这一切,不过都是普通人的日常而已……

这亦让我突然想到了近期大热的、同样是全男性艺人参与录制的真人秀《披荆斩棘的哥哥》。

从摇滚天团成员到偶像剧鼻祖,从说唱OG到港剧之光,从顶尖乐手到风暴舞者,从韩团歌手到功夫巨星,全明星阵容,几乎涵盖了整个华娱娱乐男版艺人发展史。

他们曾经或正在站在行业顶端,掌握着一个领域内最优的资源。

哪怕许久未露面,也没被大众遗忘。只是一句简单的老台词,就能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绪。

更别说各种风波、话题反向给节目带来的巨大流量。

从舞台布景、服装造型、选曲编排,再到日常生活,节目组方方面面地服务到位。

舞台之上的演出,受万众瞩目;

舞台之下的日常,锦衣玉食、挥金如土。

一如节目组的宣传文案——

“披荆为冠,斩棘为袍”。

“冠”是皇冠,“袍”是王袍,无非是为男明星们已然华丽的皮囊与履历再抹一泽亮色。

这样的节目好看吗?

好看,但那终究与普通人的生活无关。

《中佬》则正相反。

没有剧本,不给装备,吃饭落脚的地方,不是路边的长椅,就是街边摊。

不安排服、化、道,全员素面朝天。

他们要做的,就是直接地把自己的生存缩影投向现实。

六位中年男士是非头部演员,每个人都有代表作,都有荣誉加身,却从未当过主演。

虽是演技派,对待“演员”这份本职工作不可谓不尊重,业务能力也不可谓不出众,但比起只会轧戏、瞪眼、抠图的流量们,他们没有人气,没有资本加持。

他们曾经都认为,在香港这样的城市,你肯做就一定有饭吃,真的投入社会后,却愈加发觉这种想法越来越不切实际。

那点所谓的明星光环,分文不值。

人到中年,曾经的演艺资历反倒把他们推向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留吧,似乎再怎么努力,也只是个配角;走吧,那就意味着全都要从零开始。

一面是放不下的“老本”,一面是生存的焦虑,影射出现下中年男性群体的真实处境。

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巨大的自我怀疑——“我还可以吗?”

可“辛苦也要做,还是要谋生”,是个人就可能面对失业潮。

寻求突破,转变赛道,或者停下思考人生的去处,就算要如同婴儿般蹒跚学步,也无法撂挑子就那么不负责任地说一句“我放弃”。

遇到困难不退缩,面对恐惧不低头。因为你除了向前,也别无他法。

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主角”。

但所有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这,才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披荆斩棘”!

讨论一下:#你认为《披荆斩棘的哥哥》好看吗?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青榄家长地带:100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让育儿变得更轻松;研发并提供各学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