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或受害:家庭的作用是什么?

近几年来,校园欺凌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于是从校园环境和同伴关系入手,做出了很多措施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保护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在欺凌事件中,家庭发挥着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什么是欺凌

欺凌:一个群体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对无法轻易保护自己的受害者实施的具有攻击性的、有意的行为[2]。在欺凌事件中,一个儿童可能是欺凌者,也有可能是受害者,更有可能既是欺凌者,又是受害者[3]。欺凌者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害者容易留下心理创伤,甚至会引起自杀等问题。

二、欺凌的三种表现形式

1.身体形态的欺凌:包括踢、推、打等暴力行为;

2.语言的欺凌:包括直接的语言欺凌包括辱骂、威胁和言语攻击等;间接的语言欺凌就是为了侮辱受害者而散布恶意谣言或者通过欺凌来迫使别人直接去侮辱受害者;3.非语言/心理的欺凌:包括威胁或侮辱性的手势、破坏、移走或隐藏个人物品或故意将受害者排除在团体或活动之外。

三、欺凌或受害,家庭是如何起作用的?

Annalaura Nocentini等人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影响校园欺凌的家庭因素如下:

1. 家庭背景

绝大多数研究证实了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父母抑郁情况)与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联系;家庭冲突和暴力越多(包括父母间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儿童的欺凌行为频率也就越高,此外,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侵略和暴力在儿童欺凌中的作用也已被证实。总的来说,如果在儿童成长的家庭内部,存在较多负面沟通和冲突,儿童在外部环境更容易有高水平的欺凌和网络欺凌行为。

2. 家庭关系

良好的沟通在欺凌和受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父母很少交流或沟通不畅的儿童,甚至不可能与父母讨论问题的儿童,会导致更严重的欺凌行为。此外,对于受害的儿童来说,亲子沟通质量高的儿童应对欺凌的解决方法比亲子沟通质量低的更有效;多数研究表明,父母的参与和支持水平越高,欺凌和受害行为越少,多数研究集中在情感支持上,包括倾听、表扬、关爱、信任和尊重。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热情越高,儿童越不容易欺凌他人和被他人欺凌。

3. 父母个体因素

包括父母支持同伴伤害、父母对欺凌和暴力的概念、父母对欺凌的知识和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父母的价值观都与欺凌和受害有正向关系。比如,如果父母认为欺凌是不对的,并且向孩子传递这一价值观,并教会他识别并应对欺凌,那么孩子欺凌或受害的可能性会降低。

当然,这些因素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欺凌行为,这更启示家长,要为孩子构建一个更好的家庭环境,具有更好的养育方式,既不要让孩子成为欺凌别人的“熊孩子”,也不要让孩子留下被欺凌的心理阴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