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灭了汉朝,为什么放弃了?
冒顿是匈奴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单于,在他的统治之下,匈奴达到了鼎盛。冒顿是头曼单于的长子,而头曼又是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就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头曼也将匈奴各部落统一到自己麾下,建立起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但那个时候的匈奴在头曼手中远没有后来在儿子冒顿手中强大,当时匈奴东边是东胡,西边紧邻着月氏,这两个国家头曼都不敢惹。
其实头曼并不喜欢冒顿这个儿子,而是宠幸年轻阏氏(王后)与她生的幼子,并且还有让这个幼子继位的打算。这就如同刘邦犯的是同一个毛病,刘邦差点就废了太子刘盈而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头曼为了传位于幼子,只能将冒顿除掉,于是他便玩了一招借刀杀人。
当时匈奴与月氏派遣人质的做法,这与战国间互派人质的目的一样,就是双方和平相处的一个信物。可是头曼把儿子派到了月氏之后,又立刻对月氏发起了攻击。月氏发现头曼单于不讲信用,于是就要将冒顿杀掉。冒顿这个人比较精明勇敢,他知道匈奴攻击月氏意味着什么,所以便偷了月氏一匹宝马,一口气逃回匈奴。
游牧民族也崇尚英雄,头曼见儿子大难不死,很是钦佩,于是便让他统领一万骑兵。而冒顿渐渐知道了父亲攻打月氏的用心之后,便对他产生了仇恨。后来在一次围猎时,冒顿指挥训练有素的士卒将父亲射杀。之后,冒顿又将父亲的阏氏及幼子,以及不原服从自己的大臣们统统杀掉,然后坐上单于的位置。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
冒顿是一位有作为的单于,且有勇有谋,他成为单于不久,便开始扩展匈奴的势力范围。向东吞并了东胡,向西击溃了月氏,向北征服了若干弱小国家,向南则占据了河南地(河套平原一带),也就是曾经被秦将蒙恬驱离的那片土地。这时候,中原正陷入秦末大起义及楚汉战争的混乱,所以也无暇顾及匈奴在西北的势力扩张。
所以,等到汉朝建立,匈奴已经成为了草原霸主,而汉朝刚从战争中挣扎出来,国蔽民疲,还不具备同匈奴抡开膀子对打的力气,这也是后来刘邦选择用“和亲”睦边的根本原因。因此,刘邦称帝之后,也没有对匈奴用兵的打算,而是采用积极防御的策略。这样一来,就有了韩王信驻防马邑,从而爆发了汉匈冲突的契机。
汉王信是刘邦封的“八大异姓诸侯”之一,最初建都于中原腹地颖川。后来刘邦认为韩信王的封国并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反而对自己造成“卧榻之侧”的威胁,所以他便让韩王信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建都。晋阳毗邻匈奴边境,这样一来,韩王信就发挥了防范匈奴的作用。可是没过多久,韩王信主动要求到马邑建都。
马邑是汉朝的边关门户,于匈奴更靠近了一步,对于韩王信此举,刘邦是持欢喜态度的。可是韩王信到达马邑之后,冒顿单于便率兵来攻。要说韩王信在秦末及楚汉战争中也是战功显赫的人物,但结果却被匈奴打的毫无反手之力,只能频频求合。同时,还急匆匆向刘邦发求救信号。
对于刘邦来说,国内的局势非常复杂,最为棘手的就是异姓诸侯问题,就在前不久,他刚把楚王韩信的封国搞到手,再往前就是燕王臧荼也被他解决掉了。但是两个异姓诸侯的覆灭,对于其他诸侯是一个警觉,所以刘邦存在被他们联手围殴的风险。
因此在这种局势之下,刘邦更不希望诸如匈奴这样的外部力量捣乱。再就是,秦朝有蒙恬大败匈奴的先例。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之下,刘邦不仅要发兵支援韩王信,而且动静要搞到最大。既起到震慑异姓诸侯的作用,也要大挫匈奴锐气。于是,刘邦一出手便是32万大军。
而正当刘邦准备率军出征之时,韩王信却投降了匈奴,这样一来战争的性质就由救援变成了收复失地。关于刘邦北征匈奴的战争过程,史书上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一步跨到白登之围,以刘邦被围七天七夜结束。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要比司马迁的《史记》略微详细一些。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率一万多骑兵驻扎到了广武,刘邦则一路北上,先在铜鞮县击败韩王信的部队,之后又到晋阳击退匈奴左右贤王。这时,刘邦听说冒顿单于率主动驻扎在代谷,于便产生了前往一战的冲动。为什么说刘邦是冲动呢?因为冒顿诡诈,故意示弱,用“透敌深入”之计引诱刘邦,而刘邦却没有识破。
