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因诗获罪,被召回长安又写下这首诗,再次被贬,却十分旷达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曾产生过许多璀璨的文化,而贬谪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信奉儒家的读书人渴望十年苦读,一朝拜相,这是文人终身的追求,奈何命不由己,运不逢时。
有些人只能在流放和贬谪中度过,盛名如李白,恬淡如白居易,旷达如苏轼等人也难以逃脱才不称身位,远不达壮志的命运,但是却有一个人带着敏感的神经和旷达的心性,他把历史和实事巧妙的融合,用独具一格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豪的刘禹锡,而那首改变了刘禹锡和好友柳宗元命运的诗正是这首嘲讽当朝权贵写满不甘愤懑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于诗歌而言,绝对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深秋落叶,世人写“万里悲秋常作客”,而刘禹锡则是独辟新路作,写下“我言秋日胜春朝”。世人写贬谪悲苦,刘禹锡写旷达心境,唐代诗人千万余人,唯有刘禹锡能称得上诗豪之名。
他的诗带着言不尽的豪情,他的人带着说不完的不甘倔强,同样是贬谪天涯,柳宗元抱着孤独寂寞的《江雪》无奈死去,而刘禹锡则是将诗情延伸到碧霄,成就诗豪之名。
十年贬谪,重回故地。当年雄心万夫的少年郎成了今日落寞的惆怅客,当年那场君臣共勉的永贞革新已经造成了历史烟云,往日重重,今日种种,无不提醒着刘禹锡失败的结局。
他输了吗?或许,他输了,但是他绝没有输给自己,也没有输给那些今日猖狂的既得利益者,《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写满了刘禹锡的不甘倔强,你们高官厚禄,把持朝政又如何?这还不是我剩下的。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钻营投巧而已。
一个人总该有点这样的骨性,能不平则鸣,能拔刀相助。十年贬谪,变的是沧桑和一路风霜,不变的是当年志在变革的雄心。贬谪我又如何?见不平,我依旧仗义执言,高官厚禄又如何?心不静,我依旧独立独行。
我不会因为遭遇贬谪,而不敢进言。不会因为权贵,而心生不敢。与其说《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改变了刘禹锡的命运,不如说,刘禹锡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始至终,他所遵守的都是内心的秩序,他所追求的也只是内心的平静。从少年苦读,青年得意到中年奔波,亲朋离散,刘禹锡终于在这跌宕起伏的悲欢中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一个人,一首诗,一场梦,刘禹锡在梦中得到了什么?《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看似是刘禹锡又一次的贬谪生涯,倒不如说,从这时开始,他把自己的不甘倔强,少年雄心,中年失意全部融入历史的长河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帝王,尊贵,荣辱,信仰,梦想,这些他年少时苦苦追寻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如此渺小如尘埃,聚合离散,不外如是。他是刘禹锡,一个寂寞却总爱唱欢乐歌的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