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经济”如何激活?看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唤醒偏远山村
谁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个只有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空心村、穷山沟,村里一半房屋无人居住,屋顶坍塌,墙面剥落,破败不堪。
朱家林的巨变,要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说起。今天地道农旅·地道君就要带你走进这个“世外桃源”,看看这片偏远山村是如何被唤醒的。
一、朱家林概貌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沂南县岸堤镇西北部,距县城约32公里,总规划面积4.3万亩,覆盖23个自然村,总人口1.6万人。
项目由政府引导、创客引领、综合规划、多主体参与,以本地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为基础平台、“创新、三美、共享”为发展理念和总体定位,搭建起的人才返乡、资本下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
这是山东探索的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的建设经验也成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个标杆示范。
三、朱家林的决胜关键
1 “众人拾柴”,人的回归
在乡村振兴当中,人才振兴是重要的一环,虽然资本可以下乡、产业可以汇聚,但支撑乡村运转还要靠人。
灵魂人物 宋娜,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朱家林生态艺术社区总设计师。关于选择朱家林,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要从一个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村开始?而宋娜认为有资源的村庄,可能资金进来或者外力整合之下,很容易盘活;而她坚定要去做的是,帮助全国更多像朱家林这样没有任何资源的乡村活下来。
核心引力 吸引人来居住和生活,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借乡村生活的智慧,才是吸引人回归偏远乡村的核心引力。在这个价值取向下,田园综合体在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田园社区的概念,非常契合朱家林的建设需求;另外,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浪潮,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农民参与 朱家林坚持共建共享,根据村里群众不同技能、年龄、体能情况,成立建筑施工、物业保洁、环境绿化、果蔬种植、手工民俗等31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让当地全体农户都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强化“园区+村居+群众”利益联结,适时推出了信用考核制度。日常村务中,让村民参与讨论,强化了村民主体意识。从建设到运营,给乡村长久发展带来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形式。
筑巢引凤 政府到位不越位,根据产业方向搭建平台,培养创客。政策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创客公寓、田园客厅等创客创业服务设施,打造生态艺术社区,配合创业初期免土地使用费等政策,为创业人才提供完善良好且进入成本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构建科技支撑、智慧管控、乡建人才培训、合作研究、乡村治理创新、电商物流等6大平台体系,为招商项目发展提供综合服务保障。
2 “五风”营造,古而新现
如何让村民拥有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又不觉得失去了原本的家园,还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高的精神需求,朱家林在乡村更新上,强调了乡村“五风营造”,在“旧”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
风貌 在“旧”的建筑空间置入“新”功能,赋予旧建筑新的生命力。例如,民宿大院在功能植入和空间营造上融合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材质、建造手法则沿袭民居的做法,以垒石、红瓦为主,充分表达对地方风貌的尊重和传承;街巷保持着传统村落的尺度,大大小小的邻里空间串联在人行巷道中,成为聚落里的公共场所。
风物 将富有当地特色的作物、民俗、手艺,送进课堂学习,端上桌面体验,放进橱窗展示,装进口袋带走,为村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游客充分体验地域特色,地方特色传承和发扬。还把原始乡土文化的二次创造,形成当地土特产品的文化符号,通过改造外观包装,让‘土’货转‘洋’,例如一幅手绘图画,印制到最普通的茶具、陶罐等器具上,能让农村最常见的物件身价倍增。
风情 街区业态涵盖农创、乡创、文创等多方面的复合体验,有文创商店、手工作坊、乡村集市、餐厅、自然学校。
风味 保留原有农地,柿子、小米、萱草等用文化的方式来做农业。其中,都市村庄集约布局餐饮、住宿功能。以“田园风”为特色的生态餐厅以“绿色”为理念,食材来自于自种自养的自有农场,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绿色消费产业链,确保每一位食客舌尖上的安全。
风俗 开展朱家林山会——送出了一份寻找年味的新春之礼,以山会为引子,向外界展示朱家林的风貌、风物、风情、风味。
3 “六次产业”,自我造血
规划布局 为了进一步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朱家林整体规划布局成“二带二园三区”——“二带”是小米杂粮经济产业带和珍珠油杏、木本油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带;“二园”是创意农业园、农事体验园;“三区”是田园社区、创意孵化培训区和农村电商仓储物流区。通过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
深度融合 朱家林的定位是——有社区、有产业、有旅游。其中,以旅游的标准完善基础建设和业态布局,让旅游成为带动人流下乡的主要因素。引进多个经营主体,众多企业的到来,开启“农业新六产”,使得文创产业、精品民宿、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电商物流等业态蓬勃发展,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地道之见
为偏远山村加载进了田园综合体的乡村发展模式,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唤醒了沂蒙地区“山沟经济”,由这成功的足迹中,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分享给你。
1 人是发展的突破口
没资源、没人、没钱的偏远山村,发展的关键是必须要有个人或当地政府具有坚定的发展决心去推动,而这个人得有情怀、有想法、有魄力、有资源。
但往往很多村子因为常年的人才流失,缺乏这么一个带头人推动,那么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就要充当牵头的作用,去挖掘、引进、培养发展乡村的能人、异人,组建乡村的人才队伍,支撑乡村的发展、运转。
挖掘人才 先摸清家底,通过探访、调查等方式,了解村里群众资源及能力,然后对人才进行归纳,在建设的过程中,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能力。
吸引人才 引进人才,先要扫除“拦路虎”,完善偏远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让山村“进的来”,还要配套适合生产、生活的环境及服务;另外,利用相关政策性的补助,例如创业初期免土地使用费,吸引一批有能力的高知识分子进入乡村,对乡村进行“输血”,给乡村带来先进的想法和技术。
培育人才 做好人才“招徕”工作,还得做当地民众“接受”工作,鼓励并组织当地村民参与合力共建,利益共享,从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让当地村民感到“被尊重”;另外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太多特长的村民来说,应该“由能带弱”,给村民补充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能力的提升,实现从对乡村“输血”到乡村“自我造血”。
2 顶层设计是方向盘
资源缺乏、条件不好的村子,不是一股脑地开发和建设,这样很容易浪费资源,又破坏乡村的环境。所以,必须先进行顶层设计,为村子发展握住方向盘。
找准发展方向,一是从外部的角度,去看国家及地方政策的风向,项目的定位成为政策落地的样板,便能获得更多政策性的扶持,满足基建等资金投入较大的需求,以及更多的政策制定来推动项目的发展;二是从内部角度,明确乡村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以村民、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发挥乡村的内生力,又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