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鲁豫大学到河北大学这不是传说,是192...

直鲁豫大学到河北大学
这不是传说,是1921-1931年前后保定城郊一亩泉河畔的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孕育为直鲁豫大学,最终出生问世名为河北大学。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它,认为直鲁豫听上去比河北要大气磅礴,实则那个“河北”是直隶改为河北之前的“河北”,河北这个词为河北大学专有,是建在直隶省的河北大学,其气势远超直鲁豫三省概念,是黄河之北的大学的意思,或许还另有深意。那是北洋时期的1921年。
直到1928年民国政府将直隶改为河北省,河北这个词才由河北大学与河北省共有。所以,是先有河北大学,后有河北省。这个河北大学只存在了十年就解散,文科并入北平和天津的大学,农科改为河北农学院,医科改为河北医学院。从此河北省无综合性的“河北大学”,直到三十年后的1960年,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主体,合并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系,成立了新的河北大学,河北省才又有了自己的“河北大学”,但这个河北大学的意思似乎仅仅是“河北省的大学”,不可能有更大的寓意了。后来这所河北大学随省会从天津迁到保定,于是保定拥有了第二个河北大学,一直到今天。
第一个河北大学成立前几年,保定在担当了二百四十年的直隶省会后失去了省城地位,省会已经于1912年正式迁到了天津。但因为直隶督军曹锟驻扎保定,保定成了北洋军阀的大本营,即使曹锟后来成为直鲁豫巡阅使,他还是驻扎保定。曹锟的直系甚至在保定控制了北京的北洋政府。因此不是直隶省会的保定实际与天津平分秋色,甚至其政治地位要高于天津。这样的政治和军事布局看上去十分有趣。而在文化教育方面,保定的发展也不输天津,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大学堂和高等院校如直隶高师和农、医、法政专门学校,到了1920年,曹锟奉政府之命在保定创办一座新的大学,以其直鲁豫巡阅使的身份办大学,该大学资金主要是直隶高师和农业专门学校的办学资金组成,其余资金自然是由三省共同出资,为大学取名直鲁豫大学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这一点,《京报》1921年4月7日的报道说的很清楚了。
但到5月份,《中美日报》等报就传出,该大学定名为河北大学了。确切的改名理由则出现在5月10日的北京《益世报》上,以《直鲁豫大学改称》为题目称“直鲁豫三字范围太狭”,故”略为扩充” 改定为“河北大学”。足见这个“河北”是大于直鲁豫三省的,至少泛指今日的华北地区。 6月份的《新华日报》就传出河北大学已经成立,在曹锟的督军府(即直隶总督署址)举行的成立仪式,校长由直隶省长曹锐(曹锟之弟)兼任。
这所大学选址在保定“西刹秋涛”的灵雨寺旧址,那里曾经是保定大学堂和直隶六中的校园,大门风格颇似燕京大学校门,临水而建,依傍着古城墙,小桥流水,风景如画,校园内也是古色古香的校舍和花园,后又扩充了校园。河北大学是直隶最高学府,起点不低,但以后发展并不顺利,历经沧桑,社会的动荡不安自然是主要原因。到1932年解散,共有十一年办学历史。解散之后社会上不时有强烈呼声,希望河北大学复校,主要理由是河北的青年学生去平津求学经济负担难以支撑,不利于贫家子弟成才。但很快爆发连年的战争,复校也就一直拖延下去。
抗战胜利后,很快又有了强烈的复校呼声,这次是以官方为主,准备推动恢复河北大学,理由就是全国各省都有一个国立大学,唯有河北省没有,于是在1948年六月的省教育会议上做出了决定,准备将恢复的河北大学建在石门(石家庄),但前提是要在“收复石门”之后。此时的河北省省会在北平。北平之外的广大地区早就易主。石门自然是没能“收复”,很快北平这座河北省省会也和平解放了。石门的河北大学就此无果。
1960年在省会天津成立的河北大学与第一个保定河北大学没有任何接续,不是“复校”,而是新建。但出乎意料的是河北省会再次搬迁回到保定,河北大学也随之搬迁。等河北大学正式搬迁到保定时,河北省会又搬迁到石家庄了。这样河北大学就成了少数不在省会城市的省大学。
新的河北大学与旧河北大学唯一的交集就是新河大的一小部分占用了老河北大学旧址的一部分,不过人们知道的是那是搬迁去石家庄的河北日报印刷厂的旧址,很少有人知道那之前的1920年代那片地方曾经是老河北大学的校园西片,后来曾经是河北农学院校园,又成为省委大院,又成为河北日报印刷厂,老河北大学的地之灵早就销声匿迹了。但两个河北大学确实隔了四十年在这里交汇过。这就是直鲁豫大学到二个河北大学的简单故事线条,颇值得玩味。
(感谢保定学者大瑛把自己保存的很多民国报纸电子版截屏发给我让我学习这段历史,无以回报,写个小文算我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关注此事的人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