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西:重走学术之路

2019年开学,借着《流浪地球》热映,成都市华西中学文波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跟学生聊起了科学,一时被媒体报道,在网络热传。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西中学110周年校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五四运动百年。

中美贸易争端还在持续,华为CEO任正非一语道破“天机”:中美贸易的根本问题还是科技教育水平。

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朱清时、人工智能专家陈霖毕业于华西中学;40年代,经济学家吴敬琏、口腔医学家邱蔚六毕业;20年代,翻译家罗念生毕业,文学家马识途成为学校老师……这串名校友的名单还很长。

时代大势、任正非之思、一所西部学校的发展,就这样纠缠在一起,提出了“华西之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百年名校,曾经培养出了那么多大师级的人才,现在却无以为继?

对华西人而言,这一问不仅是对“钱学森之问”的追问,还是对“百年华西”的重新思考,对“未来华西”的重新定位。最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论资源,她不可能比得上成都著名的“四七九”;论平台,她也不可能与近年来不断兴起的“超级学校”“贵族学校”相抗衡。那华西还有什么?

华西人唯有的是她的基因和信念。

01

寻找华西基因

华西过去发生了什么?在人们习惯了“十三中”这个数字后,可能显得陌生又奇怪。

这却是2018年华西中学110周年校庆,华西人提出的核心问题。

华西校庆拼字

在媒体眼中,华西中学是成都高中两院院士人数前三强之一,被称为“四七九”终结者,与华西医科大(现为四川大学医学部)同根同源,1908年建校时一个是大学部,一个是中学部。

经济学家吴敬琏,物理学家朱清时,人工智能专家陈霖,中国第一位口腔医学院士邱蔚六,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陈志让,古希腊文学研究大师罗念生,人民日报前社长、总编胡绩伟……华西医院各学科创始人杨振华(胸外科),杜顺德(儿科),肖路加(肝胆胰),张光儒(胃镜),邓显昭(泌尿科),两任国家足球队队长朱平、马明宇……

这个名校友名单还可以更长。这是华西的历史,也是中国百年发展的缩影。但人们提起这些著名人物,可能很难再想到他们的中学母校。

华西人要追问的是:华西中学历史上是怎么培养出了这些著名人物?“我很感激那段时光,它给我的环境让我的少年时代快乐,并不断有想法滋生。”

2014年,吴敬琏回母校演讲。回忆往事,他比喻自己,“就像笼中之鸟,换到了自由飞翔的环境中”。

2014年,吴敬琏回母校演讲

他还记得,那时学校最活跃的社团文化:“我们有的人数学特好,有的擅长科学和创意,有的擅长作文,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培育了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发展自己的才能,(有)这样一种动力。”

2017年,朱清时回母校,接受记者采访,感念青春:“一个是好的学校(文化),一个是好的老师,一个是领导爱护学生,这三个因素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1957年,到华西念书,他才11岁,成了全校最小的学生。

朱清时院士回母校

他还心心念念那位“艾妈妈”(前校长艾淑斌,2011年逝世),如何成了“出身不好”学生的守护神。

他还记得老师们,如何让他爱上了文学、诗歌、化学、数学……

他给年轻的学弟学妹寄语:中国教育正在大变革,华西中学正在大变革。这个格局同样来自曾经华西的老师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从世界回到这里,是每个学生的毕生追求。”

而邱蔚六院士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高中生活,对比当下教育困境,感触尤深:

我的外孙今年高三,就要考大学,每天晚上复习,做习题,没有哪晚11点前入睡过;第二天6:30就要起床,周六周日还要加全班。所谓重点班,说白了要应对“升学率”比拼。

回想一下,我的高中生涯比我的外孙幸福多了。没有觉得太大来自学校或家庭的压力,而且有充足的机会享受人文教育的熏陶。(《我的高中生涯片断》,2007)

如果换到现在,“主课成绩一般”的邱蔚六或许连“重点班”也进不了,但那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却影响了他终身:

壁报社、演讲比赛、二胡演奏、“熊星”剧社、田径、排球,甚至他也说不清楚这些活动到底哪里影响了此后的学术研究。他只知道,“我的能力、我的事业、我的成长都是与这一段教育紧密联系的,尽管它是在无形之中。”

