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分析:素描派

当我们在绘画分析里面定义某某派的时候,我们都不会涉及政治含义。英语里面这个“派”是school。我们完全没有涉及政治,与“拉帮结派”这个“派”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油画的历史上,西方谈论“派”的时候,跟这些人的相互社会关系,并不是必然相关的。就是“shool”的意思。我们也是一样。中文里面已经用了“派”,就是画派,我们也无意去生造一个新的词汇。

我们分离出一个“速写派”,就是德加。类似的还有一位法国的亨利.图卢兹-劳德雷克。这个人的画看到的不多,但是有类似于德加的地方。我们有机会的时候,会专门做一次关于德加速写派绘画的资料展览。

绘画分析有一个方法叫对称法。比如既然我们分离出了“速写派”,那么就可能可以分离出“素描派”。

我们考察中国绘画的历史,很明显是存在这么一个画派的。这个就是徐悲鸿所代表的的以素描作为基础的国画人物画革新画法。

这个画法最早期的可能要算蒋兆和的《流民图》,成画于1943年。1931年徐悲鸿的《九方皋》也有素描画法的特征,与传统国画的人物画已经有很大差别。1940年的《愚公移山》,人物的描画具有明显的素描结构。解放后徐悲鸿任央美校长,力推素描课作为各种画种的基础课,中国国画的人物画发生了潮流性的转向。以“素描派”作为徐悲鸿school的定性,实为名至实归。

目前对于素描的作用孰是孰非议论颇为激烈,而实际中比如全国美展几乎所有的国画人物都基本上不再是传统古代画法。其中的是非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无意参与讨论。

不过我们分离出“素描派”,再一次演示了绘画分析的常规应用。

徐悲鸿等是不是有意识地使用绘画分析这样的方法,确定了自己改革传统人物画法的路线,我们无法妄测。

从新东方主义油画的角度,我们用绘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国画人物画法属于“素描派”,也就逻辑上排除了我们在移植国画到油画上去的时候还去照搬国画目前流行的人物画法。这也是绘画分析的应用范例。就是逻辑上可以用来规避无谓的重复。

逻辑上讲,把德加的速写派画法,与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是新东方主义油画最佳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