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人都在示弱,而内心脆弱的人却都在逞强

《老子》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五色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面对灯红酒绿,心难平静。易迷失自我。五音令人耳聋。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五音干扰倾听内在的声音。不能内求于心。

做人不要太斤斤计较,有时候吃亏也是福。吃亏是一种舍己度人的胸怀,是一种不计得失的气度,为人处世,不必什么事情都说得那么清楚,有的时候,自己吃点亏,如果没有损失到根本权益,就不要斤斤计较。要记住,你吃的亏,总有一天,是会变成好处给你的。

善良,是一个人的本性,但不是被人欺负的理由。

那些过度善良的人,其实是成为了别人的消耗品,甚至活成了一个笑话。

比方说,“农夫与蛇”里的农夫,行善不成,还被“反咬一口”,弄丢了性命。

还比方说,“东郭先生和狼”里的东郭先生,帮助狼躲过了猎人,可是狼却要吃了他。幸好遇到了聪明的老农,才解救了他。

老农说:“对狼讲仁慈,你真糊涂,应该记住这个教训。请记住一句话,“宽容,是对自己涵养的修炼;偶尔计较,是告诉别人,我不傻。”

任何事情都有尺度,善良也一样。别让自己的善良,成了别人愚弄你的理由。

善良没错,但要因人而异。善良,需要有价值,有意义,否则就收起你的善良,更好。有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节这一天,开车去花店买花。花店门口,蹲着一个可怜的女孩。男人问:“你为什么伤心呢?”

女孩说:“我想买花给母亲,但是我没有钱。男人定了一束花,让花店转交给母亲,又买了几朵百合,给女孩。女孩说:“我妈妈在很远的地方,你愿意送我去吗?”

男人想,好人做到底吧。女孩的母亲,埋葬在一片荒凉的墓地。男人拿起电话,取消了所有的行程,专程开车,回家,把花亲手交给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小女孩告诉男人的道理,也是男人得到的善报。真正的善良,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爱和温暖给了懂得感恩的人,善良才有温度,才能传承不息。

如果你遇到不懂感恩的人、反咬一口的蛇、本性难移的狼,你还坚持善良,你就是“助纣为虐”。比方说,遇到小偷,你不怒吼一声,反而帮助他“望风”,你岂不是变成了同伙么?

还比方说,两口子闹离婚,你横插一杠,帮助他们分手,你的行为,不是拆散家庭、居心叵测么?

看清对方的人品,分清具体的情况,再决定做什么,才是明智之举。遇到恶毒的人,你需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给他们一点点教训,你才是真正的行善。如果他们悔悟了,就是止损了,应该感激你的“心狠”才对;如果他们不愿意悔悟,你也没有任何损失。

善良是福,但别任由人践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着不容易,多付出一点,也不必计较。把人心看透了,多半会后悔。我们总以为,“以德报怨”能够感化别人,还能够体现自己的大度。

其实,你的大度,并没有人在乎,只是迎来了一群“得寸进尺”的人,还有一批“理所当然”的人。

与人交往的时候,多半有以下这样的情况。别人遇到了难处,请你帮忙,你当仁不让;有人向你借钱,你碍于面子,能给多少就给多少;别人让你背黑锅,你想一想,还是别计较了,倒霉也就这么一回;有人算计了你,你还把他当成朋友,你真的不想得罪人。

你一次次退让,换来的却是一阵阵心寒。借钱的人,转身不见了,根本没有谈还钱的事;请你帮忙的人,一句谢谢也没有说;让你背黑锅的人,还会继续让你背黑锅;你不计较的人,反而计较你。

你总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有退让的话,都被你用到了极致,可是你真的无路可退了,因为你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连身边的人都保护不了了。

有人说:“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你善良过头了,就以为天下人都是好人,连善恶都分不清了。这样的你,会迷路的。善良人的好运,是从讲规则开始的。有这样一句谚语:“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

善良和丑恶,只是一墙之隔,甚至同时出现在一个房间里。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站在哪一边,也体现了你的智慧。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那就学会带着锋芒吧。

学会拒绝别人。不要随便帮助别人,把人品很差的人,当成你的对立面。还有那些得寸进尺的,你多拒绝他几次,他就会离开。别让不怀好意的人,像蚊子苍蝇一样跟着你,太烦人了。

学会守住做人的底线。与人交往、办事,都应该讲原则,按照道德规矩做人,肯定没有错。所有突破底线的人,都很过分,不需要继续忍受了。

你可能斗不过别人,但是你可以巧妙地躲开伤害。站远一点,别人的锋芒就没有办法触碰到你了。

学会冷漠。有时候,需要收起你心底的柔情。不要因为施以援手,反而遭到了别人的讹诈。

学会静观其变,很多时候,比主动出击更好。忍一忍,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你就能够精准施策了。

