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唱法”的四个重要属性
陈云峰 音桥合唱
“轻声唱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歌唱教学方法,虽然音乐教育界对其看法并不一致,但是笔者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不管是对于学生歌唱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于他们歌唱热情的保持,轻声唱法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观摩了杨鸿年教授的合唱排练《闪亮的日子》和央视青歌赛武警合唱团演唱的《天路》,在陶醉于微声合唱的魅力并心驰神往之余,笔者对轻声唱法更坚定了信心
轻声唱法,顾名思义是运用较小的音量,同时有良好气息支持、声音集中而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方法。音乐课堂上若能正确运用轻声唱法,歌唱教学将更加充满魅力。当然,轻声唱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肯定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笔者认为,其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对轻声唱法四个重要属性的把握。
一、轻声唱法是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歌唱
轻声唱法由于音量较小,学生的发声器官不用太费力,但它同时应是具有良好气息支持的歌唱。轻声唱法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虚声唱,虽然那也是轻声,但失去了气息的有效支持,声音是暗淡无力的虚弱声。要避免或纠正虚声现象,就需要正确地练习轻声歌唱时的气息支持。
单纯的气息练习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腹式呼吸练习,急吸缓呼;一口气说一段悄悄话;持续均匀地吹小纸片,保持纸片不掉等等。但是气息最终还是要用在歌唱实践上,所以更多的应在歌唱中练习。
如《念故乡》:
在教师对呼吸不做要求的情况下,由于用稍慢速度轻声歌唱的原因,学生一般会在两拍后(尤其是第1、第3小节)换气,旋律的音乐性会因此而大受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学生一小节换一次气。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会觉得气息几乎不够用,气息的控制也就有感觉了。待学生掌握并能平稳地歌唱后再深入一步,要求保持到一小节结束前的一刹那吸气,这时气息的支持感会更加明显,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气息的保持和吸气后音乐往前推动的感觉 。
二、轻声唱法是有位置的轻声歌唱
轻声唱法虽然音量较小,但它是声音集中的歌唱,而声音的集中源自于歌唱的高位置。高位置歌唱和头声状态是所有从事歌唱教学的音乐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而轻声唱法是最容易找到高位置歌唱感觉的歌唱方式,这也正是轻声唱法受人推崇的重要原因。
学生在轻声歌唱中,歌声很容易出现“沙”和“散”,而且由于语言习惯的原因也会导致声音靠前、位置低,甚至白声,这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声音位置的缘故。另外,即便是已经基本掌握轻声歌唱技能的学生或班级,唱较低音区时也普遍容易掉位置。相应的练习方法如下: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一般以微笑、扬眉或哈欠状启发学生,帮助其找到软腭抬起又轻松自然的歌唱状态。
2.用哼鸣体会集中的声音。多用“嗯”等闭口音哼唱,体会眉心好像有震动感,似乎在额头歌唱。
3.用念歌词的方式体会高位置。轻声高位的念白甚至假声念白会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在念白中体会高位置的声音状态,然后迁移到歌唱中来。
4.低音高唱。由于唱低音时容易掉位置,歌唱时可以启发学生体会仿佛站在山顶上看山下的感觉。有些特殊的旋律进行会给高位置的保持带来不少麻烦。更需要用低音高位轻唱的方式保持高位置。
如《我和提琴》②:
跳跃起伏的旋律加上快速的三拍子使歌曲显得格外轻盈,但这样高低音区之间频繁转换,学生最容易在声音位置上出问题,即使已经掌握高位置轻声歌唱技能的学生,也会在较低音区掉了位置,再往高音区走怎么也转换不过来。解决的方法是,唱上行旋律时提前进入假声状态,唱到低音时提醒学生(用手势和神态)保持高音状态不变,哪怕出现低音无力也要保持,因为只有保证低音轻唱才有可能不掉声音位置。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歌唱中体会和表现旋律的轻盈与流畅。
三、轻声唱法是有感情的轻声歌唱
轻声唱法是具有丰富情感表现力的轻声歌唱。轻声唱法音量虽小但感情一点不少,而且轻声歌唱绝不是消极的歌唱,它需要更积极、更投入的情感演绎。
如《红蜻蜓》:
旋律从低音开始,保持轻声高位状态的同时,表现歌曲中蕴涵的对童年时光的深情回忆。虽然同是轻声歌唱但也要有力度变化。轻声状态下的“do、sol”力度变化更细微,更要认真练习细细体会,通过细微的强弱变化来表现“回忆”特有的时浓时淡、飘忽不定的美妙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人情入境的引领至关重要,教师现场的歌唱示范,歌声和情态(眼神、神态、动作等),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四、轻声唱法是注重倾听的轻声歌唱
轻声歌唱是最有利于倾听的歌唱状态。在轻声歌唱时,听觉器官的触角会更丰富、更敏锐,更容易捕捉声音和状态的细微变化,也更易于对歌唱状态、音色、音量的控制和调整。因此,倾听也是轻声唱法的重要属性之一。
有了歌唱时的倾听,才能对歌唱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学生才会在歌唱中着迷,也才能保持他们对歌唱学习的热情和向往;有了歌唱时的倾听,才会有集体歌声的和谐统一,这对合唱的声部合作意义重大(中小学难以开展班级合唱,困难之一是学生倾听能力差)。下例是运用轻声唱法学习合唱的简要过程。
如《红蜻蜓》:
1.轻声唱单声部,倾听自己和他人的歌声,同时调节自己的声音状态。
2.倾听钢琴的两声部演奏,保持歌唱状态,默默定位自己声部的旋律。
3.倾听钢琴两声部演奏的同时,轻声唱自己的声部,调整音准与钢琴协调。
4.轻声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完整体会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倾听与歌唱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学会了在轻声歌唱状态下倾听,很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难题会迎刃而解,班级合唱将会拥有合唱团一样的迷人歌声。
应该说,轻声唱法在小学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但若能在学生变声之前开始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变声之前发声器官比较灵活而有韧性,学生相对容易体会到轻声歌唱的美感,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轻声歌唱带来的审美愉悦,才会更主动地学习并掌握这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