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篇

第77讲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篇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涉及内容也很多,特别介绍新产妇人三病,以及产后出现的腹痛。妇科三篇都涉及腹痛,这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妊娠病》篇讲了三个腹痛,①附子汤证的阳虚寒盛腹痛,附子汤仅有方名,②胞阻,妊娠腹痛下血,用胶艾汤,③肝脾失调的当归芍药散证

产后病,包括新产妇人三病,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下利产后虚烦呕逆证,在组方、治法方药的配伍上很有特色,值得重视。治法上,既强调针对产后亡血伤津、气血亏虚的特点以补其不足,又要根据临床证候具体分析,因证制宜。示人治疗产后病,既不可拘泥于产后,又必须照顾到产后。为后世研究产后病的证治规律奠定了基础。

新产妇人三病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鬰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1 二类)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原文是“病痉”,不是痉病,表示不象第二篇讲痉病那么严重,。“二者病鬰冒,“鬰”是繁体字,就是郁滞的郁。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鬰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因此新产妇人的三病,就是病痉,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病病因病机演绎示意图

1.“新产血虚”              ──────────┐血虚津少(内因,为本)

↓“多汗出”(气随血耗,营卫俱虚,腠理不固)┘

  ↓“喜中风”即易受风邪(外因,为标)

         ↓风邪化燥伤津──────────→筋脉失养──→病痉

病痉的病因病机,是“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新产妇人的特点,①是血虚,②“汗出”说明气随血耗,营卫俱虚,腠理不固,因此血虚津少,是主要内因,是病之本。③“喜中风”是说内有血虚津少,因此特别容易感受风邪这是外因,为病之标。内外邪结合,喜中风后,风邪化燥伤津,病变直接影响经脉,经脉失去濡养而病痉。这要和第二章讲的外感风寒之邪造成的痉病区别开来,这种病痉有产后血虚的特点,内、外因造成的。是由于新产失血过多,复加汗出,腠理不固,感受风邪所致。可用三甲复脉汤加党参、钩藤以育阴滋液,柔肝熄风。

2.“亡血复汗”血耗津伤(内因,为本)─→阴虚而阳气偏盛┬阳气上逆→郁冒

 “寒多”即外寒较重(外因,为标)───  →表气闭郁  ┘

郁冒产生的病因病机 “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鬰冒”,多由于产后失血多汗,既伤津血,又损阳气,寒邪乘虚侵袭而致。亡血复汗,是指血耗津伤,是内因,而且是病之本,容易导致阴虚而阳气偏盛。“寒多”是外寒较重,这是外因,为病之标表气闭郁,两者结合阳气上逆,产生郁冒不是因产后失血过多造成的血晕,郁冒是阴虚而招致外邪,而且外邪较重的情况是阳气上逆,不是血晕

3.“亡津液”即血虚津亏液耗─→“胃燥”即胃肠失于濡润─→大便难

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亡津液”,是指血虚津亏液耗胃燥是指胃肠失于濡润,因此大便难。大便难的形成,亦由产后失血多汗,损耗津液,以至肠胃失润而成。

第1条讲了新产妇人“三病”产生的病因病机,可归纳新产妇人的特点,①第一多虚,主要原因是亡血伤津,气血不足,当然大多数产妇能够健康度过这个特殊生理时期的,出现新产妇人“三病”,是因多虚亡血伤津,气血不足。②第二多瘀恶露待排,或者不畅,或者不止,如果三周内恶露不止,量多,或者淋漓不断,都属于异常现象。③第三,易感风邪、寒邪内因是正气不足,腠理空虚。第1条点出新产妇人三病,而且分析其病因病机表明产后责之于三多,多虚、多瘀和多易感。虽然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亡血伤津的病机则一,故在治疗上均须注意养血护津。

产后郁冒

产妇鬰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①欲解,必大汗出②。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③,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2)

①冒家:指经常郁冒的人。

②大汗出:主要相对于“头汗出”的局部症状而言,指周身汗出津津,有阴阳相和之意,并非大汗淋漓。

③孤阳上出:指阳气独盛而上逆

第2条证治举例产妇郁冒,用小柴胡汤和利枢机扶正达邪。郁冒,由阳气上逆出现,但必竟有表气闭郁,所以产后郁冒出现呕不能食,大便反坚,头汗出,属血虚津伤,阴阳失调,胃失和降者,采取和解的办法,用小柴胡汤和利枢机,扶正达邪,“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使阴阳调和则郁冒诸证可解。欲使郁冒病解,应当全身津津汗出,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状态。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乃阴血亏虚,阳气偏盛而上逆所致。头汗出既反映了郁冒的病机所在,又是一个重要临床症状。提示产后郁冒的辨治应注意汗出的症状。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全身汗出津津则是病向痊愈的反映,因为全身汗出津津通过衰减其相对偏盛之阳,从而以达到阴阳协调的相对平衡状态。

产后本已津亏血虚,产妇郁冒用“汗出”法治疗是否更伤阴液?首先,“大汗出”非指大汗淋漓,而是指全身汗出津津。其次,“汗出”非汗法,是指调和阴阳,与后文“故当汗出,阴阳乃复”相呼应,且小柴胡汤亦非汗剂。因此,对既有津亏血虚,又有邪气内闭、阴阳失调的产后郁冒,以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最为恰当,可使郁闭之邪随周身汗出而外泄,则阴阳调和诸证自愈外感热病见少阳病的主证、主脉皆可用小柴胡汤治疗。若高热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银花、板兰根等清热解毒之品。急慢性肝炎、胆胰疾病属阳热者,可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肝硬化腹水者,若腹水消退后,亦可用本方作善后调理。

小柴胡汤是妇科病常用方,除用于热入血室外,还可加减治疗妊娠恶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与甘麦大枣汤合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妊娠以后,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特别是随孕期的延长雌激素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使组织中有较多的钠、钾及氯潴留,因此,相应地发生了体内水分的潴留。而分娩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体其他各系统及内分泌功能也都近渐恢复到非孕状态,体内多余的水及电解质也必须排出体外,才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产后机体的康复。其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肾脏和皮肤。故产后最初几天尿量明显增多,产后14小时内,尿量可多至2000-3000毫升。皮肤排泄功能也特别旺盛,表现为出汗增多。所以说产妇在产后多汗并非病态,也不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而只天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方式之一。另外,产妇喝红糖水、热汤、热粥也是产后出汗多的原因之一。只要注意卫生,预防感冒即可。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病中。(3)