歌德说:“大量善行可能出于严厉,更多的是出于爱,但最多的还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无偏见的公正。聪明的善良人,带着刺,但不是为了伤害谁,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聪明的善良人,棱角分明,不是因为他很冷漠,而是因为他讲规矩。当然,你还要懂得,任何时候,傻傻的善良,也比缺德强,因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五味令人口爽。人嗜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味也。味道太杂,吃东西也没味道了。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娱乐消遣,心难平静。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金银珠玉,心贪意欲不知厌足则行伤身辱也。面对贪欲,不知收敛,最终会出事。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守五性去六情,目不妄视,泄精于外。圣人只求正常生活所需,不过分追求享受。

娱乐享受皆适可而止,不沉溺于此。老子这里种种声色,不是不能做,而是要适度,不能迷失了心性。

圣人,是非常随缘,凡事看得很淡的。会做事情,但是不与人争,很随缘,就因为他们看得很淡。他们愿意付出,愿意帮助人,也是因为他们拥有看淡自己利益的能力。

曾子有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

与人为善,福气虽未到来,但灾祸却早已远离;与人为恶,则正好相反。老祖先一直教导我们,要心怀慈悲,大行善事,不做恶事,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明明是好心却办了坏事;人善却更容易被人欺;甚至被人恩将仇报。

王小波说:“善良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错误的善良,不会给他人带来天堂,只能拖累你掉进地狱。”

人生在世,我们不但要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金刚手段。在知道如何行善的同时,更能以一颗善良之心,爱人爱己,才是人间真善美!

毫无尺度的善良,只会助长人性的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基本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毫无原则的善良,看似宽容大度,实则是助纣为虐。如果发善心,不愿与坏人计较,其实就是纵容坏人行恶,变相的与坏人同流合污。

毫无底线的善良,不但换不来对方的感恩,反而可能招致以怨报德,甚至恩将仇报。网红“大衣哥”朱之文,本性淳朴善良。成名后,热心为村子修路,村里无论谁向他借钱,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

可结果,村民却反过来抱怨,他修的路太少了;借钱不还,竟然理直气壮回怼:“你那么有钱,还差那么点钱吗?

可悲可叹,一心为人的“大衣哥”,用无私奉献,最终换来的却是人心凉薄。

生活中许多事情看似无法做到,其实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预判吓倒。真正让我们为难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那颗尚未开始就已经退缩的心。把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一步步去完成,只要你用心浇灌,梦想自会开花结果。

俗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为什么偶尔帮别人一次忙,对方感恩戴德?而帮助的越多,对方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万一哪次忘记帮了,对方还觉得我们欠他的呢?

如果善良没有尺度,那么善良就像滋润自私贪婪的温床,让人性的恶迎风肆意成长。愚昧无知的善良,只是残忍的教养。

苏格拉底说:“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子贡赎奴》的故事。春秋年间,鲁国有个政策:鲁国居民到国外旅行,见到本国人在外为奴,可以先垫付费用把他赎回,国家报销费用。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一次国外旅行中,赎回了一个奴隶,但因为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就没有去国库报销。大家都称赞子贡为人善良、品德高尚。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厉声呵斥。

人们就很奇怪,子贡这么善良,怎么能够如此对待他呢?孔子解释说:“以后大家如果再去国库报账,就会被认为品格不如子贡,但是不报账吧,自己又负担不起,那么谁还会再做出力不讨好的傻事呢?这种赎人却不报账的做法,其实是在阻碍更多的奴隶被救回国家啊”。

人做善事,如果目光短浅、想法片面,考虑不全面长远,虽然看上去是在做善事,但其实质却是危害无穷。愚蠢的行善,和坏人行恶相比,过犹而不及。

愚昧无知的善良里,往往藏着毒药;愚昧无知的行善,只是残忍的教养,往往只能以悲剧收场。看过一句话:“世界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

愚昧无知的善良,是没有认清自己能力,就英勇下水施救,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愚昧无知的善良,是没有独立思考,就口诛笔伐,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愚昧无知的善良,是你以为对别人好,实际上在别人的伤口撒了一把盐。所以,没有会办事的金刚钻,莫施菩萨心肠。真正的善,是心怀仁慈手握金刚。

王阳明的心学里面重要的处世哲学,就是做人要用善心去思考问题,但是不可低估人性的复杂。所以真正的行善,是要用智慧和手段,让自己不会受伤,让正义得以伸张!

和珅是我们熟悉的大贪官,可谓坏到骨子里,但坏人也有行好事的时候。乾隆年间,华北地区闹饥荒。地方朝廷奉命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很多人冒充灾民领粮,反而真正的灾民,还没赶到就被一抢而空。群臣商议应对之策,却都束手无策。和珅镇定的说:在施舍的粥里面掺入沙子即可。大家都不解。

原来真正的灾民,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是不会在乎粥里是否有沙子,毕竟保命最重要。而滥竽充数之人,自然会选择离开。

如此一来,这场施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挽救了大批灾民的生命。真正的善良,不仅是能够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更是能够洞察人性之恶,惩恶扬善。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说过:“你的善良,应该略带一点锋芒。真正的善良,也要有獠牙和锋芒。从前,有一条毒蛇,总喜欢伤害小孩子,大家都很怕它。有一天,蛇受到点拨,就皈依了佛陀,从此不再欺负小孩儿。

可是小孩见蛇改变,不再怕它,反而无情的鞭打它。在它奄奄一息的时候,佛陀出现,并嘱咐说:你不咬人,但也别忘了你还有毒牙。

蛇顿悟,以后再受小孩子欺负,它就露出尖尖的牙齿、长长的信子,从此,再没有人敢欺负它了。善良不是软弱,不是隐忍,而是要懂得想保护自己,再不伤害他人。

菩萨心肠是信念,金刚手段是方法。做人不能只怀信念,更不能只用方法。真正的善,是心怀仁慈,手握金刚!

