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生长与向外探索,一场共创「明日」的音乐实验
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的时代。音乐综艺聚焦「创作」,也并非近两年的事。但“创作”究竟该如何定义,依然是行业持续探讨的课题。
在这些年青年音乐创作者逐渐崭露头角的过程中,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哇唧唧哇联合制作的“明日”系列一直是原创音乐行业的推动者。
在日益浮躁的市场环境下,今年的《明日创作计划》却更加聚焦在创作和音乐本身,对节目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一群具有本土原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青年音乐人,正在“明日夏校”里进行着一场场具有冒险精神的音乐实验。
在第二次“少年看世界”的主题考核下,同学们进行了班歌采风和双人合作舞台的共创。共创意味着视角的打开、内涵的丰富和边界的延伸,节目通过具有冒险精神的音乐实验,打破创作定义,让少年的自我表达引发更大的群体共鸣。
以“共创”实现音乐的群体性连接
《明日创作计划》最突出的特质之一,就是对本土音乐地域特色的呈现。来自全国26个地方的少年按地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班级,自入校以来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连接。在第一次“原生”主题的考核中,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共创的初体验。每个班级的同学们以同根同源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共同完成班歌创作,探索自我与成长、与家庭、与世界的关系。
共创放在社会层面,是一种新兴的社区组织构建方式,本质是共同目标下新关系的建立。对应到音乐创作上也是如此,节目以共创的方式为同学们拓宽创作的空间,帮助他们获得音乐上的创造性发展价值和社会交往价值。
为了完成本次“少年看世界”的主题创作,同学们离开宿舍所在的佳伯营地前往乌镇和莫干山两个地点采风,在5天的时间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将沿途采集的声音融入到班歌创作中。
当生活与艺术接轨,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被进一步激发。同样来到乌镇的东一班和西二班,创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东一班的同学照着乌镇的景象写词,从江南民间的越剧中获得灵感,带来了一首改编自《花田错》的二创歌曲《南湖春早》。“依山水清舟随涟漪,雨伴鱼飞柳草茵”,带有古典韵律的歌词与R&B曲风相得益彰。
西部同学被江南水乡的秀美风景治愈,情绪得到释放的同时,伙伴关系也快速升温。他们创作出一曲朋克风格的《逃离佳伯》,用各自擅长的乐器演奏出此次旅程中的自由与欢乐。
如果说采风是一种化外力为己用的共创,双人合作舞台则是从内部对创作力的激发。四大班级同学在进行双向选择后,组成了9对合作小组。在创作之前,少年们会先进行个人维度的深入了解,相互产生正向影响得到共同的进步成长。比如一支榴莲被朱恒锐的热情感染,变得更加开朗;李天姿成为7Z的“夸夸群群主”,两人在音乐上先完成各自擅长的部分后,再共同攻克最难的部分。
但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一帆风顺,钟易轩和庄主恒的创作瓶颈一开始就暴露出来。马頔老师直接指出作品的不成熟后,二人在深度交流中找到了突破口,看到对方的优点和自己的闪光之处,创作出不同以往风格的《顽童赶路》。最终二人双双获得明日夏校席位的结果,也表明这一次的作品得到了多维度的认可。
音乐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创作的意义在于与外界产生连接,所谓“他人言我心之所想”,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肯定。那么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创作者,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增强作品的大众共鸣?《明日创作计划》从创作的原点出发,以共创激发出同学们在音乐上的更多可能。从外出采风探索式共创到双人合作挖掘式共创,在一个个优秀作品的呈现中,“少年看世界”的课题圆满落幕。
《明日创作计划》是一场共创的音乐实验
青年创作者最大的特质之一就是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明日夏校作为青年成长基地,尊重每一种可能性,让同学们充分展现生命力与真实自我。
此次双人组队打破班级限制,从组队到歌曲创作再到舞台呈现,都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自由度。在《明日创作计划》构建的开放式创作环境下,同学们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少作品都体现出他们的音乐创作实力和对新音乐风格的驾驭能力。
在核心的歌曲层面,同学们进行着不同音乐风格的碰撞。比如阿依巴尔和王浩琦的《门票》进行了独立摇滚和民族乐器的融合尝试,并在现场加入了击打喷漆罐上的锁链来增强形式感,整个演出极具实验性。
李长庚和舒灏从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获得启发,进行着说唱+核+赛博朋克概念的音乐实验,在《2066》的舞台呈现上,一段机器人启动程序营造出未来科技感。窦佳嫄和李洛尔的作品《困兽》则是古典弦乐与现代电子的融合,从形式到内涵都十分新颖独特。
通过本轮演出还可以发现,这些青年创作者对作品的整体呈现有着很高的参与度。比如窦佳嫄设计舞美道具,并为自己和李洛尔设计了一黑一白的两套演出服,来突出拒绝同质化的主题。为了更好地梳理和传达自己对视觉设计的想法,舒灏每次演出前都会专门制作一份PPT,从服装造型到舞美灯光进行详细阐述,并主动与导演组和舞美组的老师们进行沟通讨论,直至落实自己对舞台的想法。这些足以看出同学们对共创的积极与热情。
舒灏PPT部分内容
在音乐这个容器里,同学们就像是不同的实验变量,在最终作品出来前谁也无法预知结果。正如明日荣誉教授朴树所言,“在任何情况下,尝试都应该被鼓励”,即便部分作品还稍显青涩,但这就是这个阶段青年创作者真实样貌的准确反映。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明日创作计划》本身也是一个进行时的共创实验。与行业探讨什么是好音乐、什么是创作,本季节目选择的方式是“种树”,而非直接“摘果”,是把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成长为优秀创作者的过程完整展现出来。
据悉,“创作”一词是平台经过长期思考后敲定,为的是让优秀的原创和二创作品也都能够被大众看见。此外,这一季还抛开了性别和音乐类型的限制,让每个人回归纯粹的创作者身份。
虽然节目构建了明日夏校的概念,但并没有对同学的年龄进行限制,而是同时看到了90后、00后两代原创青年的能力和潜力,让他们在集体中共同成长。正如马頔老师所言:“不要忘记那些在独立音乐里耕耘的前辈们,也要多多关注还在独立音乐里埋头苦干的年轻人,他们能在这个舞台踏出这一步已经足够彰显他们的信念。”
年轻人能够大胆创新和尝试,离不开前辈们在原创音乐行业中默默耕耘,这也是设置风云教师团的用意所在。这些受到年轻人喜爱与认可的前辈,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能够从不同维度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对其音乐生涯有着长远影响。
腾讯视频“明日”系列一直致力于为市场输送新一代音乐表达者,但为乐坛培养优秀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同学们专业的音乐素养和蓬勃的创作力已经得到充分展现,节目期盼和相信,从明日夏校毕业的“树苗”,在未来可以众木成森。待到那时,才能体现出《明日创作计划》这一“种树”计划的长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