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老人冬日睡觉注意
因老人气血已虚,肌表不固,易受外感之故。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冬夏,睡卧时带肚兜对于保持腹部暖和是必要的,以免睡时受寒,引起腹痛、泄泻等病。
老年人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过去认为,睡眠是人体的被动过程,大脑活动疲劳了就想睡,老年人因为大脑和躯体各种功能活动都减少了,所以,需要睡眠的时间也就会短些。而近来有关睡眠的研究认为,大脑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与大脑内某些特定结构以及化学递质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其共同作用使人的睡眠与觉醒周期性地交替进行。睡眠和觉醒都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睡眠不仅能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因觉醒时的消耗而得以恢复,以保护脑细胞的功能,在睡眠状态下人体还会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血压和体温下降,呼吸和心率减慢、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这对调节和维持人体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有关睡眠的研究认为,人需要多久的睡眠时间与每个人先天和遗传的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工作性质、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有关,有着个体差异,有的人需要多些,有的人则少些,只要醒来自认为“睡足了”,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就行。据统计,成年人绝大多数每晚睡7~8小时就行,但有的人每天睡6小时甚至更少也可以,而另一些人则需要睡10小时以上,都属正常。因此,不可能勉强定出一个睡眠时间的标准。尤其要指出的是不能说老年人的睡眠时间都会比年轻人短些,要依据老年人自己的习惯和需要而定,以“充足”为妥,睡眠不能欠债。事实上,多数老年人在70岁以后,平均睡眠时间都需要9~10小时,而不是更少。老年人因为神经调节功能和免疫能力减弱,加上躯体老化,耐受力差,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增多,如没有充足的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必然更大。老年人因大脑抑制过程占优势,容易打盹小憩,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能补偿睡眠的不足,有益于健康。
因此,老年人更应重视睡眠卫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睡眠环境,白天也应适当活动、合理饮食、定时作息,使晚间获得充足的睡眠,这对老年保健是很重要的。
过分安静对老人有害传统的观念是老年人宜静不宜多动,大多数老年人也确实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正由于此,许多家庭都让老人单独住在安静的屋子里。当孩子们到爷爷、奶奶的居室去玩耍时,父母常把孩子拉回来,并嘱咐说,不要到爷爷、奶奶那去闹!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老年人虽然喜欢安静,但并不宜过分的安静。让老年人长期生活在极度安静环境中,对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些“与世隔绝”,与寂寞为伴的老人,会变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待人冷漠,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易患心身疾病和其它疾病。
这并不奇怪,因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许多声响对人类的健康是有益的。这不仅包括潺潺的流水声、松涛的呼啸、鸡鸣犬吠和百鸟呢喃,也包括优美的乐曲和亲人们那亲切的话语……这些音响对人们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有益于稳定人体的内环境。老年人也和一般人一样,需要这些良性刺激。古人早有“听松涛、闻溪水”可延年益寿的说法。特别是,儿孙们在老人的面前,能经常与老人聊天、谈心,给老人唱唱他们愿意听的歌曲,说些愉快有趣的见闻,无疑,这对老人的心身健康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