行走在世间,人心复杂最难测,因而善良更为可贵。所谓善良,是心怀善良,不结恶缘,弘扬善良;但当恶缘来袭,我们也能用有效自保,伸张正义。

所谓善良,不是愚善无知的善,而是有智谋和手段,带着锋芒对付不怀好意的人。所谓善良,不是毫无尺度的善,而是有底线和尺度,带着金刚手段镇压心怀不轨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拥有看淡自身利益的能力,他就不可能做到随缘,因为社会的资源非常稀缺,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倒是所有人里面实在没有一个得到完全的满足的,并且你若是充分计算。

所有人,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自身欲望的10%的,此时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即使是世界首富,我估算他的欲望的满足度也是达不到10%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你怎么去争呢?

整个社会如果不是以“不争”为主导,为主流道德价值观,这个社会哪里经得起折腾呢?谁都想要,你一千万个人里面,你压根满足不了其中任何一个人,那么在尚争的背景下,这一千万人,个个都不满意,你怎么办呢?社会还要不要活了?

那么,基于此,看见了这个事实的人,他或许开始不愿意争了,开始懂得随缘了,但是问题往往没有这么简单,你的存在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存在,你不争,但是你的利益同时也是你的亲人的利益,以及和你有互助友谊的人的利益。

如果你舍得抛弃自己的利益不要,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的人们,在搞不清楚你的意图的时候,在远没有和你一样的悟性的时候,可能会选择背叛你,选择给你否定性评价,乃至抵制你,你不可能要求全世界,或者仅仅是和你亲近的人,都拥有很好的觉悟,这是你了不可得的。

于是,你的随缘,你的看淡,需要智慧,需要能力,否则你只能堕入到庸俗的人群里,堕落到俗不可耐里面去!

即使你的眼睛很亮,看得清楚很多的玄机,但是你的生活态度还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你还有很多的利益链条在捆绑着你,你能独立得出来吗?

在你生命的开始,或者前半生,通常是不独立的,在你独立之前,这个社会注定需要有人拉你一把,不然你不会拥有劳动能力,那么这个过程你谈何独立呢?若是真的很独立,那只能算是你的家境比较好,比较和谐。

所以,在你悟道,而不能自由的时候,你会经历很多的:诚信的语言不美丽,美丽的语言不诚信,因为你要讨好的对象所理解的道理是错误的,你满足了他们,就说假话,说真话,就不是他们眼中的漂亮话;你若善良,就注定你在那些低俗的人那里非常木讷,不擅言谈,因为你的语言逻辑在正确的方向上遭到他们的一致否定性评价,导致你不爱说话,失去了口才锻炼机会,你将进一步显得非常内向和沉默,但是你的内心是拥有智慧的,正因为你拥有辨明是非的智慧和理性,所以你才不得不选择了沉默,退失了口才锻炼机会,失去了辩论的能力。

但是你在这样失去了口才,失去了外向性格的情况下,还要走得动你的人生路,你就特别需要付出心智,你需要富于心机,需要算度深远,不然在你缺少运用口才的时候,很多事情会出乎人的预料,你需要未雨绸缪,做好打算,你就需要比能言善辩的人更胜一筹的智慧。

打个比方,能言善辩的人是拿着刀光剑影在打斗,内向而口才不佳的人是拿着布条和刀剑在搏斗,技艺必须高人一等才赢得过去。

看淡、随缘,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情,你需要独立于你的利益共同体之外,而这种独立,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成熟的心智慢慢熬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做大事的人,他们的眼光的确不同寻常,因为他们的眼光会更长远,更敏锐更独特。这是他们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才使得他们在做事的时候能更好的预测和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做好万全之策。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才造就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当然,这里所说的眼光并不是单纯的指人们眼里看到的事物,而是指他们致用自身的人生经验学识。胆识和格局来观察周围的一切,并迅速作出判断和预测。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原因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在于看事情的人,拥有不一样的眼光。

通常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选择,看出他的眼光,因为眼光是决定的前提,这里的选择即包括看人的选择。也包括看物的选择。可以说大到人生抉择,小到穿衣吃饭的选择。无一不包含人的眼光。

世间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当这个世界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愤怒和不甘,怨气就这样在心中产生。

有时候心中有些怨气也是人之常情,世间确实有很多人、很多事让人愤愤不平,产生怨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消解心中的怨气,怨气就像是一种黑暗能量,如果任由其在心中积聚,最后伤人伤己。

怨气,是生活不能承受之重。怨气使人丑陋。一个心态阳光的人,脸上会自带一种光,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大脑中会释放一种波,让所有的人都会心生亲近之感。

