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与陈赓大将
谭政与陈赓大将关系不一般,三年同窗情谊,谭政还娶了陈赓妹妹
向往二月的余辜 2020.12.04 22:40
大图模式谭政与陈赓的缘分1906年的6月13日,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出生了一个孩子,便是谭政。谭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就在谭政出生那年,他的祖父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对着谭政的父亲谭润区说道:“希望将来的长孙名为士铭,将来能够饱读诗书,修身齐家。”谭政6岁那年,在家人的安排之下,来到了当地的谭氏宗族祠堂蒙馆,负责教书的便是潘先生。潘先生同父亲谭润区的教学方式不同,他不喜欢老实巴交的孩子,反倒是喜欢聪明伶俐的孩子,还想要改变谭家一向落后的门风。谭政在学馆读书还不到一年,武汉爆发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从前学习的四书五经这些课本也消失在历史舞台,蒙馆也不复存在。对于环境的变化,谭润区对此也无可奈何。
大图模式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再加上七星桥国民小学办得很好,谭政的父亲听说之后,便带着儿子谭政前来就读。谭政的父亲和陈赓的祖父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虽然门风不甚相同,但两家的关系甚好。来到陈赓家中,一位小姑娘为他俩开了门。陈益怀见原来是谭家,便热情地招待了谭政父子俩,还介绍了为他们开门的四女儿秋葵。推心置腹之下,谭润区说明了自己来意,说了谭政念书的事情。陈益怀便爽快地答应了让谭政在家中寄宿,谭政开始在陈家生活。陈家的孩子很多,家中很是热闹。陈益怀心情高兴的时候还会和孩子们讲自己征战的经历,谭政也听得很是入神。陈益怀的长孙叫陈庶康,陈庶康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他便是我们后来熟知的陈赓大将。陈赓要比谭政大3岁。两人虽然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但却成为了朋友。谭政的书法不错,背书很快,还经常帮陈赓念书、背书。陈赓脚上的功夫不错,还教谭政武术。
大图模式就这样,两人互帮互助,成为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时间一晃就是三年,两人毕业了。考入东山书院在这之后陈赓考入了湘乡县的东山高级小学。谭政见此,也想追随陈赓的步伐。但谭政回家之后,家里死活不同意。当时的谭家家道中落,生活水平已经没有那么好,再加上当时的局势比较复杂,谭政又是家中的长子,便不想放他出去。谭震知道父母的态度后,便与家庭展开了斗争。为了拴住谭政,父母便决定给他找一个媳妇,选中的便是陈赓的妹妹秋葵。谭政听说之后,心中一阵窃喜。早在他在陈家读书的时候,谭政便和秋葵暗生情愫。定下亲事之后。这年5月份,两人便成婚了。秋葵的祖父陈益怀知道了谭政想要去东山学堂读书的想法后,便大力支持。成婚之后,谭政便投入了东山学校的复习当中。
大图模式1922年,谭政终于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山学校当中。东山学校的前身是东山书院,毛泽东就曾在此就读。和传统的学校相比,东山学堂还会开设体育、英语这些课程。来到学校之后,谭政被编入了16班学习。当时的学校很先进,学校的校长除了日常的训话之外,还会讲当时的时事。就这样,谭政便知道了当时发生了五四运动、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命以及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东山学校还有阅览室,谭政在这里还阅读了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在杂志中他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就此,谭政便打开了新的世界,开始投身于革命运动。
大图模式跟随陈赓参加革命不久,五四运动的风暴也传到了湖南,谭政所在的东山学校也受到了影响,他自己也加入了五四的浪潮当中。5月4日这天,谭政带领学校的师生举行集会以及悼念活动。除此之外,谭政还带领大家高举旗帜,在当地举行示威游行。就这样,谭政成为了学生自治会的领袖。谭政的性格一向文静,但是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他成为了一名热血的青年。时间一晃第三年便过去了,谭政也从学校毕业了。谭政老同学陈赓早在东山学校的时候便加入了共产党,接受了革命的思想,还来到了孙中山一手创办的黄埔军校就读,受到同学的欢迎,校长的喜爱,还参加了北伐。陈赓在黄埔军校上学的时候就曾多次给谭政写信,让他投身于革命。毕业之后,谭政便想着和陈赓走同样的道路,但此时陈赓人在苏联,谭政来黄埔军校读书的计划便泡汤了。在家人的敦促之下,谭政步了父亲的后尘,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当地的小学教书。虽然此时的谭政是老师,但心中的爱国热情并没有熄灭,随时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苦于没有机会。没多久,这个机会便来了。
大图模式1927年,陈赓回国并在国民革命军的8军中担任营长,还和谭政联系,并鼓励他准备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谭润区知道了谭政离家的消息,非常生气,还责怪陈赓。亲家陈绍纯知道谭润区的埋怨之后,便将谭润区找来好好谈了谈。推杯换盏之后,陈绍纯说道:“他们这代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受到的都是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是落后的思想,但他们的环境不一样。他们的思想觉醒了,不再忍受外国对中国的欺凌。我自己是想开了,孩子们想闯就去闯吧!”就这样,一场风波就平息了,谭润区听了亲家这么一说,心中也便释然了,决定放谭政出去闯一闯,这才成就了新中国的两位大将。参考文献:张喜德:《谭政》《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