而刘邦已经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带领着先头部队杀向冒顿,30余万主力均被远远甩在了后方。结果,就出现了被40万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一幕。事后来看,当时刘邦根本不知道冒顿单于埋伏了那么多兵马等他上钩,要不然力量如此悬殊之下,他怎么可能轻易涉险,再说刘邦经历那么多的实战考验,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关于刘邦脱险的经过,说是采用陈平之计,以大量金银珠宝外加恐吓(冒顿单于会喜欢上中原女子,令阏氏失宠)的方式,打动了冒顿单于的阏氏。于是阏氏便向冒顿吹枕边风,说汉朝皇帝受神灵保佑不是随便能杀的,言外之意,杀了刘邦,冒顿会遭天谴。另外,阏氏还说,即便杀了汉朝皇帝,也占领不了汉朝的土地。冒顿听后,同意放刘邦下山。之后,双方撤军。
如果安当时的形势,冒顿确实具体杀刘邦的条件,然后趁势挥兵南下,灭了汉朝。那么,冒顿单于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实际上,杀刘邦,灭汉朝,只存在于理论之上,很难变为现实。
一、冒顿单于能不能吃掉刘邦,心里没底。
对于刘邦来说,冒顿以逸待劳,置强兵于暗处,所以他才被蒙蔽。而对于冒顿来说,汉军劳师远征,早就暴露在了明处。所以,冒顿是知道刘邦带着32万大军来的,而且就在他不远的身后,或者早就隐蔽了起来,专门趁他不备,发起攻击,而刘邦不过是一个诱耳。
况且,之前与冒顿约定一起攻击刘邦的韩王信部将王黄曼丘臣都没有露面,这会不会是他们又已经归顺了汉朝,转而联手对付匈奴呢?因此,冒顿单于虽然围住刘邦,但对下一步的行动又举棋不定起来了,这可能就是他没有动刘邦的原因。
二、冒顿与刘邦拼不起。
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物质及人口资源双重匮乏,而汉朝方面并存在这方面的短板。如果双方决战,汉军折损一半,也在承受的范围,而匈奴方面如果有一半士兵被灭,那将是他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全民皆兵,尽管“控弦之士”有40万之众,但那是冒顿的全部家当。所以,冒顿赢起输不起,不会轻易决战。
汉文帝时期,投降匈奴的宦官中行说曾提醒匈奴单于说,匈奴全部人口都不抵汉朝一个郡多,打人口消耗战,将是我们的灭顶之灾。另外,战国时期,赵将李牧于雁门关全歼十万匈奴骑兵,致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冒顿率40万大军,意在向汉朝示威,并不是决战,目的是让汉朝心存忌惮,不敢轻易发难于匈奴。
三、冒顿打下汉朝,也占领不了汉朝的土地。
首先,冒顿根本灭不了汉朝,原因很简单,他集结大军的目的只是在边境立威,如果接下来实施灭汉朝的行动,纯属临时起意,而不是蓄势发力。我们看一看金与宋朝及蒙古与南宋的战争就知道了,当时金国与蒙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说是吞并宋朝。可是他们在做了充足准备之后,每次都是数路大军齐头并进,也没有一举打跨宋朝,反观毫无准备的冒顿,他怎么可能一口吃掉汉朝?所以,说冒顿灭汉朝,如同痴人说梦。
其次,正如阏氏所说,即便匈奴灭了汉朝之后,也不能占领汉朝的土地,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生活习性、语言风俗都与汉人不一样,所以不用汉朝人驱赶他们,他们也在中原大地上生存不下去。比后来的五胡十六国,鲜卑北魏等,要么昙花一现,要么脱胎换骨。
总之,冒顿单于是一个心思缜密、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而不是一个只知弯弓射大雕的莽夫。所以他也不会如赌徒一样孤注一掷,拿全部家当去和汉朝拼命,而是将战略威慑运用到恰当好处。因此,从汉匈第一次交锋中,足可见识冒顿的精明,他也无愧于匈奴历史上的第一雄主。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