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钟才||父亲的烟和茶

父亲的烟和茶

文/郭钟才

教书的父亲一生与两件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抽烟,二是喝茶。

旱烟苗

父亲抽烟抽的是旱烟,抽旱烟有两个好处:一是过瘾,二是省钱。抽纸烟得买,抽旱烟可以自己种。种旱烟简单,省事。先在一小块地里下籽漫秧,待秧苗长大些便可移栽。旱烟对地质的要求不高,房前屋后均可。我家的院子里有的是被日本人火烧后留下的废墟,捡去烂石砖头,利用一个阴雨天移栽进去,不需施肥、浇水、锄地,只需过段时间将长出的旁头掐掉,旱烟便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秋天割倒、晒干,用切草刀切成小段,在碾子上碾碎,便可吸用。父亲到了晚年,自己经济宽裕了,又有儿女们逢年过节的孝敬,完全可以抽纸烟了,但他还是改不掉抽旱烟的习惯。说是纸烟过不了瘾,只有客人到来时才陪客人抽抽,或者是出门时图方便才带上几盒。

烟锅和烟袋

父亲抽烟用的是烟锅。长长的烟杆,铜锅子,玉石嘴。配套的设施是:一个布烟袋,一个烟灰钵。烟袋是母亲缝的,荷包型,下大上小,松紧束口,很精致漂亮。烟灰钵是一个祖传品,檀木根制作的,油光滑亮,一看就有了年头。有一次,一个过路的客人看见了,说是文物,很值钱的。父亲也没在意,以后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父亲抽烟高兴时抽,烦闷时也抽。而且烦闷时抽得更厉害,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文革时期“清理阶级队伍”,因父亲年轻时参加过牺盟会,入了党,参加了抗日活动,并且受党派遣当过国共合作时期的编村村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领导),后来因病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段历史本来是很清楚的,但运动当中偏要拿出来做文章,要将他作为旧政府人员清理。每天让他写检查,到毛主席像前低头反省。父亲这段时间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是少言寡语,满脸乌云,整夜整夜地抽烟,不睡觉。我们全家人也都为父亲提心吊胆,不知会有怎样的结局。因为当时已有好几位在旧政府任过职的教师被开除回家了,甚至有投河自杀的,有悬梁自尽的。但我们相信父亲,相信他是无辜的。好在到了运动后期,父亲终于被“解放”了。有领导告诉他,是当时在保德当县委书记,建国后当过甘肃省纪委书记的黄恩民为父亲作了证,说我父亲当编村村长是他派的,历史清白,没问题。于是笼罩在父亲心头的乌云终于散了,他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此时的父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人坐下来和他聊天,他便一边津津有味地抽着旱烟,一边向人们说道老黄。说他和老黄当年的相处的经历,说老黄虽是工农干部,文化不高,但为人正直,一身正气,是共产党的好干部。1983年,县里编写县志,将历史上在保德工作过的老同志都请回来征集资料。父亲听说黄恩民回来了,急忙跑去拜会当年的老领导。虽然分别已有近半个世纪,但两人一见就都认了出来,父亲含着眼泪感谢老领导为他作证。两位当年的老同事、老朋友说起往事,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旱烟叶

父亲还有一次抽闷烟是与我有关的。文化大革命到了1969年,学校复课闹革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村里成立五七学校,相当于小学加初中。学生上六年级不能直升,由贫管会选拔,我由于家庭成分高,被拒之门外。当时我只有14岁,没有学上怎么办?生产队的农活又不会干,只好背起个粪篓去拾粪。我们村里紧靠着一条公路,是土路。那时候公路上汽车少,牲口多,经常有牲口在路上拉屎。我便整天在公路上搜寻,一旦发现目标,就飞也似地奔了过去,生怕被别人抢走。看着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儿子整天追着牲口屁股跑,父亲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但他回天无力啊!那段时间,他的烟明显抽得多了,而且是一个人闷闷不乐地抽。晚上我们睡起一觉来了,他还在抽。

这样过了一年,形势发生了些变化,极左思潮有所扭转。一位新来的校革委会主任(相当于校长)说“老子还能当校长,儿子就不能念书了?”经他和贫管会的领导多次协调,终于允许我上了学。父亲紧锁的眉头从此展开了,虽然照样抽烟,但我从他那吧嗒吧嗒的抽烟声中听出的,分明是舒心、愉悦。

父亲的第二个爱好是喝茶。有客人时喝,自己一个人也喝;饭后喝,工作之余也喝。一个人喝时随便,在一个大茶缸里泡茶即可。有客人时讲究,需在炕上扣桌,桌上放茶壶、茶杯。父亲与客人盘膝而坐,边抽烟,边闲聊,边品茶。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他们旁边听他们天南地北地闲谈。随着缕缕茶香飘起,保德的名人轶事,历史掌故便娓娓动听地道了出来。陈奇瑜车厢峡困住李自成,康熙爷微服访保德的故事以及故城梁和故城村两座古城的传说就是那时听的。

