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泉:生鲜不是超市的全部


超市周刊第1721篇原创

导读:生鲜品类是活下去的前提,能不能活好,要看能否把非民生、刚需品类做出竞争力,这才是企业盈利最坚实的壁垒。

整理 | 赖章平

编辑 | 东 风

9月12日,在龙商网&超市周刊主办、湖北雅斯集团协办的首届全国生鲜创新峰会上,河南信阳西亚总经理沈世泉表示,在超市经营里,生鲜仅是其中一个品类,还有食品和百货,开市客平均客单价1000元以上,其中70%来自非生鲜便是最好佐证。

“现在去哪里开会,听到的都是生鲜,都听腻了,很多超市把生鲜当成发展方向,所以天天盯着生鲜。但生鲜有两个显著缺陷,一是盈利难,二是很难做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难凸显。”

即使能做出差异化,也不是生鲜“老三样”菜、肉、果,而是“新三样”熟食、烘焙、餐饮,但这三样要做好不容易,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不说,各地口味差异大,众口难调,极难实现标准化运作,像湖北雅斯坚持了10年,才有现在的成绩。

反观食品、百货,利润高、损耗低,多下些功夫在选品上,是极易出效益的品类。在沈世泉看来,食品、百货的操作策略是唯快不破、快进快出,追赶时尚潮流,时尚的深层含义即差异化。

“非竞争力品类做出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坚实的壁垒。”沈世泉说。

以下为沈世泉演讲实录:

01

“老三样”与“新三样”

过去20年,超市做生鲜代表着时尚,我们把卖菜、卖肉从农贸市场引到大雅之堂,现在每家卖菜、卖肉的店都很干净,很有品质。

第二,过去有种说法叫“生鲜引流,百货利润”,我们对生鲜的定位是引流。但随着生活方式变化,我认为生鲜可简单归纳为“老三样”和“新三样”。

老三样就是果蔬肉,销售方式上不断创新变化,在采购渠道、品质上也有很大提升。

新三样是现在大家在不断探索的熟食、面包、餐饮,这三样可以说代表了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企业都在探索,也有了初步成功,比如雅斯在熟食、餐饮方面的探索。

但现在雅斯能学会吗?上次来跟杜总(雅斯董事长杜晓宜)聊,他说我们花了10年探索,赔了10年才做成现在这样。他们家还有一个“秘密”,杜总的母亲就是做餐饮的。

对新三样,比如熟食进厨房,让老百姓吃饭、做饭变得简单,有智慧。但我觉得更多像快餐。我前段在广州买了一袋真空包装红烧肉,拿回家加热就可以吃,但发现怎么吃也吃不出我妈烧红烧肉的味道。

我们这么多年都在学国外超市,我认为在面包和红酒这两个点上是学得最愚蠢的。那时去国外,看到红酒区域很漂亮,回来很多企业,包括我们也做红酒屋,结果怎样不说了,现在柜台上是红酒好卖还是茅台好卖,真的是文化不一样。

现在面包卖得最好的是什么?是土司,然后是小孩爱吃的夹心面包。面包到底是点心还是主食?在国外是主食,但在国内是点心还是主食,不好说。现在很多面包为迎合儿童做成很好玩的小面包、小蛋糕,甚至做成果冻。

还有餐饮,卖场中的快餐做利润还是做人气?我们百货店有大众餐饮,我们吃饭跟外国人也不一样,外国人吃饭就那几样,我们的种类比较多。所以这个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在卖场做餐饮,到底要干嘛?