相反,一个怨气冲天的人,总是一张苦瓜脸,怨天怨地,眼中全是愤怒,嘴里都是抱怨,这样的人自然惹人讨厌。

相由心生,心态好的人总是笑,自然而然就拥有一张和煦的脸,怨气大的人总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面相就如同算命先生所说的印堂发黑,让人一望就想远离,再美的人也会变得丑陋。

怨气重的人运气差,都说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机会,只不过有些人从来就抓不住,只会抱怨自己运气差。

机会就在你不断抱怨的过程中一次次溜走,这就像是一个无尽的循环,你越是抱怨,你就越难以成功,而你每次失败,都会使你的怨气更大,打破这个循环,只有从改变心态,消解怨气开始。

怨气重的人,总把责任推给外在的世界,从来就不想着去改变自己,那就永远都无法成为那个准备充分的人。

怨气重的人,就如同霉运当头,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有好运,好运也很难降临到你的头上。

怨气重的人容易伤害身边人,事实上,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产生怨气。所谓“亲生怨”。

孟子曾经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越国人张弓射我,不中,我会和人笑谈说道这个事。我亲兄弟张弓射我,不中,我和他人说起来就涕泪横流,泣不成声。

我们对待亲近的人,往往有超越普通人的期待,正因为爱,所以才会期待,而期待落空了,就会感到受伤,受伤得不到抚慰,就会心生怨恨。

而我们因为亲近的人产生的怨恨,最后伤害的也必然是亲近的人。朋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不管多么亲近的人,一旦心中有怨气,不懂消解,最后伤害的就是彼此的感情。

身边的人永远都是承受最多的人,怨气让爱你的人受伤最深。以自我为中心,是所有怨气的根源。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观向上,有的人却总是怨天尤人?总是习惯抱怨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习惯以自己为中心。

要知道,你自己心中期待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如果世界不符合你的期待那就怨恨这个世界,那除了心中生出怨气别的什么也改变不了。

世界自有其本来的样子,有美好也有丑陋,有黑暗也有光明,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世界也并不是因你而存在,只有接受真实的世界,抛掉心中天真的想象,以真实的世界作为自己思考和行为的标准,才能减少怨气的产生。

过分的自恋造就了敏感的内心,求而不得、总是感觉很受伤,这些都会心生怨恨,这个世界凭什么一定对你温柔以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与追求,不能期待别人总把你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越是自恋,越容易心生怨恨。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渺小,世界并不因你而存在,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怨气只会破坏和伤害你的生活,只有爱才能温暖和成就,放下心中的怨气,以包容和理解去重新发现和拥抱这个真实的世界,拥抱真实的自己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只有当我们拥有一定的学识。积累一定的阅历后,才能利用积累的知识和阅历,更好的认人。这里的识人也是只看人看物的眼光。

不难发现那些做大事的人的身边,通常会有一群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一起出谋划策,共商大计所以想成大事。必须先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样才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志同道合的人,共谋大事。

做大事的人,一般拥有敏锐的眼光,高超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能快速的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然后做出最适合事物发展的决定。

如果我们想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就要不断的学习丰富学习,提高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拓展思路丰富经验,这样才能练就出明日的眼光。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量到质的飞跃。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比我们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寻常的眼光,总是能从普通人事,物上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每个人,每件事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毕生所学,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判断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才能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一个人越高贵,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反而会越谦卑,因为他们见识过更大的世界,深深知道自身的局限性;

一个人越是浅薄,那么,他一旦取得一点成绩,赚了一点钱,就越会看不起周围的人,甚至还会恃才傲物、仗势欺人。这类人,往往是走不远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一只鸟嘲笑一条鱼不会飞,显然,这种行为是可笑的。因为鱼虽然不会飞,但是他会游水。鸟虽然会飞,但是他不会游水。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就会犯这只鸟的错误。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别人的劣势,却看不到别人的优势,看不到自己的劣势。正是因为他们看问题是片面的,所以他们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容易看不起别人。

其实,看不起别人,罪过还不是很大。更有甚者,他们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肆意去侮辱别人、欺压别人,这份罪过,就大了。

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依赖的“优越感”,其实是虚假的,是来自于他们的无知。当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才会发现,自己曾经的趾高气扬,是多么危险。

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固然可喜,但是,如果只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看不到别人的优势,自己的劣势,那么,就会因为这份无知,而生出狂妄之心,从而处处碰壁。

“换个赛道,曾经的冠军,未必还是冠军。只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心怀谦卑与敬畏,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

风水轮流转《寒窑赋》中说:“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一个人落魄,并不一定是他的能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时运不济;同样,一个人飞黄腾达,也并不一定是他的能力有多强,也可能只是因为运气好。

运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会无缘无故地到来,也会无缘无故离去。

所以,身处高位的人,不必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可撼动,就看不起别人,欺凌弱小,一朝运去,金成铁,又当如何自处,又当如何去面对曾经欺辱过的人?

