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镇建筑关注点

1、首先,从古镇的形成特点来说,现在的古镇以前一般是经历过“”繁荣—衰落“”的过程,古时候的繁荣首先需要较强的生产能力,其次一定是一个地区的交通集散点,那么才会形成繁荣的小镇,随着水运或者其他小镇赖以生存的交通形式逐渐被其他交通形式所替代,小镇们逐渐衰落,从此慢慢淡出历史视线。直到近些年,才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角度,以保护为目的进行旅游开发,如最先申遗成功的西递、宏村等。

其次,我国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限,以东为季风气候区,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分布区,江西境内多山的特点,使其并非农耕文化的起点,而是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移民的结果。农业发展同城镇的形成过程相一致,都是先平原而后山区,由岛状至带状,而后形成区域。中国的小农经济特点,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沿黄河流域形成农业带,人口迁移的动力来源于政权更迭与军事战争。当时最为富庶、人口最众的则是关中地区,黄河中下游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所在地。

在经历了东汉—南北朝时期、唐朝末期、宋朝末期的三次人口大迁徙,大量人口涌向长江流域,江南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和水量丰富,气候适宜,成为迁徙人民的首选之地,而人口的大量迁入,同时赋税的加重,粮食出现短缺,南宋时期,农民开始开发山区,梯田始现于福建,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于是农耕文化由南而北、由东而西,在中华大地播散开来。

2、从江西省本身来讲,同农业的发展相类似,由于发展后期江西省内移民人数已远远超过本地土著人数,因此江西的文化呈现两种主流特点,一种受到北部江南地区影响,一种受到东部福建地区影响。同时,江西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基础,龙虎山、三清山等都是中国道教文化名山,如果说古代社会的凝聚之外力为政治,那么凝聚之内力便是宗教信仰,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道教的兴衰发展在江西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宫观建筑。

3、如同上边筒子所说,现在的江西古建筑呈现两种特点,一种是徽派建筑特征(受安徽影响较大),一种是岭南建筑特征(受福建影响较大),徽派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青砖灰瓦马头墙,以白色与青灰色为主色调,屋脊挑起,整个村落布局因地形就地势,墙线、屋脊线高低错落有致,轻盈跳跃,给人山水画的感觉。

江西建筑的主体就是赣派建筑,除去赣东北和赣南地区之外,赣派建筑遍布江西很多地区,虽然其外形和徽派建筑十分相似,但是设计理念风格不同还是自成一家的。

呈现岭南建筑特征的赣派建筑,与福建土楼在布局上相像,是围合起来的多层楼房,除了圆形之外,在平面上呈现多边形,并趋向方形,院内为公共场所,所围合的建筑为私人场所,起到防御作用,外墙用砖石混建,异常坚固。

需要谨记的是,每种非物质文化及其物质文化遗留都是需要保护发展的,这是人类之所以多样以及世界之所以多彩的原因。

几度改变中国命运的小房子-美庐

歪个楼,我对江西更深的印象是江西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江西人挺有意思,初一接触硬邦邦的,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很可爱,耿直,有风骨。历史上有名的江西人不少,譬如八大山人,我极喜欢他的一张大作

看了这张画,再回味一下陶渊明、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等,就觉得他们的精神气质和八大山人的这只小鸟都好像啊,那圆瞪的眼睛,是不是就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呢?江西人都是一代一代南迁的“行人”构成的,几多离难和坚守最终造就了那眼神中发光的执拗。

汪山土库,本来想用自己上次去拍的照片,结果找了半天才发现居然删除了,只好下了一张。赣派瓦大砖房建筑,这边传统上叫土库!这么讲吧山西的乔家大院有54天井,而它有108处天井,可以想象,它比乔家大院大多了!只所以很多人没听说过,主要是汪山土库在文革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本地又不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来修缮,修着修着没钱了又停工,得笔拨款又继续兴建,一直到零几年才修好对外开放。别说外地人了,本地人都好多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汪山土库地处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距省城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半个世纪,同治年间(1851年前后)建成主体。汪山土库以江南园林建筑、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他家一门三督抚,世代有子弟在朝廷为官,俨然是江西势力在朝廷的代言人,近现代也是英才辈出,各行各业的专家也出了很多,有个印象,好像是家族中不少音乐家,医生,国民党高官。家里200多年前就有钢琴,人家的女儿清朝就留学法国的,不得不感慨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家族啊!

