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曹鸿勋书札

连日晤教,快甚。小女病昨请青州刘媪诊视,果是羊皮结胸,针刺后渐觉开通。璞翁辨症之真,令人钦佩。昨晚服药亦觉有效,惟大便仍是秘结。拟恳费心再为代请一诊,渎神容谢。弟行期定明日,今日匆匆,来不及矣。此请谦甫十二兄年大人道安。

【释文】:彼此来往,弗遇为怅,胥山人作印润笔两缗,祈费心代交为荷。此请敬斋仁兄大人早安。于老爷曹鸿勋(一八四六至一九一〇),字竹铭、仲铭,号兰生,山东潍县(今属潍坊)人。少年时代,勤奋读书,刻苦自励,广拜良师,学业有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中状元,是潍县自隋唐科举以来的第一位状元。曹鸿勋中状元后,任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南省副考官、云南永昌知府、陕西巡抚等职,直至宣统二年(一九一〇)病逝于资政院协理任上,从政近四十年。晚清吏治腐败、内忧外患日益加深。曹鸿勋对此深有感触,为官之初即有“去庸吏,惩污吏,为民施政”的愿望。曹鸿勋初任湖南省副考官时,到任伊始,便着手调查湖南教育现状,制定出改革教学的建议。在他任职期间,湖南办学之风大盛,甚至引起了京城官员的重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徐用仪,以及协办大学士张之万的推荐下,曹氏奉调回京,入直上书房,成为皇室贝勒载润的老师。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时逢慈禧太后五十五岁生辰,奕䜣等人为迎合慈禧,倡议加快修建“颐和园”,并称这是为“老佛爷”六十大寿时准备的寿礼。但此时国势维艰,根本无以负担如此浩大的开支。为了筹建颐和园,清政府甚至挪用了筹建海军的经费。曹鸿勋对此表示反对,与王仁堪联名上书,要求停建颐和园,但慈禧太后不予理睬。随后几年,外有日本人进犯朝鲜,窥视中国;内有水、旱、蝗灾,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曹鸿勋与兵部尚书徐会沣等再度联名上书言事,这次与实权派相抵触。不久,曹鸿勋再度被外放,一去就是四年。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曹鸿勋奉调回京,就职詹事府。过了两年,曹鸿勋再度外调,任云南永昌知府。曹鸿勋在云南政绩突出,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升贵州布政使,并依令署贵州巡抚。在贵州时期,曹鸿勋最突出的政绩是“剿匪”。当时,贵州边界一带“匪患”频繁,曹鸿勋经过考察,发现很多“匪徒”其实是不堪官府压榨,走投无路而啸聚为匪的百姓。对于这些人,不剿便抗旨,剿则让百姓委曲。曹鸿勋思虑再三,先下令四处张贴告示,制造舆论,声称“匪患”不灭,誓不收兵。组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入“匪区”,喊声震天,来势汹汹。实际上这只是虚张声势,而“匪徒”不知底细,不敢接战,望风而散,地方遂安。曹鸿勋目的已达到,便上奏朝廷:“我大兵压境,所向披靡,匪患告平。”很快,曹鸿勋任湖南布政使,接着任陕西巡抚。曹鸿勋为官陕西时,清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积重难返的境地。曹鸿勋的思想也具有“改良”与“维新”的倾向。他上书清廷,要求允许其在陕西开办油矿,允许他接见入陕考察铜矿的德国人,希望借鉴德国的技术,与德方合办实业。曹鸿勋的诸多请求大都得到批准,开油矿、铜矿等很快上马。为避免加重农民的负担和防备官员贪污,曹鸿勋制定了若干规定,严格处置了破坏公路、截断电线等事件人员。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八月,第一口油井钻成,史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日产原油达五百斤,日提炼煤油二十五斤。这些数据今日看来实在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之举,曹鸿勋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始人。 宣统二年(一九一〇)曹鸿勋病逝于北京,时年六十五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