同样,处于低谷中的人,也不必自弃。既然运气一直在转,那么,自己就不会一直处于低谷,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时运。

处于高位,浅薄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运势,来了,就不会走,于是轻视别人,肆意欺凌他人;

甚至,他们会把成功,全部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否定了运势的作用,这就更加助长了自身的狂妄。人一旦狂妄,大多会欺人。欺人,就已经丧失了德行。

古人云:“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依仗一时之运势蔑视他人,欺凌他人,就是在“自作孽”。这种做法,又如何能够有好结果呢?

越优秀的人,越谦卑。浅薄无知的人,总是容易把自己的优势,盲目夸大;而对于别人的优势,视而不见。最终,现实会给他们上最严厉的一课,他们终将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真正优秀的人,他们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他们谦逊待人,虚心去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再者,对于他们来说,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并不能衬托自己的优秀,反而这种没有教养的行为,只是在给自己泼脏水罢了。

所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则体现了自己的内在修养。古人云:“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不尊重别人,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自侮,也终将会招来别人的侮辱。

陈道明说:“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

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们风光时你还在山下。得意时,把别人当人,给予足够的尊重;失意时,把自己当人,不自轻自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修养。

这个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命运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容易浮躁的时代。身处闹市而心不安,这是最大的顾忌,越渴望获得表面的繁华,越是容易失去内心静处的智慧。

增广贤文中说,世人皆是忙中错,谁人知向静中修。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成功,是昙花一现式的,并不长久,往往这样的成功一旦遭遇命运的打击,就像山雨欲来风满楼,无多少抵抗之力。

这个时代,我们容易被他人成功的表面所涉猎,内心的方向往往关注于人家成功的战绩,很少静心思考他人为什么获得成功。

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容易模仿和复制他人成功模式的,但事实的真相是越盲目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越是容易死得快,死得惨。成功有可以复制的模式嘛,你不曾想到很多人的成功偏偏是在误打误撞、摸爬滚打中获得的。

当下流行的那些畅销书,甚至一些怎么教你如何成功的书籍,其实并不符合常识常理,真正成功的秘密武器他人是很少愿意毫无保留告诉于你的,告诉你了,这不是增加一个竞争对手吗?

因而,当我们在羡慕他人成功的示例时,更应该关注人家为何能够获得成功,运用你的智慧分析人家的成功之道,道德经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人家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是成功的一项,偏偏为何不愿静心学习?

我想最好的成功应该是大器晚成一般的,没有经过长期打磨和保养的器物,自然也是很难经受住时间的洗礼的。

换做是人,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当你经历岁月的磨练,洗去铅华,祛除浮躁,积累的东西越多,具备成功的因素越多,离成功就越不会遥远,而且更容易经受住惊涛骇浪的洗礼。

就像如今有的商人,能接受成功偏偏接受不了失败,事业一旦夭折,自己反而精神崩溃甚至流浪街头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我们不提倡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获得人生的巅峰,收获人生的成功,过早的成功可能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研究历史我们就知道,凡事小心谨慎的都未必可以使得万年船,何况骄傲大意呢。大器晚成,才符合成功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起来,无非以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为主,这里只谈利益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就已洞察了这纷乱人世间各种活动表象的本质。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往来,都是围绕着利益这一中心进行的。比如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拜访他,有的是谈业务,有的是攀关系,有的是求帮助等。

不管来的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对他很尊敬,而他也会十分热情地回应对方,不管能不能与对方达成“合作”,最起码的礼貌和态度总是会有的。

如果有一天这位企业家破产了,成了一个穷光蛋甚至负债累累,那我想这个时候就没有什么人会去找他了。这并不是说现在的人都太势利了,而是从古至今的人都是这样“势利”的。

以前人们找他,是因为看到他身上的价值和利益;现在他身上没有人们想要的价值和利益,人们自然就不会再来找他了。

尽管人们以前找他有时会打着“交朋友”、“讲义气”的幌子,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切不过是利益的交换,所以谁都不会把对方视为真正的朋友,虽然在口头上大家都是以“朋友”相称。

这种披着“朋友”外衣的利益关系,不能以“友情”来衡量,而应以它的实质,即以“利益”来衡量。当有利益时,这种关系就存在;当“无利可图”时,这种关系就消失。

就像丘吉尔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过,他话里的这个“朋友”,我认为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是指披着“朋友”的外衣、实为利益关系的假朋友罢了。

修身以道,身修于道,道自立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之于道,行之于道,修道仁义也。

尊崇贤哲,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以圣贤为师,行道德之法,无困无惑矣。仁爱亲族,治家有法,教化有方。兴忠信孝悌,明礼义廉耻,令家人友爱,重兄弟互助,公正无私,上德善性。

亲贤臣,远小人,选德正之能吏,委以重任,让忠孝之贤臣,居于高位。待之以礼,体恤群臣,明志之高远,传道之正德。忠义之群臣,必竭诚以报之。

王道之治,善政仁义,爱民如子,待民如亲。政施以天下苍生为本,邦治以黎民福祉为先。百姓丰衣足食,良田收获有成。兴商业之繁荣,振经济之昌盛。百工技艺,皆有可用,正道匠心,世人荣光。

