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了解徐渭字画,可是你见过这么美的吗?
徐渭痛苦而充满戏剧化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吴湖帆曾作有一首《贺新郎》词,题徐渭华清宫图,其中有云:“且莫问,命误文章,文章误命。才子从来多无福,枉说风 流孽证。生生借美人吊影,梦里巴山听夜雨,忆马嵬痛哭华清,倖说味得此中境。”从现存的材料看,徐渭学画在他中晚年之后,真正以画家的面目出现不会早于45岁。现存标明时间的徐渭最早作品作于1569,时年49岁。1565年(这一年他45岁)是他人生关键的一年,徐渭生平可以此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此年被拘的胡宗宪在狱中自杀,深为胡氏引许的文胆徐渭决定以死全其节操,并自为墓志铭,虽然最终活了下来,但近十次的自杀以及长时间的精神疯狂状态,对他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稍后,他47岁时又因误杀妻而入狱,从此生活状况和人生观完全改变,那个满心向上、孜孜进取、十应科举、以一篇代作《献白鹿表》而得皇上欢心的徐渭不见了,他成了一个“未死人”(这一点与陈洪绶在明亡后的处境颇相似),一片在茫茫天际中飘忽的断线风筝。他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进入绘画领域的,他借墨戏之作,表现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战栗,用他的话说,就是“少抒胸中忧生、失路之感”,既有身世“失路”之叹,又有“忧生”——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1593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一生,让人惋惜非常,心痛不已。或许苦难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徐渭体会得尤为真切。在四十五岁时,徐渭曾自撰墓志铭《自为墓志铭》,其中说: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馀收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若文若干篇而已。
徐渭已经身处绝境,然青藤却绝处逢生,一片盎然。正是在阴暗潮湿的狱中,徐渭渐渐接受了现状。他吟诗写文,并开始作画。他的绘画创作,始于他的这段缧绁生涯。他把自己的苦难处境,对残酷现实的控诉等,都通过图画展现出来。
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 安派”领 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 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 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或是古代以画为余事的偏见之体现。后代的批评家,则多不认可他自定的次序。自清代以来,世人多称他画第 一,书第 二,诗文则平平。其文学创作中,唯有杂剧可与其绘画颉颃。今人的评价,大体也如是,并认爲徐渭绘画的成就,实为明代绘画的一个高峰。
徐渭擅长诗、文、书,等才艺,然而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坎坷曲折,穷困潦倒。他博学多才,在沿袭了古人的画作并进行创新,运用大写意,不拘于形,绘画之作生动形象。用笔注意“轻、重、缓、疾”的变化,墨色注意“干、湿、浓、淡”的协调,使画面效果更生动丰富。
徐渭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了当时画坛名流不在少数,但是徐渭的风格是一直保持着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演进,但凡一说起他的风格,就会有那么一句“自学成才”。日后无论是郑板桥还是齐白石凡是大写意这一派的人无一不对徐渭当年之举推崇之至。郑板桥情愿“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则是:“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徐渭所创的这种花卉风格,经过石涛、朱耷、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发展和丰富,终形成了大写意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