安义古村。个人只是古村镇爱好者,不是专业人士,这个地方是古街镇的商业聚集地,所以说感觉就是清朝时候的一处商业中心,很多当铺,商铺。还有不少小康之家的宅子。记得还有一个绣楼保存完好,木雕精美。

村落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西山梅岭脚下,县城距南昌市区60公里,距昌北机场30公里,距九江市120公里。安义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十大最美乡村之一。古村落群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距今有480余年历史,主要旅游有八大景观、六大遗迹。其古建筑群主要分布于罗田、水南和京台三大自然村,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融古郡风韵与田园风光于一体,是古代意向文化和意向商文化的完美结合。

江西月池熊氏教授村。 江西南昌西南方向约40公里南昌县冈上乡(镇)境内,有一个方圆数十亩的月池熊氏小村庄,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教授村”。在这一方土地上,先后出了300余位中科院院士、博士、硕士、副教授、教授。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熊育钖,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熊大闰,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铝业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熊维平,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光楞,德国马尔堡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光明等,就是从这个“教授村”走出去的。

不过说实话,村里已经没多少古建筑了,只是说人文底蕴深厚,值得探究。

婺源,瑶里这些地方名气太大,就不赘述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很美很清新。有个江氏宗祠,里面好像是101根柱子,据说是金丝楠木,一根价值一个多亿,是我见过的最震撼的祠堂,必须要看。上图片

个人其实没去过纯粹的江西古镇,婺源的李坑、思溪延村倒是参观过,可他们还是属于徽派建筑。不过,倒是去过南昌附近的汪山土库,是个典型的古代地主民居。它占地面积不小,但整体结构相对紧凑,小房间密密麻麻,甚至是密不透光,让人感觉很压抑。

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降临后,我才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土库的设计主要针对江西多雨的气候,所谓的密不透光是为了让土库内的居民可以在倾盆大雨中自由在土库内穿行--四处均涉及了头棚,仿若游廊一般,让我从建筑深处闲庭信步地游走到大门外。

古镇就多是民居了,江西的兴盛时代两宋明清,遗留下大量的古建筑,最多的无疑是古代民居,在中国绝对前五。存世量相当大,古代文风兴盛,经济也不错,目前我了解的基本每县都有几个古村落破败中,婺源属于古徽州管辖,现今划归江西。民居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还有窨子屋,多是天井式结构,穿斗木架构体系,墙倒屋不塌,布局一般是三扇四间,也叫三间过,一明两暗三间房,有些祠堂的斗拱比较奇葩

找不到是哪里的祠堂,放几张一脉相承的湘南建筑,沿袭江西地区的建筑风格,

九江甘棠湖1930

古塔也比较多,解放前一县2-3塔。下面放两个链接,了解的可以自己看。感觉庙宇比较少见。

神兽镇楼。其实这就是在江西一个很普通的小镇的一座庙前拍摄的。和北方官式建筑的很不一样,看起来还蠢萌蠢萌的。

1、小镇的山水格局

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而”形式派“主要就指江西人了,所以在欣赏一个聚落的时候就不得不看它的方位格局。题主要是感兴趣的画可以看一看一些比较动人的小镇都会背山面水。这其实与小气候是有关系的,毕竟你居住的舒适才会有更高的效率。

2、关西围屋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江西客家文化,初到的感觉并不像南方的民居,感觉更加封闭,很像山西的大院,但是不如山西大院有气势。去了以后可以感受它对北方文化的延续,还有对于当地气候做出的变化。

3、婺源一带的徽派民居

这个肯定有很多人都会提到的,看民居不光要看单体建筑,还要看其组合方式。就像下边的街巷,在平遥就不会这么宅。(PS其实没有红色的灯笼会更好,这应该不是这里的传统,可能受了某部电影的影响)

4、雕塑

我没怎么关注过雕塑艺术,就放一张照片略过吧。

江西的古建筑实属少见,佛塔居多,皆为宋式,但后代一定翻修过。例如浮梁古城西塔寺塔,赣州舍利塔,鄱阳永福寺塔,吉安市江仕澄塔等等,大多在都在古城里。

江西的古镇倒是没有去过,但经过近几年的旅游宣传以及网路照片,发现受到安徽与福建的影响颇深。例如婺源,就是明显的徽派建筑,但像遥里古镇,似乎受到福建民居的影响更深一些,运用了很多的石作。

有关雕塑的话,只知道徽派建筑里的砖雕、石雕、木雕都非常著名,江西的话应该也大同小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