产后郁冒本有呕不能食之证,服用小柴胡汤后郁冒病解,胃气恢复,转而能食,这是病情向愈的表现,只要适时调理即可痊愈。但七八日后又出现发热,乃未尽余邪与未消之食滞相搏,化燥成实所致,故曰“此为胃实”①“胃实”概括了胃家实的主要脉证,如腹满痛,大便秘结,脉沉实,舌红苔黄厚等。②胃实不大便与上条血虚津亏之大便难,病机不同,故治疗时,上条当增液行舟,本条治以攻下实热。2产后基于“三多”,用大承气汤攻泄实热,荡涤实邪是一种权宜之计,治标之法,先解决里实,用大承气汤通其便,来逐邪祛实

产后腹痛

 “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4二类)

第4条当归生姜羊肉汤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讲血虚寒的寒疝病时,讲了治血虚寒疝的特点,这里仍然是血虚里寒,而且把全书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所治病证列在一起。只要证候相同,异病也可同治。当归生姜羊肉汤除治疗产后腹痛外,还可治疗寒疝腹痛、虚劳腹痛属血虚兼寒者。

这是血虚造成的里寒,是虚寒证,特别责之于产后多虚,营血亏虚,血虚挟寒,寒动于中,血行不畅,故发生腹痛。就象血虚寒疝一样,?痛的临床特点是绵绵而痛,喜温,喜热,喜按,当归生姜羊肉汤为形精俱补,有情之品,妙用羊肉,取其血肉有情之品,可大补气血,散寒止痛;当归补血行血,也有和血作用,养血补虚;生姜温中散寒,和羊肉同煎,来加强补虚养血的作用,全方共奏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之功。体现了《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若小腹刺痛拒按,形气不衰,脉沉涩属瘀血阻滞之征,则非本方所宜。

当归生姜羊肉汤除用于产后血虚里寒之腹痛、血虚寒疝外,还常用于阳虚血寒之痛经、月经后期量少、不孕症及消化系统属于阳虚有寒的脘腹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作为膳食疗法的祖方之一,还可用于阳虚有寒之人的食疗

(清·谢映庐.谢映庐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71)周某内人,冬日产后,少腹绞痛,诸医称为儿枕之患。去瘀之药,屡投愈重,乃至手不可触,痛甚则呕,二便紧急,欲解不畅,且更牵引腰胁具痛,痛颇迫切。急延二医相商,咸议当用峻攻,庶几通则不痛。余曰:形羸气馁,何胜攻击?乃临产胎下,寒入阴中,攻触作痛,故亦拒按,与中寒腹痛无异。然表里俱虚,脉象浮大,法当托里散邪,但气短不续,表药既不可用,而腹痛拒按,补剂亦难遽投。仿仲景寒疝例,与当归生姜羊肉汤,因兼呕吐,略加陈皮、葱白,一服微汗而愈。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5二类)

枳实芍药散方: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烦满不卧腹疼频,枳实微烧芍等平,羊肉汤方应反看,散调大麦稳而新。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1、“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烦”字应当“甚”字讲,指腹满重,而不是心烦的症状。方子就两味药,枳实功效是行气,或者比较重的破气作用枳实理气散结,“烧令黑,勿太过”,就是清炒一下,表层有点变黑,烧存性,但又不是烧炭止血,因为产后多虚,也多瘀,枳实炒黑,入血破瘀,能行血中之气;症主腹满、胸腹痞。仲景枳实即今之枳壳,腹满苔腻必用,如温胆汤,苔减则减之。与芍药同用则主腹痛、大便秘,如大柴胡汤、脾约麻子仁丸。枳实炒黑,入血破瘀,行气除满,通便排恶。芍药通血痹,治腹痛,就这两味药,止痛效果明显。仲景凡治腹痛多用芍药,何也,以其能治气血积聚,宣行府藏,通则痛止也;阴气之散乱,用此收之也;以其能治血痹之痛也;以其能缓中而止急痛也;本草谓主邪气腹痛,故多用之。虽曰治之,而亦补之,木之味酸,芍药亦酸,故云补也。但很难解释除心烦,“烦”字当“甚”字来讲,引申意是腹痛剧烈,为挛急性腹痛。这个产后腹痛是针对气血郁滞型的, “不得卧”,是以腹满症为主,把“烦”字当作腹痛甚,再加上胀满而不得卧,才符合气血郁滞腹痛的征象,病机和证候符合,气滞血瘀当然腹痛剧烈。产后腹痛有虚有实,本条腹痛兼烦满而不得卧,属于里实

2、“方后注”:等份散剂“以麦粥下之”,大麦粥补血脉也,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使破气之品不耗气伤中,三药合用使气血得以宣通,则腹痛烦满诸症自除。并主痈脓,十八篇痈肿说“当发其痈”,痈肿初期阶段想用发散法,建议就用枳实芍药散,连翘等疮家之圣药有发散之意。枳实烧黑不要太过,有行散的作用,再加上芍药,痈肿初期使痈肿不至于化脓,应选枳实伍凉血的赤芍,有很好的治疗意义。“芍药以利血,用枳实而必炒黑,使入血分,以行血中之气。并主痈脓者,脓乃血所化,此能行血中之滞故也。”(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3、用量“方寸匕”,别看腹痛剧烈,甚至满不得卧,病情很重,但因产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情况,实际病情不是很重,最后才吃方寸匕,药味少,药量轻,并以麦粥调服,说明病情不重,意在缓治,这是一个调气和血的轻剂。症状描述得那么重,提示产后多虚是对的,但不一定全虚,这属于产后偏于气滞血瘀的实证,但病情轻,因此药味少,药量轻,属于调和气血的轻剂。

