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也做教育了?

灿星在“中国好声音”的IP下建立起一个流行音乐爱好者社区,“上传作品、参赛打榜、购买课程”的用户行为闭环已初步形成。

来源|多知网

文|张以慧

图片来源|Unsplash

2012年夏天,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音乐节目横空出世,红遍全国,而其制作方灿星也一举成为国内前沿的综艺制作公司。8年间,灿星旗下创作《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这!就是街舞》、《武林争霸》等节目IP。

2019年下半年,灿星制作做出一个决定:将艺术教育版块的业务正式落地。

2020年1月8日,灿星推出“好声音学院”公众号。依托《中国好声音》的IP,好声音学院与唱吧等平台进行音乐爱好者互动等活动合作,并举办了线上学员招募活动。半年,三期招募,累计学员人数超过20万。

2020年7月13日,在2020《中国好声音》播出开始前一个月,中国好声音官方App上架,将好声音学院纳入其中,成为一个核心的知识付费版块。目前,App用户规模已达到50万,付费用户占比12%,上线五个月内营收达到百万级。

由此,在“中国好声音”这个IP下,一个流行音乐爱好者聚集的平台社区被建立起来,并初步形成了“上传作品、参赛打榜、购买课程”的用户行为闭环。

01

综艺IP与赛事出口的吸引力

好声音学院的受众与《中国好声音》比赛、节目一样,都是年轻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其中,有些人的目标是参与打榜竞争、甚至通向比赛,有些人想在平台社区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获得认可,也有些人始终倾向于默默“潜水”。
而中国好声音App要做的,是将这个IP下独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将诉求不同的用户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建立一种社区生态环境。这个社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作品分享、同好互动;网络招募学员,优胜者直通赛事;名人导师的声乐课程与经验分享。
这是好声音学院推出之初、进行第一次网络学员招募时,就确立的三条路线。
其中,与《中国好声音》节目IP深度捆绑,并以比赛为出口,这是中国好声音App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凭借音乐爱好者对这一IP的认知与信赖度,天然的流量池使得灿星在获客方面“几乎不用做什么”。
在好声音学院注册账户后,会获得一个专属学员号,然后用户就可以录制并上传自己的作品。在以往的规则中,作品参与打榜形式的竞选,层层晋级,最终1-3名学员可以获得中国好声音官方导演组直推名额,获得参与全国大赛的资格。此后,随着App功能的迭代,以及2021年赛制的创新,网络海选赛道还将有更多的落地方式。
中国好声音App首席内容官斯静表示,这一通道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线下各赛区选拔之外,提供新的机会与路径:有的线下选手由于发挥失常、选曲失误遭到淘汰,有线下报名的学员ID便可以在线上同步上传demo,参与打榜比赛,再由导师进行评比;另外也有些不曾参与线下海选的网友,更青睐线上的平台与晋级渠道。
“互联网的赛道是很重要的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官方出口。”斯静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历年中国好声音海选学员人数都超过30万,举办场次超过一万场。而赛道的拓展将是灿星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为赛事吸引更多的优质学员。
“比如会有B站大V、抖音‘大神’参与网络海选,他们希望在一个官方平台上展示歌技,我们也希望吸纳更多互联网上有才华的歌手,这对我们来说是双赢。”
同时,灿星想通过这个音乐社区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用户在平台上建立个人IP,发布作品,通过打榜等音乐社交形式实现创收,这样的运作模式与其他许多平台类似。
预计明年,灿星将与一些流行音乐大V进行合作,邀请大V入驻平台。一方面,大V们可以在新的平台建立新的粉丝群体,而另一方面,也能将部分老粉引导至新平台,有机会进行用户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中国好声音》海选报名必须注册App,使用其指定学员ID才可以参赛。灿星将把节目与App彻底绑定,以此实现进一步导流与转化。
目前,平台已有累计用户50万,其中,7%的用户参与打榜竞赛,12%的用户转化为知识付费学员,带来了百万级营收。