华西的基因在这无形之中。也正是在历史的不断梳理下,面对当下,华西人开始构建自己的未来之路:建构学术型优质中学。

02

华西的风景和形象

见过华西中学的校园,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那一面面藤墙,衬着红砖欧式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又措手不及。

樱桃垂林、华西钟楼、百年藤墙

多年以后,一位毕业学子还在网络上写道:你会想起木心的《从前慢》,嗅到草木特有的味道。

“刚转来是秋天,爬山虎斜斜地挂在教学楼墙,一条又一条,像是家乡涪江的波浪……(转眼)快要中考了,银杏叶绿得发亮,爬山虎绕满钟楼,月亮已经高高悬在夜的一角……”

华西中学两易校址,爬山虎却穿越百年。见证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每一个学子的成长。

尽管几易其址,爬山虎仍然很好地保留下来,作为学子成长的见证

面对履职十个多月的文波,记者问他来华西的最大感受,他笑笑,说,我们做了看似微小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命名“华西十景”。

墨池柳影,缅怀蜀中大儒扬雄。1953年,华西中学迁址青龙街扬雄墨池故址。随后迁址,墨池也跟随而来。“子云一去千余载,惟有成都墨池在。”墨池不仅是墨池,寓意读书人的修身安命。

百年藤墙,郁郁葱葱,藤根都是从老校区移栽过来,是历史的无言见证;院士广场,一位位杰出校友的成长故事,寓意着行行出状元;华西门坊,复制民国时期学校的门牌坊,见证着那段中西冲突融合的岁月;回到科技教育,“二进制红墙”“回音壁”应运而生……

这十景,有历史沉淀,有自然景观,有建筑典范,更有对科技发展的回应。中国人爱说“十景”,对华西,这不是单纯的口号,不是单独的外显,背后蕴含的是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课程建设支撑。

学校正在筹建六大高端学术社团:朱清时物理学院,吴敬琏经济学院,陈志让历史学院,马识途文学院,邱蔚六医学院,陈霖认知学院。

从宏观上看,这六大社团,既是百年来华西教育的独特基因,又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性,在高中和大学铺设了一道学科桥梁。

论经济,中美贸易争端,大数据,云计算,P2P网贷爆雷,各种理财陷阱;论医学,医改骑虎难下,中西医争论无穷,保健品洗脑营销;分子生物学,转基因话题长期分裂为两大阵营……

这些社会现象,是否应该进入中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学术眼光?六大学术社团,即是打通学校、课本和社会、人生的开放探索。

其实,六大社团,名字虽新,在文波看来,更重要的是整合。学校之前积累的上百门选修课,都能与这六大社团相互支撑。

如生命与生活课程:股票与理财;化学与骗局;读心术;营养与健康;趣味哲学,中华美食,摄影与欣赏,口腔医学简介……

文化与意识课程:文话西游;跟我读“红楼”;刚哥说《论语》;象棋中的中国文化;《诗经》中的植物王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爱情赏析;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英美电影文化与印欣赏;Ted英语演讲;新闻解读与创作……

在此基础上,华西中学还重点完善了三大学生评选活动,即华西中学形象代言人评选,朱清时院士奖学金评选,学生院士评选。五大学生活动节:读书节、科创节、社团节、艺术节、体育节。

2018年百年校庆期间,高一美食节

值得一提的是,华西中学形象代言人评选,打破传统“三好学生”评价局限,文波觉得意义尤其重大。“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我们话说出去了,就必须要实实在在地做。”

他还记得自己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成绩总是全班倒数第一或第二,没想到就是这个孩子,高考前三周 ,成了班级的“精神图腾”。为什么?不管多糟糕,该静能静,从不气馁,阳光自信。

“这样的孩子难道不该是班级形象代言人、学校形象代言人?”文波反问。

一个学校和班级的成功不是单靠第一名第二名,而是全部人的凝聚,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来华西,看到孩子们,文波第一个感受是“震撼”。在四川省中学生田径比赛上,跳高2.0米拿了省第一的高三男孩,三级跳跳了13.01米打破省纪录、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的高二女生……