砖茶

父亲喝茶最初喝得是砖茶(红茶类),形状像砖,坚硬无比。喝时用刀刻下一小块,放入茶壶,冲入开水,稍待片刻,即可饮用。砖茶可反复冲泡,且泡到无味时,还可下锅熬煮后再饮。父亲到晚年时,市场上卖的茶种类多了起来,人们的经济也好转了,儿女们逢年过节都给他往回买。这时候,他喝的茶变成了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大红袍、云南普洱之类。父亲拿这些茶慢慢地品尝,从苦涩中品出了余香,从清淡中升华了境界,一如他坎坷曲折、淡泊宁静的人生。父亲一生两次参加工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是当学校领导,还是当普通教师,他都一样的恭谨勤奋,无怨无悔,不跟风,不附势,凭自己的良心,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工作。记得60年代中期,已逾知命之年的父亲从县城学校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局里苦于不好安排他的工作,而他却向局长主动请缨,到偏僻山村当小学教师。一卷铺盖,50里山路,说走就走。那种坦然,那种超脱,我想也许就是父亲从茶道中悟出的境界。

茶壶

喝茶与抽烟都与心情有关,但又同中有异。抽烟是心情越差越抽得凶;而喝茶则是心情越好越喝得香。人常说:郁闷的时候,拎一袋烟墙角独抽;开心的时候,泡一壶茶与友共饮。我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父亲心情最好的时候,我们家从政治“另册”中被解放出来,儿女们都有了高考的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工作,父亲本人也从退休转为离休。头上的乌云散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的父亲喝茶的次数自然多了起来,且喜欢边喝茶边给我们讲他30年代跟着共产党搞抗日救亡的事情,讲他们当年的老领导黄恩明、孔繁珠、焦克显的故事。讲到尽兴时,还会哼几句当年的抗日歌曲: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

有时也会哼几句晋剧《打金枝》中的《劝驸马》:

我的女不拜寿是她无理,

你不该吃酒带醉,怒气冲冲,闯进宫去,

拳打脚踢,招惹是非。

······

虽然拿捏得不准,常跑调,但我们爱听。那种氛围,那种情调,那种弥漫着茶香的温馨,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

附图:

父亲生前在太原留影

作者简介

郭钟才,山西保德人,退休教师。采菊望山、含饴弄孙之余,偶有诗文发表。著有《闲云斋随笔》。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八景

郭钟才||人口咏叹调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

(0)

相关推荐

  • 父亲的待客

    父亲总是特别忙,学校老师领导,外面朋友同事,还有那一两个小时的电话. 他有一套自悟的人生哲理,他总教育我哥和我,甚至有时还"教育"我奶奶. "出来混,迟早要还." ...

  • 那个抽旱烟的老汉

    若要问南何村谁的烟瘾最大?那必然是何茂民老汉莫属. 每天早上,何茂民家的街门"吱呀"一声最先打开,随后就传来由近及远厚重的脚步声,不用说,必然是他挑着两个竹笼去南坡了.天麻麻亮的时 ...

  •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连载15: 盐池吃烟琐记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                                       ...

  • 庄稼户们的集市

    庄稼户的集市 文/张会民          秦岭北麓的一处集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雷打不动地会热闹起来.那些常年在山里刨食的庄稼户们,肩扛背驮着门前屋后的自产物品,一溜一窜地沿着早已熟悉的小路,迫不 ...

  • 淮滨地区民国时的卷烟厂和建国初期的烟店

    抗日战争期间,乌龙集一带即有"淮滨镇"一称.民国时的淮滨地界,兵荒马乱,在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致使地方工业长期落后.不仅农村民不聊生,而且城镇也萧杀凄凉, ...

  • 我抽了个时尚

    我抽烟的时候特别早,早到很多人还不抽烟. 说不抽烟,其实也是不抽纸烟,在改革开放前,农村抽烟的人大多抽旱烟.家乡江对面的农村都有种旱烟的历史,很多人家种旱烟是自用,也有拿过江卖烟叶的. 相对于纸烟,烟 ...

  • 郭钟才||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再忆父亲

    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 --再忆父亲 文/郭钟才 我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的烟和茶>在微信平台发表以后,收到不少网友的点赞.评论.一位网友的评论是这样写的:"我曾有幸近距离接触过郭 ...

  •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文/郭钟才 1998年4月,我到山西省教育学院参加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顺便看望了我五寨师范的语文老师,当时的省教院训诂学教授苏仰光.当时的苏老师已年届古稀,但看 ...

  •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文/郭钟才 出保德旧城南门,过南关街,然后向北行二三里,便是被当地人称作的"五通碑梁".其得名缘由是此地曾矗立着五通古碑,高大雄伟,气势壮观,可惜在十年浩 ...

  •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文/郭钟才 孙子的书柜 星期天帮助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整理课外读物,发现小家伙读过的书已经有了好几百册,在他的小书柜里放不下了,需要将一部分相对的"旧书"打包入库, ...

  •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据各县.区.市志书整理) 文/郭钟才 县名是县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来历,或依历史事件,或据地理特征.涵盖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在 ...

  • 郭钟才||情寄雁门关

    情寄雁门关 文/郭钟才 最早对雁门关的了解,是幼年时读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 ...

  • 郭钟才||曲阜朝圣

    曲阜朝圣 文/郭钟才 曲阜"三孔"万仞宫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人们对孔子有了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儒家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一)——橘子洲头话“朱张”

    湘游杂记(一) --橘子洲头话"朱张" 文/郭钟才 高考结束,学校组织教师暑期旅游.线路分两条:一条是四川九寨沟,一条是湖南张家界.我选择了湖南线,与诸位同事及配偶于7月1日乘机出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文/郭钟才 凤凰古城是我们这次湘游的第二站. 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古城位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