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即将消失或己消失的农具及家用什物

宁海即将消失或己消失的农具及家用什物

文 / 叶修德

世界总是朝前前进的。人总是要抛弃旧的,置换新的,这是一条历史铁规,任何人不能违背,盘点我县农具及家用什物,有的年青人虽看到且叫不出名字来,有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因笔者系农夫,知识浅薄,见闻不广,有错谬之处,请指正修正,不胜感谢。

油车

油车用途用于制造茶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等油类工具。俗话讲,沒有十全人家,只有十全油车,油车筒很大,由三个人合抱叫大油车,二个人合抱的叫小油车大树当中凿空,由进料仓,出料仓,出油孔组成。进料仓把炒熟的茶籽,油菜籽,芝麻籽等油料果实放入进料仓,用夹板夹紧,用石制大楖头猛擂夹板,夹板有缝后,再塞夹板,这样待无缝后,茶籽渣,菜籽渣,芝麻渣挤压到到出料仓,变成茶籽饼,菜籽饼,芝麻饼等榨出的油从出油孔流到容器中。油车榨油的工具必须齐全,缺一不可,所以讲,只有十全的油车。现在榨油机器轻巧方便,谁会拼力气擂石榔头练武一样去榨油。

稻桶,遮阳,稻床

稻桶,遮阳,稻床三者需结合方能使用,用于脱粒水稻,麦类,油菜籽,大豆等粮食经济作物,稻桶,用杉木板制作,四方形。遮阳,用竹篾制作,用竹夹围于稻桶三方。稻床四周用松木条制作,中间呈弓形,再用竹杆插于稻床内径的洞孔上。现在平原地区都用收割机。山区用脚踏打稻机。稻桶有农户作贮放的容器用,遮阳,稻床已消失了好几年。

竹簟

谜语,竖起来象株树,铺起来象爿地,谜底是竹簟。竹簟以前是农民必备用具,三年不做篾,四年不打铁,就勿象人家头。现在少数东西晒太阳有水泥道地,种田地大户有烘干机,竹簟藏起来占地方,破了要叫篾作老师修补,太麻烦,自行退出工具舞台。

稻杈

用铁制,头有二角,角锋利,下方用约一点五米的硬木木棒套上。过去,农民夜间巡田地,对一些小野兽起打击作用。另外,农民走夜路作防身武器用。现在天下太平,农民扛稻杈走路已经消失。稻杈也很少见到。

田圈

有大田圈,小田圈,圆形,上有一个凸出的锋利铁钉形,钉于必直长细竹上,过去稻田作除草用,现在稻田都用化学用草,田圈消失。

水车

水车有牵车,踏车,牛车三种分类,用途,把低处的水提到高处。牵车用双手作动力,踏车用双脚作动力,牛车用牛作动力。现在有抽水机,水车无人光顾。制作水车水车槽用杉木板,水车板用松木板(最好樟木板),水车龙骨上等木材是野杨梅树。

拗棚

天旱时,在水井边支撑三根大毛竹,叫拗撑,中间横绑一根必直的杉木,叫拗筋,杉木一头有一根必直的毛竹杆,叫拗杆,拗杆下挂一只大圆桶,叫拗桶,另一头绑三根麻绳,叫拗绳,拗绳由三人各拉一根拉上放下,一人把拗桶,把井里的水一桶一桶打上来。在人力资源缺,水不充足的地方,也有独人拗,现在,拗棚与水车一样,被抽水机代替,四十岁以下的年青人,已不知拗棚为何物。

水磨

要有丰沛的水才能使水磨转动,我县极小。公社化时,我的家乡力洋镇西吴村三岔路口七石田头建有一座水磨,后来,上游村庄开挖水利潭,水资源乏,水磨拆了,现在这丘田田名还留下水磨。现在水磨作用没有了,如果没有与旅游资源相配,水磨将会消失。

木犁

木犁犁田地用,用松木制作摩尾巴,犁冲(有弯梨冲,有直犁冲),犁架,犁脚,配制铁的犁脚,犁壁,犎头。现在山区梯田用铁犁代替,木犁在农村基本不见。

根子刀

根子刀用于射根子用,根子树是土语,书用名乌桕树,果实榨出来的油叫梓油,土语叫青油,过去点灯用,叫青油灯盏。梓油,工业上要用到,蛮重要。乌桕果实白色,一粒一粒,象荷兰豆的果实差勿多大。必须用刀射下来,根子刀刀锋与节刀呈反方向,用长竹竿套牢根子刀,一下一下把挂有果实的根子枝条射下来。射根子要不怕痒,怕痒的人不能射根子,因为根子树上有许多毛毛虫,毛毛虫 粘到身上,有钻骨头的痒,相当难受。现在根子树越来越少,根子刀也很少见到。根子树板是制作砧板,面床上等木料。

蓑衣

用棕榈制作,相当笨重,过去农村劳动力人人都有一件,现在由雨衣代替,制作蓑衣的天台师傅也不见了。

岩挽

岩挽又叫岩钩,纯钢制,重二斤左右,下方尖尖的,上方用可二米长的竹竿套上。过去交通不便,溪坑涨大水时,山里人把锯好的木头一根根抛到大水中,随水漂流,木头碰到有阻碍的地方,用岩挽往木头上一钩,把木头从阻碍处拉出来,待木头漂到目标处,用岩挽把木头一根根钓上岸。过去山里人家,家家都有一把岩挽,现在交通便利,溪坑漲大水放树已成历史。岩挽在十几年前就当作废铁出售了。