[临床应用],1、“方后注”提到主痈脓,建议痈肿初起尚未化脓时使用,取其发散之意。2、对于肺胃之痈初起,肺痈初起时可以辛凉解表,尽早使用清肺、宣肺之品,鱼腥草、桔梗之类,也可用枳实、芍药,特别是赤芍凉血,发散而不至于发展到酿脓期,或者成脓。

3、枳实芍药散治疗血虚气滞的产后腹痛,为行气和血散结之剂,对气滞血凝,恶露不尽者有良效。凡气血郁滞,气机不畅的腹痛均可进行适当的配伍加减:①表现在上,病位偏上的胸胁疼痛,加疏肝理气,入胸胁的药柴胡、郁金、当归、川芎。②若中脘,偏于胃脘的不适,加木香、砂仁、元胡,丹参行气、活血。③下腹部的疼痛,病位偏下,用茴香乌药,乌药偏温,葫芦巴能达脐下最合适,与茴香合用温通止痛;活血化瘀还可用川牛膝配红花

4、枳实芍药散的功效总结为行气和血,散结止痛,用到腹痛的各种情况,配伍意义是取其行气和通滞。请注意枳实和芍药写的是等分,临床建议枳实和芍药1:6,少用枳实,多用芍药,治腹痛有道理。如果针对阳气下陷,有下脱、下坠,可以配升麻,枳实,用量10克~15克,平常的气滞或者气陷证枳实用15克以上,产后轻轻的用5克~10克,芍药多用,按1:6白芍就用到30克~60克了。

五版《讲义》把枳实理解成破血、破气之效,枳实芍药散的功效写的是“破气散结,和血止痛”,刚才分析了气滞血瘀型,提示尽管产后多虚,但仍不能忽视有实证可见;第二,原文把症状描写得那么重,但是从药味的配伍和剂量的使用看,还是轻剂,用在临床上治疗腹痛,需根据病位不同随证加减,特别是加用一些行气,活血的药物,而且枳实和芍药用量1:6对腹痛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也可配郁金、山萸肉??,对肝郁气滞证见舌苔少,苔薄者,包括月经前因肝郁气滞所致的浮胀、乳痛很有效经前紧张症症见乳胀、乳痛,容易发怒,可以用枳实芍药散方,枳实和芍药用量比例为1:6,可加疏肝药郁金乳胀加柴胡,或瓜蒌,如肝郁化热,加夏枯草、玄参牡蛎或者甲珠,都有利于乳胀、乳痛症减轻,包括一些小叶增生的情况,都可用枳实芍药散。临床应用上,不要局限于针对产后腹痛。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6二类)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这两个条文是衔接的,前者轻,由气滞而导致血瘀,用行气的枳实,配芍药通血痹,行气和血,散结止痛;重的话,以血瘀为主的,就应该下其瘀血

法当以枳实芍药散试探性治疗是临床应用的治法之一。临床证候是十分复杂的,有时辨证一时难以明确即可采用试探性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反应来辨清证候,调整治法。

下瘀血汤,破血逐瘀

脐中着痛瘀为殃,廿粒桃仁三两黄,更有?虫二十个,酒煎大下亦何妨。

方名、组成和大黄?虫丸的意思一样,?十二枚,去头足后炒蟅虫咸寒,《神农本草经》“治血积、瘕瘕,破坚下血闭”,可见为一有力的驱瘀药,与桃仁、大黄合用,故治较陈久顽固的瘀血证、腹痛剧甚而大便难者。桃仁二十枚润燥活血化瘀,大黄二两荡逐瘀血,蟅虫破结逐瘀,对瘀血内结,攻下瘀血药力比桂枝茯苓丸峻猛,主治瘀血腹痛证,取破血逐瘀的作用。后面说亦主经水不利 女子要怀孕成功必须经水通利,在经水调畅之后才能受孕,辨证属瘀血闭经,是活血通经的方子。用蜜调和,分为四个丸子,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三药相合破血之力峻猛,故用蜜为丸,缓和药性。以酒煎药,引入血分,运行药势,酒与丸药一次顿服,新血下如豚肝为瘀血下行之验,大便颜色比较深。临床不见得非下血如豚肝,如果有瘀血舌,瘀班,瘀点应该变浅变小,病人来腹痛明显减轻或者已愈,才是得效的标志。瘀血见症当有少腹刺痛不移、拒按,或按之有块,舌暗脉涩等。下瘀血汤证治疗干血着于脐下,是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剂。

下瘀血汤常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下、闭经、盆腔炎、宫外孕等病症。产后恶露不下,子宫收缩不佳属正虚邪实者,可与人参汤、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合用。本方作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适当加减还可治疗多种与瘀血有关的病证,如月经病、宫外孕、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肝脾肿大、跌打损伤、肠粘连等。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见痉病中。(7)

恶露指分娩后阴道流出的余血浊液。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表证,少腹痛甚,若兼见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加剧,不食、食则谵语,脉偏于实等症,是实热结于阳明胃肠之征。明确指出病机是“热在里,结在膀胱”,即邪热结于阳明,瘀血阻于胞宫,瘀血又兼有里实。此处膀胱泛指下焦,非指脏腑。仲景为何选用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中大黄既可荡涤实热,又可攻逐瘀血,故先用大承气汤泻热通便,治阳明实热,亦可使瘀血随大便而下,可收一攻两得之功。若服大承气汤后瘀血仍未尽除可再行破血逐瘀之法。

产后腹痛的四个方面,

枳实芍药散:1、产后腹痛,如恶露不下

2、闭经。①产后子宫复旧不好,西医指子宫收缩不好,中医认为是正虚,正虚体质比较弱,再加上产后失血,正虚而邪实,这时只用枳实芍药散不够,还应该用一些补气的药,象人参汤,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等,要考虑扶正,单纯考虑止腹痛,效果不好。②也有经闭属于体实的,下瘀血汤药力太重了,枳实芍药散用药又太经了,怎么办?可以在枳实芍药散的基础上,加泽兰、牛膝、香附、当归、川芎、红花等药,经闭体实的,祝谌予教授《临床经验集》(钱自奋等主编)有一个“广益芍归芎”,广,广木香,益,益母草,芍,若腹痛剧烈,按照枳实芍药散里的用白芍,如果是血瘀经闭的时间长了,赤芍、白芍都用,归,当归川芎,用这个方子治疗妇科、内科好多疾病,用得非常活。

