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两方运用的区别

两方比较接近,也都有利水之用。一直以来,看两方之案,也多有重叠处,比如同一个腹泻,有见用五苓散的案,有用苓桂术甘汤的案。比如中医诊断都为痰饮,那是该用五苓散还是用苓桂术甘汤?两个方在临床的运用上是否有明显的界限区别?在临床指征的把握上有什么值得注意掌握的东西吗?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1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广告: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辅助中医脉诊经穴辨证开方,含王唯工“气的共振”脉象分析,心电图诊断等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着实是还没有弄清楚,所以想跟诸位请教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2点赞

发起会话

林盛进终身讲师

其实很简单,五苓散为全身水运不畅,即全身水液代谢谢不正常,病可见上、中、下三焦,苓桂术甘汤为病在上、中焦,且主要在中焦。二者临床应用相近,不同者,五苓散多有小便不利之证,苓桂术甘汤则多无,此观其五苓散中有泽泻、猪苓二利小便之药即可知之。

林盛进, 2008-12-28举报

#3点赞

发起会话

林盛进终身讲师

补充一下,五苓散不用甘草,苓桂术甘汤用甘草,此也因小便之利与否而加减也。

林盛进, 2008-12-28举报

#4点赞

发起会话

赵红军声名鹊起

五苓散治在太阳,太阳主一身之表,其腑为膀胱,外邪不解,同气相求,即入其里。五苓散既解太阳之表,又通阳化气治里,乃表里双解之剂;苓桂术甘汤的病机在于中焦痰饮,主在健脾祛痰饮,既有上焦之症如“起则头眩”,实则由于中焦引起,“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之故也,因此苓桂术甘汤是治疗里证的。可见两方病因不同,病位不同,因此用药自不可等视之。

学习以上两方,还可以比较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这样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赵红军, 2008-12-28举报

#5点赞

发起会话

djsmy声名鹊起

楼上言之有理

djsmy, 2008-12-28举报

#6点赞

发起会话

董红昌声名鹊起

五苓散用散剂,这个在传统上是很有讲究的。散剂之作用,大致有二:一者,可直入下焦;二者,用以涤除痰饮。

而我对于五苓散的看法,曾经是这样回复一位网友的:

五苓散证的病机为水停下焦而不化,是当见口渴和小便不利等证。

膀胱者,藏津液也,司气化。今下焦水蓄,当责之膀胱不能气化,气化不行则周身皮肤无以受雨露之滋。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此一过程正内经所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明此则知,五苓散之用茯苓白术,实为实脾,脾实则脾气散津;用桂,则意在化气,气化则脾有所受;佐以猪苓泽泻以利水,则标本兼顾,天机流行。

多饮暖水者,助气化也;汗出则愈,气化行水液布,而雨露行也。

这个是个人学习的笔记,摘录出来,供大家批评。

董红昌, 2008-12-28举报

#7点赞

发起会话

柴桂方应贵宾

1,对于二方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湿邪的存在,苓桂术甘汤中没有湿邪,而五苓散中有湿邪的存在。从药物上五苓散中有猪苓泽泻来淡渗利湿,而茯苓只有单独的淡渗利水作用,水与湿是不相同的,所以两个方剂的治疗也是不同的。从病程上来看,苓桂术甘汤的时间比较短,而五苓散的时间较长。这取决于有无湿邪的存在。

2.两个方剂的病位均主要在于血脉内,与脾有关,因为水饮的形成是针对津液在脉内的多少来说的,正常的津液在脉内是维持一定量的,多余的排出体外,如果心阳气化不利,多余的津液不能排出,停聚于脉内,便形成水饮,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就是针对心阳不能温化来说的。苓桂术甘汤就是针对心阳不温化而设,所以苓桂术甘汤的主证是:心下逆满(胃络通心,心血不能外达,则内充于胃,心功能不全的胃充血就是这个道理)气上冲胸(脉中的水饮上冲引起,或胃中充血,胃气不降上逆引起),起则头眩(心阳不振引起的)脉沉紧(沉则有水,紧则脉内充血过度引起的)身为振振摇者(心阳为了维持供血,强行搏动引起的),短气者,津液充于肺内肺气不利引起的)所以张仲景说:当从小便去之.

对于五苓散来说是有湿邪的存在,是由于脾虚吸收不利,湿邪阻滞于脉外,影响了心阳的温化作用,这个湿邪可以是外湿,也可以是内湿,用之均可,所以用之治疗腹泻或水肿均可。湿邪阻滞,津液不能布散则出现口渴比较厉害,但是喝水则吐(水逆),小便也不利,心阳不能透散则有时候出现发热,由于湿邪阻滞,所以在用药上没有用甘草。

3.两方剂的应用要点:苓桂术甘汤的舌淡而胖,有齿痕,脉沉紧

五苓散的的舌不胖而舌苔白腻,脉滑,或濡,或浮数

说的不一定对,大家指正。

柴桂方应, 2008-12-28举报

#8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原帖由 经方 于 2008-12-28 15:34 发表 其实很简单,五苓散为全身水运不畅,即全身水液代谢谢不正常,病可见上、中、下三焦,苓桂术甘汤为病在上、中焦,且主要在中焦。二者临床应用相近,不同者,五苓散多有小便不利之证,苓桂术甘汤则多无,此观其五苓散中有泽

