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你不懂这些医学知识,实际上你就对孩子的健康没有根本的把控能力,你不知道什么会引起孩子生病,不知道孩子生病怎么办,只有睁大眼睛求助于别人,永远都是被动的。好多家长整天在网络上到处哭求:我的孩子老咳嗽怎么办;我的孩子总感冒,每周都要感冒一次,怎么办……总是在向外求助。是掌握了中医育儿知识以后,知道孩子的病是从何而来,然后主动去调整。第一,他们不慌张、不抱怨,知道首先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家里的气场调好,彼此互相帮助,那么孩子在这种气场下就会心情愉快,心情愉快以后气血运行就正常。也就是说,要让孩子不生病或者生病后最快痊愈,不再复发,父母先要学会养心。我看见现在很多父母并不重视养心,压根不知道养心对自己和孩子有多重要。就像我在微博上写一个孩子的感冒方,一下子转发几百、上千,但我如果发一篇关于家长养心的文章,转发的人就只有几十个。实际上,他没有想到养好心对自家孩子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第二,有智慧的家长对人体的功能、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会有基本的了解。现在,大多数家长连孩子鼻涕的黄和白都分不出来,孩子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完全搞不清楚,这样完全可能耽误孩子治病的最好时机。所以,我建议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身体的机能,比如脾胃的功能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作用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疾病来了也不慌,更知道怎么办。而如果不懂这些的话,孩子有什么病,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来的,还可能让其病情加重而不自知,最终耽误了孩子。很多家长可能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觉得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自己还有必要去学一些中医育儿知识吗——对付着过,孩子也能养大,自己从小不也是这么对付着过来的吗?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真的因为无知造成了一个错误,可能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到那时你再怎么求医问药也调不过来,再后悔也都来不及了。比如说,有的人不懂食物也有药性,觉得孩子身体有点儿虚弱,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不及别的同龄孩子,就给孩子吃补药,结果孩子性早熟了,这时你想让他变回来可就难了。孩子已经发育了,你怎么让他变回来呢?无知的结果就是在透支孩子的生命啊!我在一次去南方一个城市出差的时候,一个家长找我,说她的孩子不断生病,身体也非常瘦弱,希望我帮助分析一下孩子的身体情况。我一看到这个孩子,就觉得他确实比较瘦弱,于是我开始仔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孩子的妈妈满脸不安的神情,让她坐,她也不坐,一直局促焦急地站在我的面前。在描述孩子病情的时候,这位妈妈甚至紧张得声音都发抖,她不断地描述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我的孩子这方面也有问题……还有,我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其中有孩子各种不爱吃饭的情景、各种身体虚的表现。在后来我分析孩子身体状况的时候,她不断插嘴:“山药可以吃吗?鱼可以吃吗?海鱼可以吃吗?牛肉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类似的问题,问了几十个。同时,她还向我介绍了给孩子吃的各种药、保健品等,当时我很无语。起初我认为是孩子身体不好,才使得家长紧张,后来我发现,这两者是相互刺激,最终形成互动的恶性循环。这位家长,是属于那种容易紧张型的性格,为了把孩子养好,她甚至辞去了自己让人羡慕的工作,然后把望子成龙的激情和压力加到孩子身上。她自己虽然不懂,但却固执地认为所有的药都是有用的,于是就多给孩子吃,之后孩子身体更不正常,她便更紧张,再给孩子吃更多药,如是恶性循环。现在她的状态,真可以说是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就说她是没有智慧的。其实孩子的身体很容易自己恢复,可是她这样焦虑,会引起孩子的不安,而过度用药,又会引起孩子新的问题。这次,在帮助分析孩子身体的问题之后,我特意用了很长时间来教育这个家庭的成人,告诉他们,必须放松自己,学习健康知识,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慎重地、特别智慧地对待孩子的成长。这不是心里想想,更不是凭满腔的热情和深深的本能之爱就能做好的,对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提前做好医学知识储备才行。对情绪引起的疾病,我感到很恐惧,因为不知道这对孩子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很多孩子的重病,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坏气场引起的。我现在碰到的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与孩子家里的氛围相关。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如果再受外感等因素影响,本来很小的毛病就可能容易往广处、深处发展,有的是抽动症,有的是其他病。曾经,我到河南出差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带着她18岁的孙子追到高铁站来找我咨询。老人告诉我:“这孩子晚上睡觉老出汗。”当时,我一看这孩子坐在那儿,就知道他不是简单的盗汗,因为他每隔二十几秒钟、三十几秒钟,浑身就剧烈抽搐、扭动一下,尤其是嘴和脖子,会向一侧猛地扭动,过一会儿又抽搐、扭动,这孩子看人的眼神是直直的,表情也比较呆板,一点儿都不丰富,他奶奶说他打小就有这毛病。我对他奶奶说:“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发病原因比较多,但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有三点:第一,孩子的父母感情不好,老吵架、打架,会影响孩子。