3、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减治疗不孕症,先调经,经调顺的时候,再种子,方名叫“八子种子方”,六味地黄丸去掉丹皮,“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不要丹皮,然后加“五子”补肾阴,五子宗丸是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加到“八子”,沙苑子补肾,有时写蒺藜子,和白蒺藜不是一个药;滋肾阴的女贞子,再加补肾阳的金樱子。考虑津血滋生问题,在调经方里又把五子衍宗丸发展变化了,对肾阴阳全补,活血方用活了,临床用非常有效。本方亦主瘀血的经水不利,仲景实在了不起,为了解决不孕症,女子要怀孕成功必须经水通利,在经水调畅之后才能受孕,结合现在医学治疗,如果经水不利,或者不孕症的因素很多,不是在这个范围内要讲的。

4、下瘀血汤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肝脾肿大,前面讲过大黄?虫丸,也可在下瘀血汤的基础上,加上丹参、鸡血藤、姜黄、郁金、柴胡,特别是醋制鳖甲加减。下瘀血汤是活血的代表方剂,既可以用于血瘀的产妇腹痛,也可以治疗瘀血经闭,包括不孕症,对于肝硬化的肝脾肿大,也可以从此方化裁,随证加减。方子组成也比较简单。

介绍一个病例,先是习惯性流产即滑胎,成功保胎后剖腹产发现有卵巢囊肿,术后切除又出现漏下不止。从妊娠病讲到产后病,讲到下瘀血汤,这个病例综合了以上诸病。病人2002年7月7号初诊,孕3/滑胎2/剖1,习惯性流产,曾在妊娠三个月时出现先兆流产,用黄体酮没有止血,中药采取补肾、补脾法,加安胎药,有黄芩、白术,砂仁、杜仲炭、寄生,七付流血就止住了,进入正常孕期,再也没用过药。比预产期提前12天进行剖腹产,发现左侧卵巢囊肿同时切除。产后65天恶露仍然不尽, 6月24号B超显示宫项部血肿,切口愈合欠佳,剖宫术的切口处到宫颈内形成积血区,有瘀血,西医认为可能是有感染,或者子宫复旧不好,先后静点先锋必10天,替硝唑5天,消炎止血,用催产素10天,效果不行又加止血药,仍然有血,小腹不痛,舌紫,舌质红,苔薄白右脉微数,左脉沉细。首先还是用六味地黄汤打底,用了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山药25克,丹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原方全用上,然后用黄土汤之意不用炮附子,用赤石脂30克,黄芩炭10克,黄芩让患者单包,回去炒一下,烧存性,有清热,也有止血的作用,配三七5克,而且又用了阿胶。然后用当归补血汤,因为失血的时候太长了,尤其在怀孕的早期也失血,剖腹产又失血,现在恶露不尽65天,用黄芪30克,当归身15克补血。平常化瘀止血,一般用三七不用阿胶,用阿胶不用三七,但这个病人两味药都用了。因为既要有化瘀止血,也要补血行血,所以让她随方用三七粉冲服(止血不留瘀),两顿饭之间喝阿胶,阿胶和汤剂中三七粉不同时服,不然的话病人没法吃饭了,药太多,药味也多,另外服阿胶又服三七粉,病人的胃口会受影响,特别是阿胶,两顿饭中间用上有补血的作用。方的大意还是采取补中有涩,有止血仙鹤草50克,还有杜仲炭30克,她肚子不疼但是腰痠,用杜仲炭,既能够壮腰还能够止血,仙鹤草本来是一味止血药,《中药学》里叫“脱力草”,有补虚之意,所以用50克止血作用是可观的。这个方子服了两付,为什么把药开得少呢?要考虑哺乳期间对婴儿的影响,一次血止,两付药后哺乳正常,饮食也好,腰仍然有些疼,再一个口舌生疮了,这时在原方中加了个导赤散,加了一味野菊花,六付药后B超复查原积血区明显缩小。第一次月经来了,恶露已经除掉,但出现了阴痒,就在当归补血汤的基础上,又用了当归芍药散,加败酱草30克,苡米20克,丹皮15克,甘草10克,等于肠痈大黄牡丹汤的用意添进来。还开了一个外洗方,病人就全好了。这个病例体现了肠痈的大黄牡丹汤用意,包括滑胎的问题,习惯性流产证治,她不是用胶艾四物汤,但是其中有止血安胎之意,有黄芩炭,再一个产后恶露不尽,是和剖腹术后切口愈合得不好有关,有积血区形成,用了化瘀利水的当归芍药散。这个病例妇科《妊娠病》篇和《产后病》篇的常见病均有体现,西药点了这么多,65天没有止住,我们这个方子恰到好处。所以中药对于一些病人,按照辨证需要随证加减,用好了效果很好。

腹痛是常见病,要加强辨证水平,产后腹痛辨证的关键

(1)辨腹痛的性质,包括第十篇所讲的辨寒热虚实的办法,要结合腹诊、问诊、望诊、切诊,四诊合参,详辨腹痛到底是实热证腹满,腹痛,还是虚寒证的腹痛、腹满。

(2)需要辨别恶露的正常与否,正常是在21天以内恶露净止,如果不止,就得考虑颜色、量和伴发的症状,特别是腹痛的情况,象刚才讲的病例,谁能想到结果是刀口形成了积血区。

(3)审其伴发的症状,比如?痛的问题,

1、若是喜温、喜按的,特别是喜温熨的,仲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举例说明血虚血寒的情况,虚寒,特别适合产后,用以补虚养血,散寒止痛,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是一种举例。

2、枳实芍药散证是小腹的胀满疼痛,而且胀满甚于疼痛。不把着重点放在“烦”上,而是讲腹痛,满而不得卧,证明胀满重于疼痛,仲景不用厚朴,用的是枳实、芍药,所以这里是无法安卧的胀满症,重于疼痛症,属实证,是气郁而血滞,或者说气滞而血瘀。

