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农村社工成长记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玉琼

也许当你看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会联想到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而我想表达的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对农村社区的坚守忠贞之情,是对过去社区工作的深情告白,也是我对“扎根社区”服务模式与“持续陪伴,协同行动”的理解,是我在社区工作的生活故事。
从村官到社工
2011年,我考取了龙门县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龙城街道城郊村民委员会。刚报到城郊村,所处的办公场所还是个危房,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自从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对接惠州市政法委和社工委作为扶贫单位之后,村内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装修新办公楼、建立村民文化广场、引村小组自来水工程、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系列措施下,让城郊村从一个脏乱差、经济薄弱的城中小村跃身成为省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而我从懵懂的大学生锻炼成长为村民身边的村干部。
协助村民撰写申请书;陪同扶贫干部走访在大小的村落,做好贫困户的登记、翻译;协同撰写扶贫计划;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光是自己凭空想象是写不出什么的,也很难做到村民满意,唯有让村民参与进来,倾听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从根本入手,切合到需要。
于是,与村民同吃住;参与到村民劳作中;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才有了后来贫困村脱贫实现。
我想正是协同行动,共同成长的效应。我学会与村民打交道,充分了解村情民情,客观分析村发展问题,向村民学习实践种植技术。村集体利益,村小组的扩容提质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共同参与,引导村民发挥主人翁意识,才能达到社区自助互助。
2014年,在市政法委和社工委领导举荐下,我换了一个身份在城郊村——社区社会工作者。
在学习培训的时候,一直觉得社工是个神圣的职业,既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成就自己,还可以领取不错的工资待遇。
随着工作的深入,实践探索,我开始发现社工这个职业任到重远,需要摸索沉淀的日子还很漫长。我跟所有新任职的社工一样,经历着迷茫、纠结、不被理解认同、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等问题,但我从不后悔当初选择走上社工路。
因为社工“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各阶层发声谋福祉,这些价值观植入我的意识,让我看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样了。
更会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从经验中反思;更因为在社工这个岗位中,帮助服务对象链接资源,挖掘潜能,推动自助自救,从无数的服务对象肯定中获取了足够的自我荣誉感和成就感。
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怎么办?
我记得在城郊村社区,村里的妇女长者没事就打牌打麻将,村的集体活动稀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作为社区社工,我们发起广场舞队,邀请村民都参与进来,丰富村民生活,拉近村邻里距离。刚开始,村民听见我们放音乐都会来广场看看,没有几个在跳舞。
村民说都没有人教他们跳,不敢献丑。于是社工招贤纳士,四处打听,邀请到了一位体育指导员愿意免费教村民跳广场舞。有了指导的舞蹈队慢慢壮大,问题与需求也日益凸显。
晚上跳广场舞,灯不够亮,要安装大路灯;指导员面对几十号人,嗓子都哑了,要买扩音器;文广新局有个全民健身活动邀请舞蹈队参与,服装没有统一不好看,要统一定制服装还有鞋子;队伍壮大了,舞蹈队需要表演机会;看到社工帮助贫困户,舞蹈队也想出一份力等等问题出现了,社工为了协调帮助舞蹈队,可谓出心出力。
链接资源,请广告公司捐赠了路灯,但是线路不通,我们又找到村小组长挨户请求接驳电线才安装成功;与指导员一起挑选扩音器,调整问题队员,精简广场舞队形成姐妹舞蹈队;参与到收集队伍衣服尺码,网上购买,代收服装资金等问题中。