德正则人正,以大德之心,化育天下黎民。以王道之本,导之世人忠信。和柔远人,救之于财物,教之以自强不息,助之以百工兴盛。如此,则天下悦服,四方归治,百姓安居乐业,万物生生不息。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醒悟的过程。有些事,看淡就好;有些事,看穿就行。不管世事如何艰难,只要守住初心,生活便无枷锁就像林清玄说的那样:“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看透,而后醒悟;放下,而后幸福。人生在世,人生最是难懂,人性最不可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嘴上不说,心里明白!与人相处,该释怀就释怀,该放下就放下。

有缘,便珍惜,无缘,亦不求。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更是做人的一种格局。正如网上曾经很火的一句话:“你无需讨好世界,你最需要的是放过自己。”所以,看清了一个人,没必要翻脸。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为。诗人海涅曾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常思己过,常得进步;不责于人,不得纷争。懂得自省,你就赢了。

大道至简,人生亦欢。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得太多,要的也太多。一旦求而不得,很容易就会心生执念、郁郁寡欢。由此可见,人生大多数的不快乐,其实都是源于自身欲望太多。心灵若全是负累,生活又如何轻松前行?唯有不断地化繁为简,才能让自己回归真正的生活。

学会简化生活,忘记不开心的,放下不值得的,看淡不必要的。如此,才可在繁华落尽时,人亦无所惧。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把心放宽,珍惜眼前,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在我看来,格局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认知范围,格局大的人能够看透人与事背后的本质,可以让自己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迷茫,或者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格局大的人,喜欢从远处着眼,不会因小失大,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让彼此共赢,而且,凡事看得开,不就轻易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格局小的人,喜欢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往往会不择手段,对于自我的得失比较看重。

浮云朝露,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事方式,也注定了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人生结局。

做人要踏实,做事要有格局,这样才能成就自我。实话说,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越喜欢做这四个方面:有话好好说,遇事别责备;善待自己,凡事别想太多;做事留有余地,给人留面子;不占别人便宜,从不亏欠他人,错不了。

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人,让自己把控自己的人生,真正拥有一双看清大千世界的慧眼,在身处低谷时不迷茫,在人生高处不自大,真正成为一个活得明白的清楚人。

有话好好说,遇事别责备。俗话说:“凡事三思而后行,才是大智慧。身处当下,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喜欢将错误甩到别人身上,然后气急败坏地数落对方一顿,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常常的因为自己的冲动给自己、给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其实,拥有高水平处事格局的人,往往会遵循有话好好说,遇事别责备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不在激动之余失去理智让自己做出后悔的事情,也才能更以一颗宽容之心接纳他人,让别人认为自己更加值得信赖。

每个人都会遇见各种烦心事,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发脾气一味谴责,这是一种伤人害己的错误行为。不如,正视遇到的每个问题,以耐心、用心面对生活的每一次挑战,才会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善待自己,凡事别想太多。有句话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或许,这应该算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生活真谛。那就是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度为未来担心,更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

其实,有大格局的人总会懂得善待自己,凡事别想太多。不去想太多,就是让自己明白放下,别为忘记的烦恼或者是曾经伤害的人而郁郁寡欢,过去也就过去了,只有真正的放下,才能让自己迎接美好的未来。

别想太多,也才能让自己拥有活好当下的好心态。太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当下生活不如意,是因为自身杂念太多,扰乱了内心的清静导致自己频频出错。

相反,别去想太多,就是以简单的心态看待当下的一切,不去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也不去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要直面未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会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明白人,看得清、悟得透、走得更远。

做事留有余地,给人留面子。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拥有大格局的人在为人处事时,哪怕遇到真正的对手也会做事留有余地,给人台阶下,用自己宽容之心以德报怨,让对方真正的信服,最终化敌为友。

与人交往,刻意给人留面子不是妥协,而是一种聪明的交往之道。这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让对方为难,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彼此的交往,而不是处处针锋相对,很多时候看似自己略胜一筹,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自己反倒败下阵来,因为没有人会一直顺风顺水,也没有人会一直一败涂地,今天给别人留面子,其实是为了未来给自己留出路。

有首歌曲唱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格局的人不会着眼当下的得失看待交往,而是从长远看待一段关系的价值。很多时候,看似当下自己的失去,其实肯定还会以另外的方式还回来。

不占别人便宜,从不亏欠他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了到处占便宜,总以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恰恰相反,每一次的“拥有”正以自己的信誉作为代价让自己失去更多,太多人不予计较,并非看不见,而是已经依此认定他就是这种人之后,凡事就会躲得远远的,也不会与之真正交往,毕竟已经在他身上打下“不信任”的标签之后,自己的人缘则会越来越差。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从来不会占人便宜,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从来不亏欠他人,哪怕自己多付出一些,也不能让别人吃亏。其实,这背后蕴藏着有智慧的处世之道。

不去占人便宜,是自己洁身自好,可以让别人感觉自己是一个信得过的人,彼此的相处不会因为一点小利益而翻脸,更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不清一个人的真面目。

从来不去亏欠他人,就是“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不去轻易亏欠他人,内心就会安稳、踏实,做人也会光明磊落,更为可贵的是让自己再去做选择的时候,不会因为别人曾经的小恩小惠而失去理智,更不会让自己陷入到别有有心之人的圈套而不能自拔。

