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人引书不全,夏商周断代工程据此断西周积年被带入阴沟
文/毛天哲
在研究西周积年时,古今学者往往喜欢引述古本《竹书》所说,信西周积年为二百五十七年。然此可谓是被古人引书不全的错误史料带到了阴沟。
国家级学术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也不例外。工程虽不直接认可古本《竹书》所记西周积年,但亦依据了《左传》、《孟子》等书籍,认为西周积年范围大概在270年至290年之间。
又认为,《左传》预言多为作者根据既有事实而造设,所以较为可信。自武王至显王共30世、31王(哀王、思王在位时间过于短暂,难以测算,不计入),而自周显王三十三年起,六国次第称王,《左传》此语当指是时。显王卒于公元前321年,自此上溯700年,为公元前1020年,再加上定鼎以前的成王、武王之年,则西周积年约270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本报告
作为严谨的学术工程,还揣测古本《竹书》的书写或有误,认为二百五十七年或是二百七十五年之误写。最终依据其他材料拼凑,夏商周断代工程断西周积年为二百七十六年。
古本《竹书》是西晋初出土的战国时代魏国的史书,其中记载:“自武王灭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史記周本紀》集解、《通鑑外紀》引书基本相同。依此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上推257年,则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哲认为,此误源自古代引书者多阙文字,丢掉了“成王定鼎洛邑”那部分文字。
竹书纪年 书影
今本《竹书》所记,和古本不同,且比古人引书齐全。
其云:“武王滅殷,歲在庚寅。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王国维先生疏证此条史料认为,此「二百八十一年」,與古《紀年》不合,乃自幽王十一年逆數,至其前二百五十七年,以此為成王定鼎之歲,以與古《紀年》之積年相調停。蓋既從《唐志》所引《紀年》,以武王伐殷之歲為庚寅,而共和以後之歲名又從《史記》,無怪其格格不入也。余疑《隋志》所引堯元年丙子,《唐志》所引武王十一年庚寅,皆歷家追名之,非《紀年》本文,蓋雖古《紀年》中亦多羼入之說也。
周武王克商
然哲以为,今本《竹书》中夹杂西晋学者整理竹书后对西周积年问题考证后的结论,是有很大学术价值的。且已经给出了几近正确的西周积年,乃至周武王在位年数,唯后人不识尔。
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西晋学者作了整理。武王灭商代殷,史官惯例是认为,武周王朝的建立者是武王,而不是文王,故有“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之说。
成王定鼎中国
哲理顺下今本《竹书》所述,西晋学者是将周武王元年定在己卯继位之年(此为文王去世年),实际是周武王十一年伐殷,岁在庚寅。次年三月初一甲子日(哲考证所得周武王克商年日在公元前1050年4月11日)灭商,武王滅殷,实在辛卯年,不在庚寅年。(此为西晋学者之误)。
(灭殷后)二十四年,歲在甲寅,(成王)定鼎洛邑(此为成王十八年)。此年距幽王灭国为二百五十七年。自武王灭殷始算,则周得国共二百八十一年。自自武王元年己卯继位年,至幽王庚午,则有二百九十二年。
以哲所定毛氏西周断代年表,则成王继位在公元前1044年,至甲寅年定鼎洛邑,此年为成王18年。自武王灭殷至成王定鼎合计有24年,则去成王在位十八年,得武王在位实为6年。以灭殷后一年为武王元年,则武王在位为5年。
毛氏西周断代年表
可见今本《竹书》已经给出了武王在位的确切年数。古本《竹书》散逸已久,今所见乃后人辑轶而成。奈何今人信古本《竹书》而摒弃今本之说,以至武王在位年数至今纠缠不清。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出自《晋书束皙传》,此说亦是两晋时期学者普遍看法。我们在讨论这些史料时,要站在当时学者的立论基础上,而不是以后人理解的周受命概指文王受命。
哲往昔已考证论定周穆王元年在公元前962年,以公元前1061年武王继位为周元年,至于穆王元年恰百年。可见,古人是以武王得天下为周受命,而非文王受命以算。自武王灭殷始算的话,哲所定西周积年则为二百八十年,与今本《竹书》接近,仅差一年。
从以上推溯和今本《纪年》相互校雠,目前哲所拟定的"毛氏西周断代年表",自周穆王以上基本可以确证无误了。且证明今本《竹书》基本上是可信之史料,唯有些小差错尔。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