这些充满温度的教育故事很快出现在华西官微,“最美早读”“最美书信”“红楼梦女孩”……一个个小小的形象开始改变华西的形象。

学生们开始期盼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一改单调沉闷的讲话,升旗变成学生的高端论坛,学术厅分会场变为展示班级风采的舞台。

2019年5月20日,初二年级大型诗剧《梦忆唐朝》在学术厅举行,“寻李白”“唐诗巡礼”,这场富有创新的素质语文活动,两章、六幕,全部由学生自创。

类似活动在华西中学屡见不鲜。记者采访时,第二届“华西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圆满结束,多首原创歌曲让人惊艳;今年年初,学校还组织了校园微电影佳作展播,所有微电影均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文波对活动看得重。如何让每个孩子尽展所长,学校是平台,老师是“助产士”,华西的基因是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华西中学,每个孩子都能多元发展,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本真。”副校长廖云表示。

03

重走学术之路

2019年开学,借着《流浪地球》热映,文波在开学典礼上跟学生聊起了科学,一时被媒体报道,在网络热传。

什么是科学?百年聚讼。文波更想强调,科学求真,是学术精神,更是人生态度,学做真人。

化学出身的文波,至今还记得老师讲的那个故事——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梅因斯通的沥青滴落实验。该实验用玻璃钟罩覆盖漏斗,内置沥青,观测沥青形态变化。据报道,目前实验仍在进行,已滴出9滴沥青,最近一滴于2019年6月21日滴出。遗憾的是终其一生,梅因斯通也没亲眼看到滴落的瞬间,他被称为“世界上最漫长的实验守护人”。

“这种实验,成果和努力不成正比,在我们是很少有人愿意做的。像计算机、高速公路、登月、GPS,等等,这些想法最初都由外国人提出。若是没人想,也许我们根本不会想。很多事情,我们擅长应用,却缺乏原创。”

从《流浪地球》讲科学,科学到科幻,一线之差,是现实和想象。“很多伟大的发明,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起心动念,就会改变世界。”

回到“重走学术之路”,文波也说,这话看起来大,其实很小。“教学的每一步都是问题,都是学术。不是让老师去做多高大上的科研,恰恰是回到真正的教学现场。”

以布置假期作业为例,经过长期调研和实践,他就发现,有粗放型和研究型之分。

同样读《西游记》,传统模式是直接让学生读,读完写感想。另一种思路则是问题驱动。文波还记得有次提了一个问题,孙悟空到底变身了多少次。他率先示范,用了近一个月,翻书三遍,才得出答案——83次。这个问题看似小,但你接着就要回答“为啥书中要写七十二变”,这些数字不是数学,都代表着特定含义。

再以化学为例,一般老师直接让学生刷题,而文波认为,应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多年前,还在树德教书,文波就尝试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比如发放PH试纸,让学生测量自来水、雨水及附近河水的PH值,写研究报告;再比如做晶体模型。

他还记得,有学生做出甲烷晶体模型,正四面体,不锈钢材质,刷漆,漂亮之极。学校给学生发了收藏证书,这件作品,至今还摆在树德中学实验室。

“一个普通的任务,学生交的作业如此精美,放一百年都不会坏。”文波感慨。

这些点点滴滴的教学经验,现在就以“重走学术之路”的系统改革,被他带到了华西中学。华西中学原本基础扎实,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丰富,现在如何统合,进一步改变课堂,落实日常才是最难的路。

初一数学组的胡小娟,寒假作业,尝试让学生做微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在胡老师看来,这样的作业,不仅是数学,本身就是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这是活动,需要团队合作;其次,如何收集材料,整理、归纳和制作。”而最重要的,这是一个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这些作业是没法抄,也没处抄的”。

在胡老师的引导下,一些日常而又奇妙的数学应用问题开始提出:出门交通,如何坐车更划算。流行的手机地图应用,早已被人们“熟视无睹”,但具体是什么数学模型,没人追究。再如电信资费套餐,五花八门,其中到底隐藏了多少数学模型和消费陷阱,数学和经济学再次交叉……