做人不易,一生中总要遇到风雨与挫折,但是人与人的不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的生活态度。

那些可以成为高水平处事格局的人,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以上四个方面中看得清、拎得透、放得开、望得远,让自己真正活成了一个明白人,不会轻易被世俗的磕磕绊绊导致裹足不前。相反,总是在人生的每个岔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都是因为拥有大格局后的真实呈现。

人在低谷,学会沉默,就是最好的沉淀。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在人生的低潮期我们会失落、伤感、无助、甚至绝望。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沉默。沉默,会让迷茫的自己变得清醒,让浮躁的内心回归平静。

曾听人说,有一种黑熊,在冬季来临时,就会躲进洞穴睡觉,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才出洞。因为它知道,寒冷的日子里食物稀缺,加上四处白茫茫,它一身黑色,根本无处藏身。

人生亦是如此,每一个低谷,就像是在过冬。比起四处寻求安慰,更重要的是学会独自挨过黑夜。

前不久,朋友小杨被公司变相辞退,让他备受打击。临走时,他忍不住向关系好的同事诉苦。

可他刚开口,同事就打断他说:“哥们儿,我这会儿有点忙,要不咱们改天一起吃个饭,你再说?小杨一下子就没有了诉说的欲望。他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苦涩地笑道:“没事儿,你先忙。”

回到家,他想从妻子那里寻求安慰,却听到妻子抱怨他无能。只能强忍住悲伤,默默走进卫生间抽了根烟。

小杨说,他从来没有像那一刻那么难过。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当一个人身处低谷时,与其向别人诉苦抱怨,不如做好自己的摆渡人。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在低谷,学会沉默,就是最好的沉淀。很喜欢那句话:“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人在低谷,沉默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

对于强者而言,每一个低谷,都是前行路上难得的修炼场。网上有人提问:“你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回答说:“有时候,被人误解,却不想争辩;有时候,被人质疑,却不屑反击;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于是选择了沉默。”

人一生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被误解、被质疑的时刻。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与其痛苦地纠结别人的看法,不如选择沉默,做好自己。

努力读书、运动、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是对那些误解和质疑最好的回应。沉默,是把自己还给自己,是把坦荡揉进岁月。当一个人懂得了沉默,他便拥有了一颗强大而豁达的内心。

一位作家说:“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一直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有很多人在低谷期,总想求助于外界,却忘了强大自己,才能与生活硬碰硬。与其处处诉说,不如淡然于心;与其日日挂怀,不如试着看淡。在沉默中,豁达处世;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在沉默中,找回自己。有事不声张,有苦自己扛。

我觉得人与人最好去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然后互相都有互相距离,这样才能产生最美距离。因为相靠太近,总会放弃一些小摩擦,而知道你我都有分寸,就是会感觉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这莫名其妙感觉就会把我。

祝我们去缓解这些摩擦,因为往往最陌生的人并不会有些摩擦,因只是因为太熟悉,会慢慢有些摩擦,而这些摩擦是需要化解,需要缓和的,一旦这些摩擦被我们。

忽视,而这些小的矛盾将会我们造成我们很很大的错误,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连这个处理不好,怎么去处理更大事情,即使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以前我们可以时刻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帮助别人考虑问题,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考虑问题,别人遇到的问题,或者有时候我们也可能遇到,提前帮我们预测了一次,然后提前帮我们想了一次,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哪方面出现了某些情况,我们是如何应对,如何解决。只有把这些细小问题想通了,想清楚了,我们才能更好的一步进化这次关系。

每次问题出现都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还不够,我们应该嗯,修改我们态度,想出解决办法,解决办法,而不要一直回避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是我们最脆弱的地方,但当我们遇到第二次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第一次回避,第二次也不去处理,这时候。这个问题会被慢慢的慢慢的放大,它并不会随着时时间推移而消失,会随着时间推移被别人慢慢放大。如果将来有人利用你,这个缺点,将是你最致命的威胁。

我们生活中每出现一个问题,都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需要改进这方面,并加强这我们这方面漏洞,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而。

随着我们对问题解决和对问题太态度,然后我们随之整体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在随之遇到同样问题,我们也会迎刃而解决。

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都会想办法去逃离这个问题,因为逃离便是最低成本,因为我不在当下解决,随时间推移,这个问题会消失。但是你并不知道,你这次的逃避会造成下一次对你不的。

比如我们再说说忽视,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熟悉的事情,熟悉事情不用再过多去检查,往往我们就失败,失败于此,因为自己太熟悉,太了解,所以并不需要怎么检查,但是天算不如人算,总总有一次会出现失误,而这次。次出现的失误总是总是比任何一次都沉痛,因为这是对我们多年累积的一个挑战。

有句话说的很好,防范于未然,真正的保护永远是防范,而不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再如何去处理。

《论语 》中早就告诉我们:“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战无不胜取决于他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则源于他在深知天命的奥义后,能够养成耐性和心静如水的淡然。

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普遍内心强大且自信,他们已经不需要再证明自己强大了,所以反而能去向下兼容,跟周围的人打成一片。