现在,新三样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盈利难,做得很漂亮,但投入成本、运营成本高。

第二是与消费者的生活难匹配。我经常想一件事,加拿大人口3千多万,与河南南阳、信阳、洛阳的人口数加起来差不多,这三个地方的人吃饭类似,服务这三个地方的人做好面条、馒头就可以。

我们的饮食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多样性特点,24节气、一年52周,周周不同。美国的52周差不多,除了圣诞节搞火鸡外,其他没有差异。所以对生鲜来说,未来我的思考就是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战略三要素,一是想做,有激情;第二更重要是能做,具不具备做这件事情的能力;第三叫可以做,具不具备做这件事的条件。对我们来说,就是顾客需要,是否能真正做到顾客需要。

02

生鲜不是超市全部

其实雅斯的杜总也在劝告大家不要盲目学雅斯,我上次来跟杜总交流,他一句话叫“学东来,做自己”。很有哲学思考,我们和东来相处最久,1999年5月1日在开封第一次碰头,22年过去了还是学不会东来,因为你不是东来,所以学不会,只能做自己。

生鲜的定位,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现在超市都面临客流下降,大家不要把原因简单归于社区团购,关键是我们自身竞争力不强,这是根本原因。

我经常跟同事讲,我们超市的服务距离没多远,也就一两公里,面对的就是你周边街坊邻居,你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马云、不是阿里,而是街对面开的店。到家也一样,它的经营模式跟我们不一样。

第二,现在把生鲜加工当成超市的救命稻草、未来发展方向,但我要提醒大家,也许这是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会讲,生鲜加工,不做就等死,做了就找死,严重了。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最厉害的Costco,它就没有那么多的熟食加工。许多人把生鲜当作超市未来方向,我觉得生鲜不是超市的全部。

生鲜老三样的难点就是大农业、大流通,才有可能大零售。所以对零售人来说,不可能单独推进。2005年时,我长江商学院毕业,那时写的论文是大工业,为什么我们零售业不断有人开店、不断有人死亡,因为我们工业的集中度非常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工业。所以也很难有大流通和大零售,但我们有区域性的工业,所以将来一定是区域性的零售。

对新三样来说,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三者间,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匹配。现在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叫橄榄型社会,消费分层,这意味着需求的多元化。

我在美国考察超市最深的体会是,顶级、优秀的超市一定是区域性的,全国性的超市却没有个性,因为越往顶层,对生活追求的差异化要求越高。所以如果想做一个优秀超市,很难全国性发展。所以要做精品超市、高端超市,要发展超市的新三样,它对品质、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追求,真的不一样。

03

深挖民生细分品类

我要特别讲的,大家企业大了有了钱,很难不让自己有资本思维方式,也就是搞资本运营,赚资本溢价,但超市运营赚的是经营利润。

因为现在网络上充斥的几乎全是资本思维,失败率也很高。你会看到某某企业要投资多少亿开1万家小店,小店开1家不赚钱就搞100家,100家不赚钱便搞1000家,这是资本思维,不是实打实靠经营赚钱,搞到最后不知道会烂谁手里。

生鲜老三样简单,菜、肉、果,但想把它们再往前走一步,就变成新三样了,难度比较大。反正我记得前几年大家都在学做中央厨房,企业本来赚钱,一学不赚钱了,所以大家得慎重。

现在有钱了,但不能用资本的思维做生鲜。我投资2亿搞一个加工中心,但现在自己有多大规模、生产什么都没搞明白,那搞什么呢?

超市发展要紧跟消费变化,适应或引领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变化不是靠看书、开会,是真正体验顾客。就是要能设身处地站在顾客角度想问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是30.2%,这个系数表明我们吃饭消费只占30%,另外70%呢?我们天天盯着30%而忘了70%。

非食也更显竞争力,生鲜只是其中一个品类,大家不要只盯着一点。超市的生存,包括超市的着力点在于两点:一是精益运营,二是品类管理。精益运营指品效,就是每一个商品所创造的投资效益。

品类管理也一样,我们的品类管理实在差得远,Costco只有4千到6千,我们卖场随便就2万个单品,所以你就知道你的品效有多低。

对超市来说,核心定位是民生,洛阳张总(大张集团董事长张国贤)总结的超市八大金刚,米、面、油、肉、菜、蛋、奶、果,牢牢抓住这八项。洛阳大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要看洛阳大张,我总结的就是“看不出哪里好,就是生意好”。诀窍就是民生商品抓得好。