3、下瘀血汤是小腹的刺痛,拒按,而且痛处不移,如果是癥病,按之有块,如果象后来说“亦主经水不利”,闭经,瘀血闭经。不管是瘀血的经闭,还是瘀血形成的癥块,腹痛剧烈都属于实证范畴,属于瘀血内结于胞宫。从经血来说瘀血的标志,第一,月经衍期,病人可以几个月不来月经,不用药物治疗月经可能来不了。也许不闭经,就是月经衍期,推后,经色深,有块,发黯,发黑,用活血的下瘀血汤,应该使经血的颜色逐渐转红,或者血块下得比较多。用活血药后经血血块下得很多,小腹部痛得轻了就有效,颜色逐渐的转红、变正,也是瘀血得治的表现。下瘀血汤也可治疗肝硬化的肝脾肿大,以前没有大黄?虫丸中成药的时候,大黄?虫丸的组成有很多味药在汤剂里开不出来,不如在下瘀血汤的基础方里加味,临床上从病人大便的情况,和全身体征的改变情况加减应用,不必一定是新血下象豚肝一样。

4、关于瘀血兼阳明里实的情况,是小腹坚硬疼痛,恶露排出不畅,并且有大便干、秘结,烦躁发热,日晡加重,这也是纯实证,而且是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用大承气汤是权宜之计,先通开把里实去掉,然后再根据瘀血的轻重,用活血化瘀法。产后腹痛的治疗,虽然有虚证,但是也不乏实证,一定不要拘泥于产后多虚而不敢攻,只补而不去攻邪,否则病是不能好的,只能是延长疗程,这是关于产后腹痛。

妊娠腹痛的三个方证,在症状表现上,1)附子汤证,在妊娠六、七月时,腹部胀满,甚至经常腹痛恶寒,标志性症状就是少腹有象扇风似的一种恶寒状,表示阳虚寒盛,这时脉弦不是肝郁,也不是发热,以腹痛恶寒,少腹如扇,为辨证要点,是阳虚寒盛,所以用温阳散寒、暖宫安胎的附子汤2)腹痛伴有下血的胞阻,在病机上属于冲任虚寒,阴血不入胞宫去养胎,不能内守反而下漏,胶艾汤是胶艾四物汤加甘草,调补冲任,固经养血。3)当归芍药散证,有腹中急痛,也有绵绵而痛,有小便不利症,眼睑浮肿症,或者有肝郁气滞的,经前紧张症才属于有脾不调证,这时不管她是诸疾腹痛,还是妊娠腹痛,经期腹痛,只要属于肝脾不调,肝郁血滞,脾虚湿盛,就可以用它调和肝脾,血水同治,是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剂。这是《妇人妊娠病》、《产后病》两篇里面,针对腹痛讲了七个方证,要注意鉴别。

产后中风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8三类)

“亡血多汗,喜中风”,讲完产后腹痛,第8条接着讲了产后中风。注意小字“即桂枝汤”,前面讲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现在讲治产后中风,不是西医讲产褥热的产后风,而是因虚感受了风邪。虽然“续之数十日不解”,但仍然“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阳旦证指太阳中风表证,即桂枝汤证。成无己云:“阳旦,桂枝之别名也。不管日期迁延多长时间,只要表证仍在,“有是证,便用是药”,兼有风邪,所以还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祛风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9二类)

竹叶汤方:后世扶正祛邪法之祖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喘热头痛面正红,一防桔桂草参同,葛三姜五附枚一,枣十五枚竹把充。

颈项强用大附抵,以大易小不同体,呕为气逆更议加,半夏半升七次洗。

生姜五两仲景用药、用量更多的意义在于提示一种倾向

第9条也是产后中风,竹叶汤证,和前面阳旦汤所主的证不一样了。叙症简单,从用药看这里的中风有什么特点?炮附子一枚,提示阳虚中风辨证要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太阳中风表证的症状,如发热、头痛等;二是阳虚上逆的症状,如面赤、气喘等。桂枝、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扶正气,用人参、附子以扶正固脱;甘草、生姜调和营卫。这是产后正气偏虚招致风邪,证候特点“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一般来说发热、头痛为外邪表现,面正赤而喘,产生原因有两种不同认识:①高学山为代表认为是邪实表现,“面正赤”,应该考虑和《伤寒论·太阳病》篇48条 “面色缘缘正赤”沟通,是胃腑受阳邪影响出现的化热反应,因为面部为阳明之应,“正赤”是胃热上熏,水聚于胃而上熏,肺性恶湿,其窍不利,病人就喘,即把面正赤和喘症,归结到胃和肺的问题上,是邪实的表现。这种认识和方的组成不吻合。②以徐彬为代表,认为正赤和喘症同时产生,应归之于阳虚,阳虚面正赤,不象胃热上熏的那种正赤,不是“缘缘正赤”,应象抹了淡妆一样,是淡红颜色,属于真阳上浮,如果加上喘症,应该考虑是产后大虚,病人元阳不能自固1体质不同;2生产过程有差异,再加上表邪,发热、头痛,两相结合,出现气高而不下出现的喘症。

清·高学山  清初医家,字汉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通医术,擅长伤寒杂病,于仲景之学颇多发明。研究并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有《伤寒尚论辨似》、《金匮要略注》(后改名为《高注金匮要略》)等书。《高注金匮要略》不分卷。撰年不详。高氏融合前人学说,取众家之精要,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将《金匮要略》予以全面注释。对杂病的病机、诊断、方义等阐析较详。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主观、附会的解释。原稿分为四册,末册佚去二页,近人王邈迖为之增补校订,于1956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仲景为什么用炮附子、桂枝,还用人参、甘草呢?是考虑阳虚,徐氏说属于阳虚中风,这和阳旦汤外感风邪,营卫失和的病因病机不同。所以采取竹叶汤解表祛邪,温阳益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有头痛、发热的表邪,关键是阳气不足,面赤是淡红,是真阳上浮的表现,是产后大虚,元阳不固,又招致表邪引起的,说明这是产后阳虚,外受风邪,风邪在表、虚阳上浮,必须标本兼顾,扶正以祛邪。