此外,化学课的钱币制作、化石标本的采集、生物课的麻雀标本、语文的戏剧表演、英语的配音比赛都被挖掘出来,逐渐形成系统。

04

教育要学会讲故事

文波是讲故事高手。

学术型中学的理念一提出,遭到不少老师质疑。“第一印象是担心,觉得不太现实。要说服老师,不容易。”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凌霄对记者笑道。

文波就开始讲故事。高三学生必读的100个经典故事,高三学生必看的20个经典视频,高三学生必须参加的10个经典游戏,高三学生必须参加的5个经典活动……一个个话头抛出,让老师瞠目结舌。

采访时逢高考前夕,文波谈到了高三学生的心理建设。高考最后30天,学生会面临巨大的焦虑。中国各个学校,都要给考生打气,高考誓师大会,五花八门。很多班主任理科出生,教学一流,但涉及学生心理,常常束手无措。

从学术角度,高考最后30天究竟要给学生讲什么?文波抛出这个问题,几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在他看来,背后涉及的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命脉:学生生涯教育。

“我提议编一本书,书名不妨叫《高三学生必读的100个经典故事》,把所有老师的智慧集中起来。起码有两层意义:一是有故事,有高度;第二,大家精选,有针对性。”

说着,文波就抛出一个习惯养成的小故事。大意是,蝎子找到青蛙,要过河。青蛙说,我才不傻,你要咬我。蝎子说,我不可能咬你,没有你我在水里也活不了……但没想到,走到河中间,蝎子仍然不自觉地咬了青蛙一口,然后双双阵亡……有些行为,来不及思索就发生了,这就是习惯力量。

文波讲完,想起学生们啼笑皆非的表情,至今印象深刻。

在文波看来,这些故事,核心是重新解读、灵活运用,而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自己和学生的故事。

1999年,李凌霄来到华西,可能从没想过,他会在这里当18年班主任,成为成华区德育学科带头人。他还自学技术,办了一个交互式英语学习网站,获得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

12年的重点班管理,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解决之道。他还记得一个高三男生,初升高入学,班级成绩最好,却因没能进入“四七九”而耿耿于怀,郁闷、挑剔。李凌霄又爱又怕,爱的是才,怕的是耽误前程。

“一句话,学生的内心是活的,要解开心结,你得找到办法点燃他。”多次谈心,终于在一次小组才艺表演中结果。男孩扮演建筑工人,幽默十足,得到了全班肯定。拒斥感渐渐消除,变得大胆自信。2017年高考,终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央财经大学。

学生说:遇到李老是我的幸运,“三年如一日的是李老的专、精、严、慎,以及若干年后我才有可能理解的智慧”。

文波说,具有学术研究精神的老师,正是学校的灵魂。而学术的种子如何进入学生心中,就需要“关键事件”点燃。

有时,这颗种子存在于老师的一节课,甚至只是一瞬间。有时,就存在于生活的一些小细节。现在,这些点滴,都将逐渐汇集到学生校刊《春华》,教师发展专著《华西教育故事》,也成为学术之路的一部分。

在文波看来,要问“现在为什么欠缺大师级人才”,不如从头开始问:为什么学生对学科没有情感,他对知识的爱好是不是一直停留在应付中考高考上?

答案很简单,没有兴趣,何来动力,又何来研究?华西中学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元情感”。“你会发现,大师级人物身上都有这种元情感。法布尔写《昆虫记》,就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物。我们只知道学钢琴要从小抓起,忽略了对科学的热爱也要从小抓起。”

文波相信一句话:“教育要把学生带到他不知道却应该去的地方。”

什么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去”?不是知识灌输,正是老师和学生在不断接近生活的教育故事产生的。

“你看那个麻雀标本,省事当然可以花钱买,但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标本,意义就完全不同了,有故事,有情感,又有科研价值。珍藏在学校,几十年后,退休的老师,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该是什么样的心境?”

