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我们下一个要对抗的是“贺芸”和“高明远”
Sep.
18.2021
▽
▽
邓小平同志说:“廉政是为了勤政,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理政。”其二者作为政务态度,是为国为民的先决条件。不过,随着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为例,就暴露出许多官商勾结的问题。
剧中,贺芸是扫黑办的主任,但在她任职期间,绿藤市内的案件频发,却一直没有人制止,她这个主任,也只是抓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物来完成任务,而真正的大佬(高明远、孙兴等人)一直都隐藏得很好。
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她对于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也只有在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刷一刷存在感,这本身就有问题,且十四年前李成阳和林汉也是被人陷害,当时贺芸也在,综合后来发生的这几件事情,每一次贺芸都恰好与之有关联,但是却能够全身而退,这才是真正的蹊跷之处,如果说贺芸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相信大家也都不信。不过,单凭她一己之力,也无法在众多关系网中游走自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结党营私。
当所有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时,原则和法制也形同虚设,因此谋取个人利益,拉关系,找靠山,在新城建设问题上,官商互联,才导致了连带的一系列关系发生霉变,造成了庸俗的江湖关系,其结果是使得“群腐”、“窝腐”不断,甚至敢于对抗中央决策部署,由此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
剧中当地的金融财团董事长“高明远”被大家戏称为“地下组织部部长”,其意为他能号召当地政府大部分力量,为谋私利形成了地下关系网,十多年里控制着当地经济发展,无人敢动摇。直至中央专项调查组下访,才结束了当地的黑暗统治。因此可以说,党中央反腐利剑出鞘就是针对官场上存在的各种恶疾,不管你是一人腐败,还是多个人勾肩搭背,都将被全面治理。
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
那么为什么在进入新时期后,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如此严峻呢?邓小平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思想问题,即少数干部抱着“做官当老爷”的心态,丢掉了我们党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二是制度问题,即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不够健全,同时法制不够完备。
当然,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改革治理的强度随之增大,更暴露出一个社会性问题,那就是“作为官员,如何对待体系内结党问题,如何处理所谓的“人际关系”,如何把“江湖气”彻底杜绝?”
纵观历史全局,自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将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便暴露了诸多弊端,后因君王没有做到勤劳政务,导致朝中百官产生朋党之争,以至明朝灭亡。故此可见,处理廉政勤政问题还需从源头抓起,当然结合如今时代发展的脉络,更为重要的还是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只有处理好外部经济环境,将权力化作动力,才能从内至外清理腐败关系,如此谁敢横刀立马?
“勤政”一词,最早出现于晋·成公绥《贤明颂》:“王用勤政,万国以虔。”随后被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被儒家思想肯定,同时也因其为民务实的作风而受到百姓的称赞。
延续至今,其内在要求要依法行使权力,有效使用权力,努力干事业,不懒惰、不消极。而作为“勤政”的先决条件,“廉政”则更应该被重视。
所谓“廉政”,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政要求清廉为官,廉洁从政。一般来讲,任何政党,甚至团体,尽管其信仰、组织路线,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对其组织内部官员廉洁从政的要求大体相同。亦即廉政是政党成员,政府官员忠于信仰,效力政府的道德底线,是德性、是品质、是从政为官的重要前提条件。
人生在世,修身之旅无止无终,齐家之法纷繁复杂,治理天下则更为错综,山高路远道阻且长。
只愿飞渡在即,迎难地覆,我们可以对得起茫茫九派流中国,坚持不懈,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永远为国为民为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