讲主治虚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以山药为主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补气补血,即八珍汤在里,差个黄芪就是十全大补汤了,三阳经的祛风邪药,即入太阳经的桂枝,入少阳经的柴胡,入阳明经的防风。竹叶汤药物组成,解外邪:竹叶一把甘淡轻清为君,除了扶正药外,有入太阳经的桂枝,入阳明经的防风葛根,没有柴胡,还有大枣和生姜。葛根和竹叶轻清清热作用,“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之风热,人参、附子固里之脱,甘草、姜、枣以调阴阳之气而使其平,乃表里兼济之法。凡风热外淫,而里气不固者,宜于此取则焉。”(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本方有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帮助入气分,入血分,调和气血,竹叶汤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产后发热常用方,加益母草效更佳。临证可用于产后外感、虚人外感、产后缺乳等病见本方证者;并可用于产后中风虚热,颈项强急,欲发痉者

竹叶汤“方后注”,1、“温覆使汗出”,患者得出点小汗,不能“如水流漓”,产后多虚的情况已经讲了,为什么要使汗出呢?因为扶正药为主,祛邪药用得很轻,为了更好祛邪,需要覆被使汗出,让邪气得以除尽。2、“颈项强,加大附子一枚”,显而易见颈项强是阳虚恶风的表现,经脉不舒,不能很好的舒展,所以有点“强”。3、 “呕者,加半夏半升”,产后呕是胃气不和,所以用“呕家之圣方”,和胃降逆以止呕。仲景和胃降逆止呕善用半夏、生姜,因方里已有生姜,加重用半夏。 “方后注”也强调对产后的一些情况要 “随证治之”。

产后中风的两个条文归纳一下,1、把握产后中风的证候特点,产后正气偏虚,所以产后中风,不管持续数十日还是多少天,不在日数的长短,只要形成了正虚邪实的证候,就要扶正以达邪,不管是用桂枝汤,还是竹叶汤,都本着扶正达邪的宗旨。2、在治疗特色上,①要注意不能以某一个症状,来确定它的证候类型,比方“面正赤”,要和《伤寒论》48条混同按攻实法就错了,要看到整个体征表现,确定到底是邪实还是阳虚,整体看是个阳虚体质。②不能因为产后兼虚,有外邪也不敢去攻邪,讲枳实芍药散证,腹痛有气滞血瘀型,现在有邪也得祛,不能因为正虚而不祛邪,更体现扶正以祛邪的治法,因此把竹叶汤和薯蓣丸两相比较,可知针对产后中风,不要忘了扶正,也要敢于祛邪。3、证治举例讲了阳旦汤就是桂枝汤,但在注家两种注解供参考:①尤在泾《心典》说,针对太阳中风有化热的倾向,应该是桂枝汤加黄芩。②《浅注》陈修园说桂枝汤应该加附子,因为产妇多汗出,有阳虚的倾向,故加附子。

产后发热常用的三种治法:①一是解肌退热,用桂枝汤;②二是通腑泻热,用大承气汤;③三是扶正祛邪,用竹叶汤。

虚烦呕逆(脾胃气阴两虚)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10一类)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第10条竹皮大丸证安中益气旨在强调顾护脾胃的重要性

清热降逆,安中益气

呕而烦乱乳中虚,二分石膏与竹茹,薇桂一兮草七分,枣丸欲服效徐徐。白薇退热绝神异,

有热倍加君须记,柏得金气厚且深,叶叶西向归本位,实中之仁又宁心,烦喘可加一分饵。

妇人乳中虚”,是指产后哺乳期阶段,妇女产后恶露行尽后没有经血,是以血化为乳汁,这时气血更虚,所以用“乳中虚”来表示妇人产后的特殊时期,表现“烦乱呕逆”症,竹皮大丸主治产后的虚烦呕逆产后抑郁症?,为什么出现烦扰?主要因为阴虚,虚热扰及心神,胃气不和而呕逆。那是什么阴虚呢?这个方里用了桂枝和甘草,曾经讲肺胃气阴两虚证用白虎加参汤心气阴两虚证用炙甘草汤,现在讲竹皮大丸,对虚热,张仲景和温病派都非常重视竹叶石膏汤的应用,本方用生竹茹清其胃热,也降逆止呕,生石膏辛甘寒之品,清热且不伤阴,甘草、桂枝合用,重甘微辛用量最多的是甘草七分,是君药重用甘草,意在安中益气;讲气虚发热用黄芪,或者补中益气汤,甚至小建中汤化裁,针对气虚发热,竹皮大丸是甘草为君独重,用小量桂枝配合辛甘化气桂枝虽辛温,但用量极轻,少佐以防清热药伤阳,同时有白薇苦咸寒,善清阴分虚热,所以讲的是脾胃气阴两虚,用它清热降逆,安中益气。

“方后注枣肉和丸弹子大”,枣肉和甘草配伍,增强填补真阴、补脾的作用,旨在安中益气为丸缓调。 “有热者倍白薇”,虚热偏重的话,加用白薇清虚热;少佐桂枝或与甘味药扶阳建中,助竹茹降逆止呕;,“烦喘者加柏实”,柏实是柏仁如虚热烦喘者,加柏实以宁心润肺。酸枣仁酸味入肝,亦入心经,而柏仁专入心经,还入肾、大肠经,柏仁和枣仁药对合用,《本草经》说柏仁主惊悸,安五脏,而且益气,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都有柏仁。单味药酸枣仁酸入肝,魂入于肝人才能卧,解决失眠问题,柏仁,《神农本草经》讲“主惊悸”,惊悸病有虚有实,柏仁安五脏,且能益气,《别录》说柏仁,疗恍惚,指精神恍惚不定,而且治虚损吸吸,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补药,既能益气也能益血,本方证有烦乱,也是一种心神不宁证,恍惚不定证,在原方基础上加柏实一分养血益气,气血双补烦、喘、乱、呕、逆这些症,都是因为脾胃气阴两虚造成的,可见张仲景善用枣仁、柏仁。首要任务要解决气阴两虚,所以甘草为君,全方总量加起来是十三分,其中甘草占七分,如果不算枣肉的量,甘草的量是最大的,枣肉没有量,只要把这些药混合到成丸剂就行了。竹皮大丸对脾胃气阴两虚的,包括虚热为重,或者是气虚兼发热者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方,补气为君,却没用炙甘草,用的普通生甘草,加枣肉,用意是益气、补血,清虚热善用白薇,这个方子也考虑了产后的特殊情况,特殊时期。组方有两个特点值得重视。①方中甘草用量重达七分,而余药相合仅六分,且以枣肉和丸,旨在安中益气。竹茹、石膏、白薇三味相合共五分,意在清热降逆。②桂枝辛温用量极少,仅占全方药量十三分之一(不包括枣肉用量),既能平冲降逆,又佐寒凉之品从阴引阳。