这一切,等待时间来回答。

2019/75期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0)

相关推荐

  • 《文化安顺》黔中百年口述史 石无言 波有声 2019年第123期(总478期)

    胡石波先生90寿辰留影 石无言  波有声  --  胡石波先生采访录(一) 口述:胡石波 采访及整理:庄文全 我的学名叫胡明德,就是<大学>上的"在明明德",知道道德. ...

  • 家门口有一个操场,是什么体验?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我喜欢住在学校旁边,一脚就能踏进操场的感觉,特别好. 文/如海 最近,有一 ...

  • 我的班主任张浪先生

    1998年我读高二,张浪先生任我的物理老师兼班主任.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 张先生是大荔人,西北大学理论物理系毕业.他对我们很严厉.记得当时七点半出操,他要求我们七点十分必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七点十 ...

  • 周末消防:另眼看泸县中学女生跳楼事件

    今天看到前两天发生的泸县女生跳楼事件,以及搜到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自杀事件,我不由得暗自庆幸.因为最近我曾经在一个考场抓到4名女生手机作弊,我觉得是自己没有提醒到位,所以都放过去了.我的情况有一点 ...

  • 《文化安顺》黔中百年口述史 石无言 波有声 2019年第124期(总479期)

    石无言  波有声 --  胡石波先生采访录(二) 口述:胡石波 采访及整理:庄文全 在贵州大学我读的是历史系.当时我们班上就有两三个地下党,后来搞学生运动,我也参加了,因有同学搞示威游行被国民党特务抓 ...

  • 白昌 | 孝义中学让我受益匪浅

    往期回顾  ·  孝义古城诗社诗吟<天下孝义人>集锦 ·  央视重磅宣传山西孝义 | 30分钟了解孝义历史文化 作者:白昌 我是在共和国经受经济困难的1961年考入孝中老高7班的.我对母校 ...

  • 你是高考状元,为什么要去当中学老师?

    最近,#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曝光#上了热搜,清一色的国内外名校,博士达到了四成,甚至体育.艺术这些传统观念里的「副科」也不例外.这几年里,名校学霸当中小学老师好像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 这是一种「卷 ...

  • 国庆自驾丨2021.9.25-10.05重走洛克之路·揭开封藏百年秘境川西甘南

    有一种快乐叫自驾游 有一种自驾游叫行天下 走心之旅,有感而行 行天下大家庭 在路上,等着您的加入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

  • 云课堂 | 重走创立之路 传承党的精神

    云课堂 | 重走创立之路 传承党的精神

  • 5G:重走4G之路?

    2年,3.5亿. 这是国内5G发展两年后交出的答卷. 悄然间,5G元年已过2年有余,期间,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移动网络,成为5G时代的探路者. 但分歧也随踵而至. 无合适应用支持,C端用户感知 ...

  • “重走茶圣之路”收官:真正的好茶,都需要追根溯源

    物道君语: 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也是[物道]与[物道茶事]静一"重走茶圣之路"第一季的收官之日. 从三月的莺飞草长,到四月的人间芳菲,我们沿着茶圣陆羽的步伐,翻越崇山峻岭,在四 ...

  • 浙江大学:重走西迁路 重温光荣史

    在20世纪30年代末,当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之际,又一支由竺可桢校长领导的中国知识分子队伍也进行了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浙江大学从1937年到1940年前后内迁四次,历程2600余公里.其出发 ...

  • 【社会实践】重走西迁路,实现浙大梦——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两边两路”贵州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

    8月16日上午,贵州小分队抵达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找寻浙大西迁旧址,重回西迁之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竺老校长带领着浙大学子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文军长征",最终的办学地点就设在贵州青 ...

  • 重走西迁路,寻根求是魂 | 浙大人的初心

    编者按: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抗战烽火中的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被迫举校西迁办学,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 ...

  • 贵州湄潭——浙大人重走西迁路纪行,旅游攻略

    点击查看大图 "在重庆与贵阳之间一个叫遵义的小城市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遵义之东75公里为湄潭,是浙江大学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研究活动一派繁忙紧张的 ...

  • 重走西迁路 永续故乡缘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从1937年11月起,先后经浙.赣.湘.粤.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达遵义.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七年的相濡以沫.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