第二,孩子的家里婆媳关系不好,长期的这个冲突会影响孩子。第三,父母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比如在学业上,要求孩子必须考到多少分,排第几名这类的。”说完后,奶奶不说话,旁边随着他们一起来的一位妇女叫了起来:“哎呀,你这比算命的还神了,天呐,他们家这三点全占齐了。”我说:“这跟算命一点儿关系没有,一点儿不神奇,我就是见得太多了,差不多都跟这三条有关系。”当然,他们有可能在这三条里边只占一条或者两条,但是没想到他们家三条都齐了。此时,孩子的奶奶坐在边上一阵沉默,一起来的妇女说:“从小孩子父母就没有一起带他出去玩过,都是单独带他出去。他爸妈不在一起住,打架、闹离婚,但还没离……”确实,这么长时间家里差不多天天冲突,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伤了他的心,最后导致气血异常,身体出这么大的问题。我告诉他们:“中医认为这个抽动是肝风内动,是脾胃有问题。总之,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逆乱,都跟情绪失常相关。”那么怎么调整呢?我和他们说,回家后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等家长一定要开会,要统一思想,调整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不然这孩子的病很难好。因为我们见过很多患抽动症的孩子,吃药起一定作用,但是情绪的调整也至关重要。后来我发微博说了这件事,引起了反中医人士的关注,说中医和算命的是一回事。那么我为什么说得这么准呢?因为这种情况我天天都能看到。例子中的这个家庭,父母从来没有一起领着孩子出去玩过,孩子从小就看到爸爸妈妈一直闹离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导致他的气机紊乱,最后演变成抽动症。有一个孩子生了病,他的家长基本上把国内的知名中医都走访遍了,谁都没办法,而西医对这个孩子的治疗方法就是给他吃镇静剂。这个孩子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他不是一般的抽动,是边抽动,边喊叫,就像李小龙打斗时那样喊、怪叫,每隔30秒就这样抽搐、喊叫一下。当时我们是在一个饭店里,白天的时候只有几个客人,这几个人看了一会儿就跑光了。不夸张地说,把人都吓坏了。这么小的一个男孩,我坐在对面都没办法给他号脉,因为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边抽搐边喊叫,声音特别恐怖。那么,我是怎么判断这个孩子的病是情绪引起的呢?他妈妈说孩子会变魔术,而这个孩子在给我变魔术的过程中,特别安静,有条不紊,一点儿问题没有,变完魔术以后,把道具往桌上一放,又开始抽动喊叫了。我由此判断,这个孩子的病不是身体的病,而是情绪的病。我说:“这个孩子家里气场不好,怎么回事?”他妈妈没和我讲,我说:“这样吧,你可能不方便讲,你给我写个邮件吧。”我为什么说父母关系不好,会导致孩子得重病,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就是这样的。孩子的爸爸有外遇,和他妈妈离婚了。这位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特别严,学习必须考前几名,而且还不自觉地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之前身体是特别好的,结果现在怪病越来越严重,课都没法上,已经休学几年了。这样的情况要怎么治?我和这位妈妈说:“你要彻底地把自己调整到好的状态,你调整不好,孩子的病会越来越重的。”他妈妈说:“我放弃行不行?我要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我实在受不了了!”“这孩子每天要到晚上3点钟才睡觉,一直在抽动!我都没法睡。西医给他吃什么药你知道吗?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药,就为了让他睡觉。”我劝她说:“中医调理这条路很长,但是效果很好,你如果有信心,有坚强意志的话,就要先调整自己,再治疗孩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他妈妈现在打算放弃了,只想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她说自己都要崩溃了,都没法上班了。还有一个孩子长得很瘦小,他的家人找到我,我就肯定地说这孩子家里的气场不对,怎么看出来的呢?因为孩子鼻梁是青色的,嘴周围的一圈也都是青色的,所以我断定他一定是家里气氛不好。像这样的事儿我接触得太多了。甚至还有的孩子是被抬过来的,只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导致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多可怜!曾经有个相声演员和我说过他朋友孩子的一件事,孩子的父母平时对孩子特别好,但有一次父亲生气了,上去做了一个要踢这个孩子的动作,表情特别狰狞,孩子一下子就吓到了。虽然这个孩子现在长大了,已经学会开车了,但要是有人坐他车的话,就会发现他开车时,过一会儿就会向一侧抖动一下,旁边坐着的人看了都害怕。这位相声演员的形容有可能略微夸张,但我相信大致的情况应该是如此的。孩子因为一次被“踢”就吓成这样,可能是偶然现象,那么,我看到更多的是什么情况呢?是长期的家庭气氛不好,比如父母把在工作单位积攒的焦虑情绪带回家,虽然很难说清是怎么传递给孩子的,但只要你把焦虑带回家,即使你在孩子面前强撑起笑脸,但还是会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父母不和引发的孩子的身心问题太多了,后果往往是父母、孩子都遭殃。这样的人间悲剧我确实见过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很多家长压根就想不到,自己的坏情绪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多大的恶劣影响,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医学工作者会看到结果前面的原因,并把两者联系起来。是父母之间出问题了,然后导致他们的情绪出问题,最后全转移给孩子了。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大家一定要用特别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要明白,自己在养心上面下多大的功夫,孩子将来就有多大的幸福。
书名: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作者:罗大伦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