[临床应用],1、产后气阴两虚,兼有虚烦呕逆证必用,加减法里请注意虚热为重者,加重白薇,如烦乱重者,加入柏仁,可将枣仁、柏仁作为药对同用,补气益血,还能从心主神明,肝藏魂角度来增强疗效。2、用于更年期的综合征气阴两虚型,肾阴、肾阳虚,可以应用左归饮、右归饮,现在可以把这个方子综合进去,或者和甘麦大枣汤合起来用。3、妊娠呕吐讲了阳旦汤,讲了干姜人参半夏丸,产前易热,有的是气虚虚热,竹皮大丸也可用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阴虚有热者,有石膏,竹茹清胃热,不用半夏,也不用人参那样大补的药,用药非常柔和,在临床常用。4、小儿夏季热属于阴虚有热,但不是太重者,不要去滋阴,因为小儿是稚阳之体,稍加阴阳调和就好,此方益气又养阴比较平和,既然适合于产后这样特殊时期的变化,小儿体质是稚阳之体,如果表现为气阴两虚,特别是阴虚有热不太重的情况,这个方子很好用。妙在既有补气的甘温除热,又有白薇清虚热,特别是竹茹,非常轻,清化除烦,竹茹、竹叶的应用请复习《中药学》。近年亦有用本方治疗癔病、失眠、男性不育症、阳痿等病症。

产后热利伤阴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11一类)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清热止利,益气养血缓中

白头方见伤寒歌,二两阿胶甘草和,产后利成虚己极,滋而且缓莫轻过。

产后热利伤阴。产后饮食不当,出现下利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脓血粘液,口干喜饮,脉细数或虚数。这时也要考虑产后的特殊情况。治痢疾的白头翁汤是清利湿热止痢,产后的病人还得考虑气血虚,加上甘草、阿胶。虚极为产后气血已虚,更兼下利伤阴。产后本虚,复病热利下重益觉虚弱,故谓虚极也.用“虚极”,再次强调提示“产后多虚”,用药应注意“勿忘产后”。虚到什么程度呢?伤阴、伤中了,所以加上甘草、阿胶养血缓中。阿胶不但止血便,以其味甘与甘草协力亦缓中补虚也。这种热利不重,真是痢疾很重的话,加上甘草和阿胶也不行,这里虽有下利赤白,但是阴血受伤,热利下重依然存在,要酌情使用,这是一种举例,或者是加减方来提示攻中兼补。在第十七篇湿热痢疾讲了“白头翁汤秦连柏”,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四味药组成,考试时发现有的学生把白头翁汤方歌记熟了,就写上秦皮、黄连、黄柏,白头翁主药给丢了,本末倒置了。本方除可用于产后热利下重外,对于久利伤阴或阴虚血弱而病热利下重者,均可使用。

《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清热凉血

妇人发露得风伤,头不痛兮证可详,肢苦但烦芩一两,地黄四两二参良。

产后中风的证治。产妇在分娩时,因调护、保养不当而感受外邪。邪客少阳,正邪相争,症见四肢烦热、头痛等症,可用小柴胡汤和解清热;但若邪已入里化热,陷于血分,则头不痛但烦热,治当用三物黄芩汤清热凉血。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川芎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补中方用建中汤,四两当归祛瘀良,产后虚羸诸不足,调营止痛补劳伤。

服汤行瘀变崩伤,二两阿胶六地黄。若厥生姜宜变换,温中止血用干姜。

当归未有川芎代,此法微茫请细详。

建中法四个代表方,《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以[附方]形式出现,是在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上当归:“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腹中刺痛应是瘀血征象,不用下瘀血汤,反而用当归建中汤,因为是产后虚羸,因虚致瘀,应治其本,所以叫内补当归建中汤。产后所有疾病,包括腹痛,不能就其一个症状而言,产后中风也是不要看面正赤,得看到底是实热,还是阳虚,腹痛也不能听说肚子痛象针扎就认为是瘀血,马上用下瘀血汤,不能忘记了产后的特殊时期,得治病求其本,告诉我们内补,补虚之后,因虚至瘀的瘀血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治疗。

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挛)痛引腰背”,肚子疼得不轻,有牵拉,还影响到腰背疼痛,“不能食饮”,临床妇女患者经常主述不只说腰疼,后背也疼,有时可能跟职业有关,脊背活动少也有影响,但是虚证,气血不足的病人,四肢痠软,腰背痠疼,是气血不达,气虚血少的表现,这里形容得很形象,腹中?痛,也有脊痛,除了腰痠背痛,还有四肢痠软无力,不能食饮,所以在临床症状上,这也能体会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

当归建中汤证 “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即在“月子”后,用这个方作为调补之剂,假设没有这些症状,吃这个药“令人强壮宜”可补气补血,从补益中焦,建立中气,使产妇强壮,不易产生产后三多(多虚、多瘀、易外感)。方子就是小建中汤基础上加当归。饴糖在“方后注”里面又特别说了一下,“若大虚”,虚得重的话,把饴糖加到六两,建立中气为其主要原因,然后提到“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前面讲漏下,血量少或者淋漓不断,或者时止时下,都叫做漏下或者经漏,这里说“去血过多”,甚至血量很大,就是血崩了,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要想补血的话,就用熟地和阿胶配伍,这是当归建中汤的启发,如果内热,可以用生地配黄芩炭,或者丹皮,得用凉血的办法,如果有瘀血,就不能用阿胶了,得用三七粉。当归建中汤“方后注”讲,随证在原方基础上加味使用,举例若崩伤内衄不止,失血过多,分清是血热还是血瘀,因为血虚要分别对待,这只是举例说明。后面讲替代药,“若无当归,以芎藭代之”,也是选其补血不留瘀,有行滞活血之意,特别川芎是血中之气药,若要用了一系列的补血药,得用川芎。“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这对临床有现实意义。

