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盗窃案再引关注 博物馆安防之路在何方?
事件回顾:当地时间周二(4月17日)凌晨,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被盗,包括玉器,瓷器和黄金制品在内的一系列明清文物被偷走。无独有偶,就在近日,美国密苏里州历史博物馆里一对名叫“圣路易斯市”和“天塔”的19世纪的宝石皇冠被盗,还是工作人员在周一的例行检查中发现。
众所周知,文物自身所反映的考古价值和其自身所隐藏的历史信息无从估量,而这些惊人的价值也似乎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文物失窃、流失、变卖的消息近年来屡见报端。博物馆文物盗窃案件频发,造成国家损失严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当前,博物馆的安防建设迫在眉睫。那么,博物馆安防之路到底如何走呢?
一套成熟的文博体系安防系统,应当包括完善的门禁、报警、监控以及应急指挥等各项系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博场所都具有这些完善的安防系统,并且质量参差不齐,这给文博场所的安保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保安队伍。如果虎视眈眈的犯罪分子准备对某件馆藏文物下手,他们一定会是经过周密部署和计划,而盗窃案也往往发生在黑夜,正是人防松懈的时候。因此,一个好的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实体防范,实体防范则包括围墙、通道、门、窗、展柜等,而技术防范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由于任何一件文物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保护文物不被丢失。同时,也要博物馆内部也要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特别是针对地下挖掘的丝绸、书简类等反应古代手工制造和历史典籍的文物,更要做好光线、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对文物的防损工作。
目前全国的安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基本和国际接上了轨。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安防系统也是一个很完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声音系统,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统一由一台计算机进行管理,标志着我国的安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价段。
随着科技的增强,智能化应用会越来越普及,智能分析可以避免过于依赖人工监控,实现快速响应。通过智能分析,在出现报警信号之时,可以联动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提醒,达到快速响应。其次,单兵设备和平台设备并重,由于保安配备的单兵设备,可以使管理平台的功能分散化和快速化。这些设备原先只是对讲机,现在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替代,具有实时地图显示,图像反馈等功能,中央管理平台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弥补固定安防设备带来的缺陷。
其实,不管是人防、物防还是技防,在正当保护文物不被损坏和丢失的安防系统应用当中,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场所的应用,更不能将建设与管理脱节,只有按照建设和使用统筹考虑,朝着简单、集约、智能、快速响应的方向发展,才能提升博物馆的安防功能。
当前,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将探索建立司法与文物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机制。双方还建议继续加强司法文物保护,丰富司法文物资源,改善司法文物保存状况,管控司法文物安全风险。支持各级司法类博物馆建设,深入挖掘司法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创新展览手段,提升展陈水平,多措并举让司法文物活起来。切实推进文物司法保护,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司法对文物的保障作用。
小结:当前就中国而言,虽然中国博物馆防盗能力已经大幅提高,但是在2017年4月到9月的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中,得到了一组最新数据:国家已经排查各类文博博物馆单位23万多个,共查出各类文物安全隐患2.1万多处,能够立查立改的是950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