02

课程以赛事名师背书,将推出赛事定制化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好声音》节目IP自带名人名师标签,从而为中国好声音App(好声音学院)天然背书。

好声音学院版块的课程主要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内部课程为好声音学院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总导演、音乐总监与比赛学员等不同维度的内容分享。

灿星与近百位好声音冠军、优秀学员达成合作,推出“星声教唱系列”课程:每位曾经的学员将制作一节“录播课”,为购课学员提供盲选过程中选歌、心态、收获等经验分享。而最为特殊的是音乐总监的分享:总监会引用过往很多学员演唱的案例,并就不同类型学员适合的歌曲类型、如何在舞台上更不容易被PK下去等具体问题给出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建议。

此外,灿星联合了外部的明星导师,比如魏雪漫,以及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学院派教授,共同开发流行演唱技巧、练声方法、声乐基础等录播课程。

从导师阵容与课程内容可以看出,灿星想要通过比赛节目的特殊性打出绝对的差异化,进行“独一性的内容输出”;另一方面,基于项目组的影响力,灿星能够与更多知名度高、资历深厚的名师进行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日常难以接触的优质资源,建立更高的壁垒。

在课程分层方面,由于社区中的用户需求不同,有人对声乐演唱知识要求较高、求学目的性强,想要在此买到能帮助自己提升水准的专业课程,有人原本并不想购买课程,课程因而分为初阶、高阶等类别。初阶适合想要入门的求学者,或者无意间被课程吸引、对学音乐产生兴趣的用户,而高阶适合想在专业平台上进一步提升的有基础者。

斯静透露,2021年,灿星将考虑线上线下、小课大课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并与外部的音乐平台、院校形成战略合作,推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

其中,在课程内容方面,灿星将进一步围绕“赛事”这一核心推出定制化课程。形式或许是目前的录播课,也或许是新的班课,但一定是针对比赛提供的专业训练课程。斯静解释,这是由于平台承载了《中国好声音》网络赛事海选的责任,需要为学员提供相关服务。而另一方面,扣紧赛事这一关键词,对于部分慕名而来的平台用户来说,课程的针对性强,吸引力也就更强,从而更易促进付费用户转化。

03

5-10年,教学方式、年段与歌舞科目全覆盖

中国好声音APP平台的搭建,只是灿星教育板块的一部分。在此之外,灿星另有灿星艺校作为线下教育的途径,目前以舞蹈科目为主,音乐科目还在摸索当中,但已孵化出针对低年段的线下音乐课“小小好声音”,在上海地区设有线下校区。

灿星在教育上的野心不止于一两个综艺IP的辐射,而是要“扩圈”,发展出灿星旗下独立的流行文化教育品牌。“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在未来5-10年是一定要做到的。”斯静坚定道。
对于2019年10月才成立的好声音学院项目组来说,2020年仍是初期积累的阶段,需要依托于综艺IP天然的流量池、师资、针对性教学内容等资源。而将来,处于中国好声音线上社区中的好声音学院,同时也会作为灿星教育产品矩阵中的一环,与其他业务联成完整的网络:线上与线下,成人与青少年,音乐与舞蹈,最终做到教学方式、年段与歌舞类艺术教育科目全覆盖。
之所以有这样长线的规划,一是由于灿星制作创始人田明早有涉足教育领域的想法,二是由于团队对于自身定位有着明确的认知:《中国好声音》已经做了快10年,以此取得了巨大的成长与资源积累,但灿星不能将单纯的综艺节目做到20年,必须去寻求创新和延伸。
“我们不会仅仅做一个综艺IP,而是希望做出当今时代中的一个流行文化符号。”
从一个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IP,到基于大众认知度建立起一个能够容纳学习闭环的线上社区,在平台上线半年后积累50万用户,实现百万级营收,灿星的这一创新之举初见成效。此后,在课程内容优化、用户转化与留存与线下业务延伸等方面,在教育领域刚刚启程的灿星还需要继续摸索,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将IP红利真正转化为教育产品竞争力。(多知网 张以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