整个产后病,讲了新产三病,有病痉,病郁冒,病大便难。大便难,不仅新产妇人津亏便秘,属于气虚的当用补气药,如老年性习惯性便秘,用很多润下药,种仁类的药攻不下来。可考虑是气虚传导无力,传化无力,用黄芪、白术,太子参,也可配合玄参,或者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配伍。还有一类,就是血虚,当归的润燥、通便作用,还讲一些象瓜蒌仁,还有杏仁、郁李仁、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是纯润下药,杏仁药性偏温,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瓜蒌仁偏寒凉也是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去认识。不要抱泥于产后大便难应该怎么治,对于习惯性便秘,已经超越了麻子仁丸条文所讲的一种类型,又可以考虑是肾虚还是精血亏虚,比方用肉苁蓉。年轻女子的不孕症,曾经伴有大便不正常,便秘或者大便干结,应该以四物汤为基础调经,加上补血润燥药,月经调理,促孕时间能够缩短,而且大便自然而然就好,自己都感觉奇怪,月经调畅了,大便也好了。所以我们也讲,妊娠期小便难,同时也兼大便难,要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同时调理。方与证辨对了,病机辨准了,主证抓对了,其它的症状迎刃而解,不药而愈。

妇人产后病小结

第1条讲了新产三病,痉,郁冒,大便难。成因是“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病痉。“亡血复汗,寒多”,则生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在证治举例上,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用小柴胡汤来扶正达邪,和利枢机,柴胡汤到《妇人杂病》篇里面讲热入血室还要用柴胡汤。注意小柴胡汤的应用已经连续几篇讲,要引起重视。服柴胡汤病郁冒解了,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这时的发热和里实相关,急则治标,应当逐邪祛实。这个实有的是由于积滞所致,可以通过通腑攻积导滞就好了,如果因为瘀血而实,还需再根据病情加用化瘀之法。这个实,不单纯就是积滞在里,是产后的一种病情,应该考虑积滞、瘀血多方面。

产后腹痛,血虚里寒当归生姜羊肉汤,针对产后血虚,补虚养血,散寒止痛,条文里面总结并治血虚寒疝,虚劳不足,属于“异病同治”,一方三治,都是针对血虚里寒疝。产后腹痛,气血瘀滞的用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和血止痛。瘀血内结的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在临床应用中这两个方子很有意义。产后多瘀,对于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的,先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通便兼以逐瘀。承气汤中大黄本身有化瘀作用,但硝黄配伍,还是泄热通便为主,如果血瘀较重,还得加重化瘀药。

产后中风一个是太阳中风,用阳旦汤,也就是桂枝汤,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尤在泾认为阳旦汤加黄芩,可以防止从太阳走向少阳;因为阳虚容易受风,陈修园提出阳旦汤加附子阳虚中风的竹叶汤,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竹叶汤的应用,请大家注意和薯蓣丸用药的差异。

产后虚烦呕逆,用竹皮大丸,清热降逆,安中益气,这是脾胃的气阴两虚。对于气虚发热,还是阴虚发热,气虚就补气,阴虚加重白薇用量,而且加柏仁治烦喘。

产后热利伤阴,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甘草、阿胶的用意,是在治疗痢疾,清热止利的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加重养血缓中的作用。

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提出[附方]《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整个“建中法”四方包括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再加上当归建中汤,都是饴糖为主药,在桂枝汤变方基础上,加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就是内补当归建中汤。后世又从这个方演化出当归补血汤,就是黄芪、当归。这里大建中汤例外,用人参和饴糖来加强补中作用,用蜀椒和干姜配伍,加强温中散寒的作用,大建中汤和这个不一样,饴糖为主药,加人参加强补中,用干姜和蜀椒加强温中的作用,四个建中方里面就大建中汤特殊。当归建中汤,补血和血,散寒止痛,在[附方]里面,这个方还讲了“方后注”的加减法,以及替代药的举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小结

新产三病┬成因┬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病痉

    │  │亡血复汗,寒多──郁冒

    │  └亡津液,胃燥──大便难(01)

    │证治┬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

    │举例│     ──小柴胡汤──扶正达邪,和利枢机(02)

    └  └病郁冒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大承气汤──逐邪祛实(03)

产后腹痛┬血虚里寒──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养血,散寒止痛(04)

    │气血瘀滞──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和血止痛(05)

    │瘀血内结──下瘀血汤──破血逐瘀(06)

    └瘀兼里实──大承气汤──泄热通便(逐瘀)(07)

产后中风┬太阳中风──阳旦汤──解表祛风,调和营卫(08)

    └阳虚中风──竹叶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09)

产后虚烦呕逆──竹皮大丸──清热降逆,安中益气(10)

产后热利伤阴──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热止利,养血缓中(11)

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补血和血,散寒止痛(附方)

(0)

相关推荐

  • 陈慎吾讲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74.产后三病 [原文]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 ...

  • 下淤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本条论述产后瘀血内结腹痛的证治.产后腹痛,属气血郁滞者,当用枳实芍药散行气和血.假令服药后病不愈者 ...

  • 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冶二十一20210115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原文 20210115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麻子仁丸>,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 ...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笔记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原文 20201107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麻子仁丸>,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 ...

  •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原文朗诵 解读】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二十 ...

  • ​毛德西十八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十八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方治验 1.下瘀血汤治疗脑血栓后遗症 治验: 男性,59岁,患脑血栓形成中风后遗症.两足行路艰难,尤奇者每隔十余分钟,必哈哈大笑数声,不能自主.舌上有紫斑,脉 ...

  • 陈慎吾讲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385.热入血室之一 [原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讲义] 本节解见<伤寒论&g ...

  •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38)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38)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王东海 [原文]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 ...

  • 『医宗金鉴』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注] 新产之妇,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三)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一节痉病 一.痉病分类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一篇实际上是包括三个内容,一个是痉病,一个是湿病,还有一个暍病.这三个,从病的表现,脉象,临床症状以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