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蓝士英: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
《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蓝士英著,凤凰出版社2017年8月版。
内容简介
赵怀玉(1747—1823),字映川(或印川),又字亿孙(或亿生),号味辛,还曾自称“馝柯居士”、“舣舟亭长”、“棲园”、“小聚沙庵主人”等,晚号收庵。名列“毗陵七子”,工诗古文词,与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齐名。
近年来,研究赵怀玉的学术成果有所增加,《文章交道两相宜——赵怀玉诗文研究》一书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赵怀玉诗文的专著。
该书从赵怀玉生平、著述、交游、诗文创作成就、文论等方面展开考察,考察其生平,重在关注影响怀玉文学创作的人物和事件,并从“亲族”视角,考察其父族、母族、妻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考察其著述,于中一探其潜心学术、保存文献之苦心;考察其交游,以空间为视点,论述其常州地区、京师之地以及其他地区交游,见其范围之广与影响之大;考察其诗歌,视角上以其“求真”之诗学追求展开探析;考察其散文,见其学术性与文学性相融,置之清代文家,可谓独具特色;考察其文论,则见其于文章立意、体例、内容、技法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最后总论其集文学家、文献学家、文学活动家于一身的多元文化角色,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该书力图以扎实的文献为基,以亲族视角、空间视角,通过文本细读,秉持“同情之理解”,论世知人,尽可能走近怀玉的历史现场。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生平与亲族
一、生平
二、父族(高门赵氏)
三、母族与妻族(苏州叶氏)
第二章 著述与校勘
一、著述文献
二、校勘文献
第三章 空间视角下的交游活动
一、常州地区
二、京师之地
三、其他地区
第四章 诗歌研究
一、山水纪游
二、题图咏画
三、现实关怀
四、咏史怀古
第五章 散文研究
一、文序题跋
二、碑铭事传
三、书启赞铭
四、赋记之文
第六章 文论研究
一、创作渊源——家学、师承、朋辈
二、文章立意——不为苟同而论务持平
三、文章体例——谨守与变通兼容
四、文章内容——见性情,征根柢
五、文章技法——合训故、词章为一
总论
附录1 文序题跋类篇目汇总表
附录2 传状志文
附录3 《收庵居士自叙年谱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夜微凉,窗外春风,竟也是如此呼啸。仙林之地,果有神灵出没?当然,凡人如我,断不会入神灵法眼。孤灯独坐,想着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工作,应该欣然、释然,未曾料及,搁笔之后,竟更多的是怅然:秉赋平平,为这一本书,花了几年时间,而自己远不满意。
几年来,自己阅读、研究范围主要是围绕清代常州文人地区。起初,因喜欢黄仲则的诗歌,就做了点相关研究;后来,想要稍稍外扩,又不知从何着手,幸得许隽超老师指点,说不想做研究的话,做文献整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比如与黄仲则同为“毗陵七子”的赵怀玉,研究者极少,可以作个尝试。
于是开始阅读赵怀玉的文集,先看了《云溪乐府》,两卷,还做了一篇小文章,冒冒失失的寄给了董乃斌先生,很惊喜的是,董先生认真分析了文章的得失,建议以赵怀玉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做几年。
于是,一头扎进赵怀玉的文集中。赵氏文集加上年谱,共有六十八卷,阅读难度真的不小,好在自己也无其他追求,老老实实读书的工夫还是肯下的。赵怀玉文集,用的是极原始的方法,先做点读的工作,然后才是细读。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就反复读,遭遇无法卒读而终豁然贯通之处,总有一种意外之喜。
待到真正做赵怀玉诗文研究时,难度更大,可资借鉴的不多,广泛阅读与其交游友人文集,每每似撒网捕鱼,有时网收鱼跃,更多空空如也,而乐此不疲。
僻居一隅,自娱自乐阅读赵怀玉文集,恰遇常州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之机,设一批软件工程项目,时在2012年10月,于是报了《赵怀玉诗文研究》之题,未料竟蒙常州市社科联专家赏识,得以中标,感激莫名。
初心拟整理赵怀玉文集,遂以前期工作为基础,着手进行研究。其间酸甜苦辣,非拙笔所能道尽。时有请业者,则许隽超老师、朱隽老师、叶舟老师、杨旭辉老师;同事中王文荣老师、赵贤德老师多有指点,不甚感激。与宋斌老师、张丽芬老师亦间有交流,会心之乐,时有得之。查找地方家谱资料,朱炳国先生多有襄助。
研究工作也得学院领导洪燕云院长(现为学院书记)、陈晓雪院长、李秋新副院长、司马周副院长(现为学院院长)大力支持,铭心难忘。初稿完成后,蒙上海社科院邵健老师高屋建瓴,斧正提纲,一并深谢。也感谢提点关怀我的领导、关心支持我的同事、信任与喜爱我的诸多学生,因为你们,我才有今天的淡定!
特别感谢南京大学文学院苗怀明教授!自2015年9月至南大访学,师从苗老师,承蒙恩师不弃,关爱有加,时时拨冗过问书稿事宜,不胜感激涕零!
访学期间,第一学期选修课程老师、苗老师之外,另有周群老师、许结老师、武秀成老师、徐兴无老师等,其中周群老师恰为常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软件工程项目指导专家,多蒙不吝赐教;第二学期选修课程老师苗老师之外,另有莫砺锋老师、武秀成老师、张伯伟老师、巩本栋老师、徐雁平老师等。因学业问题,对徐雁平老师打扰甚多,然徐老师诲人不倦,有信必复!
各位老师皆为大家,指点后学,每每有高山仰止之感!于各位老师而言,我仅过客,座中多一人而已;于我自己,则平生未遇之盛宴,既欲大快朵颐,又惧转瞬即逝,复杂心情,颇难言表。谨于此一并默致谢忱!
研究过程中,时得师友之教益。罗时进老师金玉之言,受用终身。廖可斌老师一席指点,铭感于心。陈书录老师不吝赐教,拨云驱雾。
访学南京大学期间,骆耀军兄、王先勇兄、刘雪洋兄诸友让我时得切磋之乐。生命之缘,深怀感恩。书稿交与凤凰出版社后,多蒙崔广洲编辑辛苦审定书稿,相关工作人员亦多有劳烦,感谢!感谢!
细思拙著之成,自己才识浅陋,得于众人之力实多,感激之情,非言语所能道尽。在此谨向所有厚爱本人的专家、学者、师长、同好、亲人、朋友们深致谢意!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夫君与小女,无论我的工作出色与否,你们总是全力支持,以我为荣,此生我们仨有缘共行,是上苍予我厚爱!年逾古稀的公公亲为拙著题名,叩谢!另外,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姐弟及其家人,亲人照拂,我心甚安!所有关心我的亲朋好友,感谢你们!
丙申季春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公寓四组团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蓝士英(1971—),江苏灌云人,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以清代文学研究为主。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5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1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