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秋水亭

颐和园长廊中有代表一年四季的四座亭子,今天海云想和大家聊一聊代表秋天的秋水亭。

秋水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1.2平方米,高3.7米,进深5.55米。

秋水亭南面悬挂乾隆书匾额“秋水亭”。

秋水亭北面悬挂“三秀分荣”(原匾遗失,现存匾为仿制)。

内悬匾:西“德音汪濊”,下方彩画竹林七贤。

东面为“禀经制式”,下方彩画岳飞传中的枪挑小梁王。

秋水亭中的藻井天花。

大多数人认为秋水亭中的秋水二字出自庄子的《秋水》。

原文及翻译如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也有很多人认为秋水亭中的秋水二字出自以下: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而这一景一物都经过了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

《天末怀李白》

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对友人深沉的怀念,对其身世深切的同情,共融其中。

《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牵马饮水渡过了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此处的秋水没有给人诗情画意的感觉,环境实在不好。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而且还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这家伙真不是一般的浪漫。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秋水亭中还有二副取自《三国演义》枋心画。

子龙截阿斗

连环计

颐和园中最有秋之韵味的秋水亭,在仲秋之际更显的令人神往,长廊中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咱们下次再说。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