山粉刨

一块铁皮钻许多小洞,小洞背面凸出的部分,用蕃薯在上面搓来搓去,搓成蕃薯渣,把渣装进布袋,用力挤压,流下的水经沉淀后就是山粉。制作山粉面,山粉麦糊等等。现在有轧山粉机械。速度比小脚老太婆走路还要慢的山粉刨,不说,许多人都想不到。

草鞋耙,草鞋扼

制作草鞋用,草鞋下方挂在长櫈上,上方有九亇齿,加九条用手搓索的老麻,草鞋扼象牛扼一样挂在腰上,当中有一个挂老麻的:有半寸长凸出部位,草鞋由草鞋跟,大扭,小扭,草鞋鼻头四部分组成。

过去农村户户都有草鞋耙,草鞋扼,有农谚,长春呒春柴,短春呒草鞋。制作草鞋一般选作正月,正月上半月一般天气温润,适于制作草鞋,二是老年人不出门拜岁,晚辈来拜岁,边制作草鞋边与睌辈交流,不浪费时间,反映我县农民勤劳的习俗。后来先有车胎鞋,后有黄跑鞋作草鞋,珍藏草鞋耙,草鞋扼的农户极小。

绞剪

又叫草垫。东路方言叫绞剪,其它地方方言不知,过去农村结婚时必要扼绞剪铺在席低下。扼级剪要蛮内行,先用老麻搓成细细长长的细绳,细绳盘在水桶上,不能打结头。然后用木榔头擂软所需稻秆,用一束一束稻秆嵌进麻绳中,二头平整整齐齐,不能看见稻秆撞头和脑头。按眠床尺寸宽度制作。为讨吉利,结婚扼绞剪要请子孙满堂又内行的老人制作。客气的人家除好酒好菜招待外,还给一天一包香烟。现在,沒有眠床垫草秆了习俗了,绞剪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帐桌

四方形,有四亇抽斗,曾风行一时,现在电脑桌,写字台代替帐桌,制作新帐桌的人沒有了。老的帐桌农村老年人舍不得丢掉,还在使用。

纺车

用手作动力,旧时把棉花,纺成纱,做夏布用,现在的老婆婆跳广场舞积极,用纺车纺纱,教的师傅很稀缺。

泥火總

寒冷天烘手用,过去家家有拥有,寒冷天去串门,农村人先奉一杯热茶,第二个项目递上泥火總,给客人烘烘手。现在农村新建楼房不进风,有空调。找出泥火總是古董。

夜壶

农村都是泥制的,听讲,解放前,有钱人家有铜制的,锡制的。用于夜里撒尿,改革开放初期,街上还有卖,现在农村都用抽水马桶,夜壶绝迹。

香篮

用途到寺庙烧香放香用,长度以长的香为标准,高度以放十束香为限,宽度以放二束香刚好,底部用木板,以防香受潮,木板间隔半寸钻一小洞,作香篮筋骨的竹筋从洞孔上穿过,然后编织有花纹的篮状,上有篮盖,篮的掣手用从山上采织的细藤细绕。文革初期,我读高小,见到红卫兵不知从什么地方抄出来的香篮当四旧在火中烧了。我家也曾有祖上留下的一只香篮,一面写有佛字,一面写有福字。当时家里大人害怕,当烧柴烧饭烧了。后来,我没有再看到香篮。不知十里红妆博物馆里有否?

如见到过香篮的朋友,请在群内分亨。

木拖鞋

用木板制作,有用锯子锯的,有用节刀削的。上用一截旧皮带用小铁钉钉于边上,在我县农村一九六六,六七年风行一时,男孩子都自制一双木拖鞋,嗒嗒嗒,木拖鞋碰在石子路上,很有风味。现在有高级的凉鞋,谁穿木拖鞋。

树阿斗,树水桶

没有塑料制品及自来水前,树阿斗,树水桶谁家没有,现在树阿斗,树水桶太笨重,修理又烦难,逐步淘汰。

捣臼

过去农村每个道地都有一只捣臼,是道地内住户公用的,所以,宁海乡下骂人,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作风不正的妇人叫众家捣臼。捣臼,石制,有圆形,方形,以圆形为多,有大捣臼,小捣白,姜捣白(捣生姜,芝麻及中草药用,),作用平常捣米,捣麦碎及日常生活需要捣碎的物件,月

半节次用于捣麻糍。现在除配合旅游表演用,捣臼已闲置不用。现在农村农户都单独建造新楼,别墅,谁会去购置一只捣臼占地方去欣赏。

稻杆耕藤

生产队时,每一个生产队在正月都要制造几百根稻秆耕藤,以供全年用,(宁海东路话的,制造耕藤叫放耕藤),放耕藤先用木榔头把所需稻秆在平整的石头上擂软,随后三人配合,一人用一根木棒套在稻秆上,慢慢拉长,一个添稻秆,一人把作。连接的稻秆不能粗细不匀,否则,放出来的耕藤就成废品,成品耕藤,把作的人就分出高低,精品耕藤用的时间长,否则,用的时间就短。最后把放好的耕藤串在一根长木棒上,用稻秆糊头点燃叫耕藤刨,燃去有生胡子的耕藤,叫刨耕藤。现在都用尼龙绳。稻秆耕藤已成历史。

碾子

过去每个村庄都有一部碾子,碾米按先到后迟排队,不能中间插队,这是人人遵守的俗风。如果轮到半夜,因劳作累,沉沉睡去,会有人叫醒你,没有轮到的人绝不会插足先行。现在碾子基本拆毁,仅存的也只是欣赏,已失去实际作用。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