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出土骨签曝光,隶书天真烂漫!

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中国社科院组织的汉长安考古队发掘了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出土骨签6万多件其中有刻字的5万7千多件

未央宫骨签多选用牛骨属于西汉中央档案馆的标签

力六石十五斤

骨签刻字的内容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物品、编号、数量、名称等

元年河南工官令谢丞种定作府啬夫国辅始工始昌造  第二种为年代及工官“河南工官”“南阳工官”“颍川工官”以及其相关各级官吏、工匠之名
这批骨签贯穿整个西汉正处汉字与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汉的刻石存世不多未央宫出土的近6万件刻字骨签多达近百万字对西汉时期的书法研究有重大意义  

骨签文字是直接刻上去的形同篆刻的边款隶中带草,熟练而自然古朴天真烂漫

河南工官

南阳工官

颖川工官

三个工官的刻字风格不同河南工官较工整南阳工官和颖川工官生动和随意,草化色彩浓
与未央宫出土的同时期汉简相比木简奔放、流利、艺术性强而骨签古拙、劲实

张培元曾如此评论骨签:

“其书风率真,绪秦遗派,

奇异不古,斯文在在;

上溯三甲契刻,乃有汉之遗响,

绝天骄而耀人寰,于汉字源流及其变迁

和书法之研究创作有至关重要之参考,

迄今书界未获足够关注,甚为惋惜。”

骨签作为当时的中央档案馆资料以实用为主风格虽没有甲骨文、金文庄重但也是西汉日常书风的体现可视为汉代的“俗隶体”  

骨签正处古隶向隶草过渡阶段是研究章草形成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沈之珍先生认为:“未央宫同时出土的木简和骨签,代表着章草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灵动,一是古拙。骨签简笔、借笔,审美及神态上,都与章草相通,值得深入借鉴。”

骨签反映的是书与契的和谐用笔为书,用刀为契二者分别代表着书法笔法中文与质两大方向和风格

上图这件骨签满纸苍茫

颇有摩崖的气势

未央宫骨签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汉代人的审美取向、写字习惯以及契刻的第三美感古拙质朴而又灵动的骨签书法

看完以上这些西汉未央宫骨签你是否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新的学书启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