这种说法跟黄煌的说法非常的接近,黄认为五苓是全身水液代谢谢调节剂,而苓桂术甘汤则因为有桂枝、甘草搭配,所以把这个方子定位在心,或者心的附近,与经方版主所说的中上焦接近。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9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原帖由 赵红军 于 2008-12-28 15:50 发表 五苓散治在太阳,太阳主一身之表,其腑为膀胱,外邪不解,同气相求,即入其里。五苓散既解太阳之表,又通阳化气治里,乃表里双解之剂;苓桂术甘汤的病机在于中焦痰饮,主在健脾祛痰饮,既有上焦之症如“起则头眩”,

在临床中如何掌握区别表里之分,比如如果内有水而外有表证当然好区分。但是外表证不显,那该如何区分?有没有什么区分诀窍?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10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原帖由 董红昌 于 2008-12-28 15:53 发表 五苓散用散剂,这个在传统上是很有讲究的。散剂之作用,大致有二:一者,可直入下焦;二者,用以涤除痰饮。而我对于五苓散的看法,曾经是这样回复一位网友的:五苓散证的病机为水停下焦而不化,是当见口渴和小

散剂直入下焦这个有点费解,一般我们说散者,散也,并没有指定说对入下焦有利,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个直入下焦?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11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原帖由 柴桂方应 于 2008-12-28 16:18 发表 1,对于二方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湿邪的存在,苓桂术甘汤中没有湿邪,而五苓散中有湿邪的存在。从药物上五苓散中有猪苓泽泻来淡渗利湿,而茯苓只有单独的淡渗利水作用,水与湿是不相同的,所以两个方剂的治疗也是不同的。

临床中如何掌握有无湿邪?按方应版主的解释,那两方区别很大,一个是针对水,一个是针对湿。但是腹泻,比如水泻,用五苓散如何解释?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12点赞

发起会话

董红昌声名鹊起

原帖由 花香丁 于 2008-12-28 16:57 发表 散剂直入下焦这个有点费解,一般我们说散者,散也,并没有指定说对入下焦有利,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个直入下焦?

散为有形之品,故当沉入下焦,同类相应故也。

董红昌, 2008-12-28举报

#13点赞

发起会话

董红昌声名鹊起

另,湿邪作祟,见腹泻、腹涨、腹痛之证,而用五苓散者。以五苓散淡渗分消,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后世常以五苓散和平胃散,治疗暑湿暑泄,正谓此意。

董红昌, 2008-12-28举报

#14点赞

发起会话

柴桂方应贵宾

原帖由 花香丁 于 2008-12-28 17:00 发表 临床中如何掌握有无湿邪?按方应版主的解释,那两方区别很大,一个是针对水,一个是针对湿。但是腹泻,比如水泻,用五苓散如何解释?

有没有湿邪看舌苔,脉内有水饮看舌质至于五苓散治疗水泻,正如董版主所言。

柴桂方应, 2008-12-28举报

#15点赞

发起会话

gqdxk声名远扬

这贴我认为够精华标准了,不知几位管理员和其他版主以为如何?

gqdxk, 2008-12-28举报

#16点赞

发起会话

董红昌声名鹊起

原帖由 gqdxk 于 2008-12-28 17:20 发表 这贴我认为够精华标准了,不知几位管理员和其他版主以为如何?

呵呵,我来加精吧。

董红昌, 2008-12-28举报

#17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原帖由 柴桂方应 于 2008-12-28 17:13 发表 有没有湿邪看舌苔,脉内有水饮看舌质至于五苓散治疗水泻,正如董版主所言。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案中言及舌象时,很多有描述为“舌水”、“水滑欲滴”,此是否可以做为该汤的一个特异证?那五苓散的舌又该是如何的?方应版主言及的舌象,一般我们看案来说,比如舌胖、有齿痕也有用五苓散者。另五苓散中有小便不利一词,刚才诸位也多次提到了此点,看来此点对两方的鉴别还有意义。那诸位如何理解这个小便不利?是小便量少吗?还是该如何定义这个“小便不利”。此汤中的小便不利在定义上与猪苓汤中的小便不利是否有区别(注不是指两方的病机,而是单单就小便不利这个表现上,两方是否一致)?

花香丁, 2008-12-28举报

#18点赞

发起会话

董红昌声名鹊起

因于湿热者,尤其热重于湿者,则当小便频数而不爽,而且灼热疼痛;因于膀胱不能化气,而水停下焦者,或者小便清冷频数,如厕次数虽多,而常觉不尽,或为小便稀少,几至于无。

五苓散之小便不利,为膀胱不能化气,故当参后者;猪苓汤之于小便不利,在于湿热阻碍膀胱,以至于伤阴,当参看前者。

一点看法,可能有错,仅供参考。

董红昌, 2008-12-28举报

#19点赞

发起会话

花香丁闻名全坛

董版主所言及的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经方版主却言五苓散方是全身水液代谢谢不正常(包括上中下三焦),那这个是否就有点理解不统一了?

经方版主所言的全身水液代谢谢不正常,范围比较大,临床上,我们怎么掌握区别这个水液代谢谢正常与否?或者说水液代谢谢不正常通常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