而弱者由于内心的自卑,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喜欢上来就先证明自己的强大,结果却陷入了一个“越自卑就越要去证明,越证明却越脆弱”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外强中干的人,他们看起来很强大,张牙舞爪,逢人就先证明自己,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一样,但是你只要击中他们脆弱的要害,他们立刻就被激怒,非常生气和惊恐,原形毕露。

内心强大的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内心脆弱的人,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生活处处是风浪。

内心强大的人都在示弱,而内心脆弱的人却都在逞强。他们的逞强,其实是需要外界的认可。究其本质,还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所以才活在别人眼里。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也特别喜欢解释和证明自己,但是越这样就越敏感脆弱。

正如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越是话多,越是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中。发现自己的无知,需要相当程度的认知。承认自己的自卑,需要相当程度的自信。

每一个人都有无知和自卑的一面,就看他敢不敢承认和面对。自卑和无知,恰恰也是很多人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从小就自卑的人。因为自卑,所以才奋发向上;不断走向强大,从而建立自信,这时才敢承认自己的自卑。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自己的认知边界,从而保持谦卑。因为无知,所以才不断学习。

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更多。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因此,看一个人是否强大,就看他能否拥抱自己的自卑和无知。

什么样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请大家参考下面这10条:敏感却不执着,固执而又变通;稳重但又热烈,成熟而又年轻。高度自律但又能随时自黑,因为人的自律往往缘于自强,人的自黑往往源于自信。我们可以打倒一个站着的人,但是却很难打倒一个本来就躺在地上的人。

目光柔软但内心潜藏锋芒,擅长记忆但又能擅长忘记,博览群书但又能虚怀若谷。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得到了不狂喜,失去了不伤悲。把失败当寻常,把成功当恩赐。

遇到再多不公平,也不会逢人就抱怨;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会沾沾自喜;对过往一切情深义重,但从不回头;对未来充满期待,却从押注于未来。

看透了这个世界有多糟之后,依然憧憬这个世界上的美好;认清了生活本质之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经历情感伤痛之后,依然相信爱情;经历过朋友背叛之后,依然相信友情。

不需要阿臾外界来获得存在感;不需要靠贬低外界来获得优越感;不依靠外界的寂静获得安全感;

与标榜自己的努力相比,更习惯性的自律;与憧憬未来相比,更珍惜当下的拥有。他们善于尽人事后听天命,遵天命后待时运,时运过后再淡心境,历尽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决心取决于他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则源于他在深知天命的奥义后,养成了愿待时运的耐性,并最终心静如水的淡然。

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古至今,能够建立伟大事业的人,不但有超过世人的才干,也必定有坚忍不拔的信念。

这种信念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带有深厚情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广阔的视野。

这种内心的强大,常常意味着他极其地自信,而这种自信常常就来自于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以及对自然,对人的生命的深深敬畏,因为敬畏,才使他没有恐惧感。

内心强大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内心不会焦虑。内心强大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都能够认真听进去,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再想一想,对自己自信的东西仍然保持一份警惕。

恰如孔子所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众人眼中的好与坏他都会自己参考,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

但是,由于他的内心的强大,他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就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学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重新检验一次。

内心强大的人,是平和的、自信的、快乐的。一个人如果到这个地步,也就是人格完善,内心强大之人了。

内心强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或者说真正有思想的人,也是内心强大的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做到如此,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自信的,且是充满快乐的。

内心强大的人,做最坏的打算,却往最好处追求。《菜根谭》讲:“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一个人的内心只要足够强大,外界的环境再糟糕,也不能影响他的心情。

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精神贵族。他意识到人,作为一种有精灵的人,有思想的人,其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同时也意识到思想生命的无限性。他知道怎样摆正自己的肉体生命与自己的思想世界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世俗世界的物质标准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另类坐标。

因此,内心强大的人常常不失眠,不焦虑,不急躁,随时随地做着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却往最好处追求。一切灾难与痛苦,都早在他的生命中思量过了,甚至丰富真切地体验过了。

他向死而生,因此,一切的变故都不再让他感觉世界突然被颠倒,人生会被变得面目全非,一种坚定的信念,可以支持到他安然入土,与世长辞。路。光阴荏苒,渐渐地,很多梦被放弃,很多人被忘记,很多事被放下。

内心强大的人,自律且认知水平越高。有句话说得好:“改变认知能力,其实就是在改变人生。”

当一个人有高认知水平的时候,就更容易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树立生活目标,而这些遥远、坚定、又有价值的东西,会抵消掉我们当下的很多痛苦,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样的逻辑:人一旦有了远虑,就没有了近忧。成了一个长期主义者,可以延时满足。

而当一个人认知水平低下的时候,是看不到长远价值的,也没办法树立长期的路线和目标,就只能专注于当下的效果,每一分付出都需要回报,甚至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只能是一个短期主义者,需要即时满足。

这样长期下去,人就变的越来越不耐烦,对任何人和事都失去了耐心,焦虑的心态就这样滋生,越来越肤浅,只能用当下的娱乐麻醉自己,每天都在焦躁中度过!

共勉

作者:青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