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居民储蓄排名:京沪月存超两千,山东四成皆储蓄

山川网: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拉动内需,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而伴随着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各地区间的居民消费情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细微变化。

31个省市中,哪些省市居民收入最高?哪些省市居民消费最多?哪些省市居民最爱攒钱?哪些省市居民每月结余的钱又最多?我们一起来看。

31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从各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省份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份榜单中,上海和北京收入水平遥遥领先,其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突破5万元大关。
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92元,实际增长5.9%。北京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41元,实际增长6.7%。这两地也是前三季度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俱乐部”成员。
浙江(38546元)、天津(33642元)、江苏(31420元)、广东(30755元)属于第二梯队,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31省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排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综合全国31个省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仅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湖北这9个地区超过了全国平均线。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这里我们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近段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提升明显较快,进而影响了人均消费支出的实际增长速度)。
如果我们把前三季度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进一步平均分配到对应的九个月中,就可以得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月均消费支出为1718元。这个数据,相比之前我们历次推送的由各家招聘平台统计的“平均月薪”,显然更具有全国参考性。
不过即使是1718元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也并非全国所有地区均能够达标。综合全国31个省市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仅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湖北这9个地区超过了全国平均线。

31省市居民人均储蓄排名

官方层面发布的前三季度居民相关数据,基本就主要涵盖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人均消费支出)两个维度。但是通过以上两个维度,事实上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对于一个普通居民而言,每月的平均收入减去平均支出,就可以得出一个平均结余。而在民间,我们更习惯于将这种结余称之为储蓄。
31个省市之中,人均收入排名与人均支出排名在大体上是呈现正相关分布的,但是具体的排名却也不尽相同。有些省市收入排名高于支出排名,具有更为良性的储蓄习惯;有些省市支出排名高于收入排名,存在储蓄不足的情况。凡此种种,都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纵观上述这份前三季度31省市人均月储蓄排名,京沪二城的优势依旧是十分明显。二城继续延续了在上文的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两项榜单的冠亚军名次,成为全国唯二居民月均储蓄额超过2000元的地区。
京沪之外,浙江、江苏、山东、天津、广东、福建六省市位于人均储蓄水平的第二梯队,对应地区的居民的月均储蓄平均值位于1000~2000元之间。其中,浙江省得益于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在收入结余上表现十分突出。
而广东省因为较为突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收入差异,最终的全省人均月储蓄额,处于东部沿海省份中排名相对靠后的位置。
同时,我们应该特别留意的是,这份榜单中排名后十位的省市(由于倒数第十位的前后省市数据很接近,我们不妨进一步放大到月均储蓄额小于600元的省市),它们分别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黑龙江、贵州、西藏、云南、吉林、湖北、四川、湖南、河南。
在上述13省市中,东北2席、中部3席、西部8席。过去这些年的中西部经济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东部间的差距依旧十分巨大。
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整体的收入水平提升本身还十分有限,但是与此同时近几年伴随着房价、物价和其他各项生活成本的快速提升,当地普通居民的月均储蓄水平甚至不足500元。换而言之,一个居民一年到头平均能够存下的钱也不过是五六千元,在应对未来潜在的各项未知风险时,无疑是微不足道、杯水车薪的。
对于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而言,稳定房价,稳定物价,是压倒一切的所在。近几年少数中西部城市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房价和物价与当地平均收入不匹配的情况, 事实上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说当下在东部许多经济发达城市房价明显过高,普通人已经难以承受不得不向中西部转移的话。那么当中西部地区也迅速步东部地区后尘之后,艰巨的生存压力对于许多年轻人的未来无疑将是避无可避,无从选择的。

31省市居民人均储蓄占比排名

居民为什么会存不下钱呢?多数人的直观理解无非是收入太低,每个月完成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后已经所剩无几,稍加消费就可能入不敷出,甚至需要负债。

而在上文中的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支出和人均储蓄等相关排名中,东部地区均大幅领先中西部地区的数据结果上,似乎也能对上述观点加以印证。

但事实上,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除了受到客观的硬性条件,如当地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物价水平综合影响外,各地居民的主观消费观念同样对最终的消费行为影响巨大。

如果我们将上文中31省市的人均月储蓄数据,除以对应的人均月收入情况,就能够得出各省市的人均储蓄占比收入的情况。这一数据,可以较好地反应全国各省市居民谁更愿意储蓄,或者说是更会“过日子”。

我们惊讶的发现,在储蓄占比收入的排名上,在全国31省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榜单上都只能排在中游的山东省,却“意外”的排到了第一位。且人均储蓄占比人均收入高达41.2%,也就是每个月超过四成以上的收入都被用于积蓄。

2019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的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684元,这一数据的可靠性我认为十分之高,是综合了山东各线城市的城市乡村居民的真实水平。在全国31省市中,山东省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第一大省,排在第8位。福建、辽宁则分别第7、第9位。

而同期山东省的人均月消费水平则为1579元,排在全国31省市中的第13位。同期排在山东排名前后的是第12和第14位的湖南、海南。

这时我们发现,山东居民之所以人均月储蓄率全国最高,其诀窍正是依靠全国中等偏上的收入,结合全国中等偏下的支出,最终获得相对较高比值的储蓄。

如果不加一个宏观背景的限定条件,那么较高的储蓄率或许难说是好是坏。但是,在中国经济增速全面放缓,居民资金杠杆率不断走高,就业压力持续性加大的前提下,山东省的高储蓄率无疑就是最稳妥的避险方式。

而就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而言,人均月储蓄率在30%以下的省市,我个人认为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很有可能在遭遇更困难的经济形势时,出现个人及家庭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这点对于存在较大额车贷房贷消费贷的个人和家庭,尤为重要。

从2019年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来看,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四川、贵州、云南、天津、安徽、海南等14省市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所以对于以上地区的普通居民来说,当下我最大的建议是审慎消费,降低杠杆,排除风险。如果单纯从消费的维度讲,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存在消费过热与超前消费较为严峻的问题,对应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年轻人要加倍注意。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人均消费排名 丨 15省市前三季度GDP 丨 银西高铁 丨 2019年秋季城市薪资 丨 2019年胡润百富 丨 27省市旅游收入 丨 国庆铁路大数据 丨 2019毕业生成长指南 丨 民间地铁神规划 丨 城市群旅游 丨 瞪羚企业排行 丨 乡镇竞争力 丨 21城市群 丨 蚌埠入群 丨 东北经济转暖 丨 城市高等教育实力 丨 粤苏地铁争霸 丨 普通地级市十强 丨 18大自贸区 丨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丨 房地产依赖度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上半年GDP三十强 丨 地方财政收入 丨 江苏全域一体化 丨 多城杠杆率超100% 丨 上半年25省GDP 丨 苏南模式和江苏未来

人文: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