第二个传统又时尚的类别,我们超市都忽略了。现在人注重健康饮食,格外关注杂粮、南北干货、调味和干果四品类。最近我们信阳西亚就在这些品类里打造爆品、大单品。

南阳万德隆超市卖绿豆,整个南阳商家就没有卖绿豆的了。去年它卖花椒,这些都是属于传统而又时尚的类别,中国未来真正的时尚来自传统。现在超市把南北干货做成什么破样,远没有像熟食那么重视,但南北干货是传统美食。

干果代表健康时尚饮食,Costco里无论在哪都是最大堆头、最大包装。调味品类,好多超市做得很大,调味这个细分品类里有最多的老字号品牌,油盐酱醋都有,而且每个省、地区不一样,像辣椒酱,四川和贵州、江苏的味道就不同。

04

做精、做深、做品质

所以我的思考就是要做精、做深、做品质,而不是一直想到家,最后把魂都搞掉了。就那一公里,人家不要你送到家,人家自己会来。

举个例子,疫情期间我们有个店关了3天,全部转为网上销售,到了第三天,网上销售是路边搭个台子,顾客来取。顾客来取货时,看到我们开门了,你知道顾客怎么说吗?“开门了,这个不要了,我们自己去选”,人家自己选的放心,你选的人家不放心。

与专业店及社团竞争,我们店的天然优势是丰富。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兴盛优选还是钱大妈,像钱大妈猪肉不隔夜,卖场晚上6点后就基本没肉了,我们卖场6点到8点是丰满的。第二个就是价格竞争与盈利能力,就是活下来是根本。到家或是社团为什么搞补贴?目的是打死对手后好赚钱,你只要不死,它永远赚不到钱。

第二,吸引客流与稳定客流。

客流是我们的命根子,大家千万不要搞线上,好不容易人到你店里买东西,还要引导别买,到线上买,那是自杀。如果要引导到线上,就要给顾客提供卖场里没有的商品。初期的客流吸引一定是低价,但能不能长期留下顾客,靠的是人心。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我们要努力赢得员工、顾客的认同、欣赏和赞美,说信阳西亚真好,这是我们最大追求,卖不卖钱其次,人心最重要。

第三,关注非生鲜商品。

非竞争商品才是你的竞争力,卖菜卖水果很难卖出差异化,我们看Costco的非食卖得真好,客单价可以到1000元以上,70%以上是非生鲜,纯卖生鲜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客单价。要关注非生鲜商品如小家电、文具的时尚化,时尚化就是差异化,叫做唯快不破。

最后,比拼生鲜、供应链能力,更重要的是营运和品类管理能力。营运能力里面我很喜欢一个词,精益运营,具体到每个人、每件商品。第二是商品竞争力,零售行业商品是根本,没有商品去谈服务是耍流氓。

培训、会议、商务合作请咨询各大区联系人

四川、重庆、福建、浙江

刘老师:13521999487

河北、陕西、山西、青海

蒋老师:18310500064

河南、吉林、西藏

刘老师:15801656625

江苏、上海、湖南、甘肃

冬老师:18410105271

北京、天津、黑龙江、内蒙古

刘老师:13501119455

山东、辽宁、新疆

史老师:13671199058

云南、贵州、湖北、安徽

杨老师:17301159727

广东、广西、江西、宁夏、海南

陈老师:13391724569

咨询项目: 侯老师 13810589361
老师合作: 安老师 15010621527
供需对接: 安老师 15010621527
采编热线: 刘老师 13811905404

# 一周精选

▲ 伊藤洋华堂田德超:日企生鲜思考方式与52周MD落地

▲ 杜晓宜:学东来 做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