策划中秋晚会,为舞蹈队创造表演成长机会,与指导员一起到街道驻村干部出链接扶持晚会基金;与队员商量成立公益小分队,利用空闲时间,帮助村弱势群体。
城郊村姐妹舞蹈队从几个人的雏形壮大到几十号人的舞蹈队伍,从相互争执到共融团结,从娱乐健身队伍延伸到公益小分队。
我明白到,社工的付出与舞蹈队的成长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也得到成长,锻炼实践。社工与舞蹈队之间携手前进,相伴成长。
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
在农村社区,我们常常关注到留守儿童和老人,很容易忽略在边缘的留守妇女。小琴(化名)是我在刚开始社工岗位上接触的特殊个案。
一场噩耗将小琴的生活从幸福变成悲哀。车祸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小琴丈夫带走了,剩下天生带有乙肝病毒的小琴,年幼的女儿,还有小琴肚子里6个月的新生命。小琴一度陷入极度悲伤和纠结中。
在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中,还要生下肚子里的小生命不是雪上加霜?一出生就没有爸爸,以后何去何从?
社工的危机介入,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一丝希望。我马上联系街道社会事务办及市驻村扶贫干部,召开探讨会议;进行家访,真切了解小琴刚需,疏导悲伤情绪,建立情感支持;链接县妇联及相关公益组织,进行慰问关爱,输入希望;寻找乙肝病友群,打听平价药品,与小琴跑社保局,咨询重大疾病门诊报销事宜;联系免费培训组织,请小琴参与培训,提升技能,创造再就业。
在持续的家访联系中,我与小琴建立起的除了专业工作中合作式关系,还是朋友协助关系。我永远忘不了那天,社保局大厅里苦苦哀求的小琴的哭声,引发出我心底的无奈着急,我跟着也掉下了眼泪。
从事小琴的个案管理工作中,我反思到,现实情况与政策相矛盾,只有更多人关注注重,才能更完善我们现有的政策法规;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自我决定问题都是在这次实践中面对的伦理难题。
陪伴与协同很关键,服务对象脆弱的时候也许只需要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就能释怀,我们彼此微笑拥抱的时候给予社工的又何尝不是一种鼓舞与激励?我坚信并明白,社工在发挥同行者角色,我们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
随着几年的社工理论学习,经验实践,我更依赖村民,更相信村民能给予我支持,我与社区村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更加坚信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才能更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
努力“扎根社区”
记得有次外出培训学习,我们去到从化仙娘溪村学习农村社区营造。那边的绿耕社工在道路不通、条件匮乏,经济薄弱单一的落后农村沉淀了几年才有了今天发展中的仙娘溪,它已然成为乡村建设、社区营造的一个学习标本,经典案例。
然而没有社工作为新村民进驻仙娘溪,进驻却是两年对村情刚好了解却被迫停止撤点,即使有国家的攻坚扶贫也难有今天一番新景象吧。我想这正是“扎根社区”的服务模式发挥正功能作用。
“扎根社区”并不是简单的时间上沉淀,而是将自己视为社区一份子,协同社区成员一起为社区发展出力。
在这几年的农村社区工作中,我深挖社区骨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我参与工作以来亲自接触的社会组织包括城郊姐妹舞蹈队、青溪村舞蹈健身队、童心童励亲子义工团等,从刚开始什么都管到目前组织自行运转活动,有问题组织成员商讨解决。
作为个人来说,我不再重要了,多少有些失落;但是作为社工,我喜出望外,组织自我成长说明社区参与活跃,社区自主意识增强。而我也收获颇丰,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扎根社区”并不是简单的在社区工作而已,而是注重过程目标,做温暖的社区推动者。
立足社区需求,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形成可以持续的动力。要扎根社区,向居民诚心学习,凝聚社区共识,在行动中学习反思,促进多元参与,着眼长远发展;既要善于介入陪伴,也要考虑完善的退出机制,真正让社区自己动起来。
就像仙娘溪的村民被热血的社工点燃起了热情,当有建筑师教他们修广场时,这群朴实的村民却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找材料、铺装砌墙,做成属于自己的一个广场。
扎根社区,持续陪伴,协同成长,在陪伴社区发展蜕变中,我们也收获了感恩与富足,懂得爱与陪伴的力量。

点击链接

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陪伴社区发展蜕变中,我们也收获了感恩与富足,懂得爱与陪伴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