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任督调阴阳针刺法治疗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研究
背景:失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情绪状态还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起效虽快,但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效应、停药效应与依赖成瘾性,因此在我国大量乳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针灸作为最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之一,以其显著的疗效与便捷的操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通过针刺任督二脉,调节阴阳又是治疗失眠十分有效的方法。故本研究通过经取穴改进的“通任督调阴阳”针刺方法对乳腺癌失眠患者进行干预,以期为乳腺癌相关性失眠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目的:本课题目的为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探究经取穴改进的“通任督调阴阳”针刺法对乳腺癌患者失眠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来源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广安门医院就诊或住院的乳腺癌失眠患者。
治疗组在正常的抗肿瘤治疗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取穴改进的
“通调任督”针刺方法:取
百会、神庭、印堂、人中、承浆、中脘、气海、关元、三阴交。
操作方法: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进针。百会、神庭、印堂沿督脉方向与皮肤表面呈15°斜刺,人中穴在进针时提捏皮肤,针尖以1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后,行小幅度高频率的震颤提插手法治疗。承
浆、中脘、气海、关元、三阴交直刺。进针得气后,依据辨证行补泻手法。每周4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治疗均由同一名针灸医师操作。对照组予一般的抗肿瘤治疗及对症治疗。两组均不使用镇静安神类药物(患者多更愿接受中医治疗,且纳入患者均未长期服用安神类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一周期后记录两组病例ISI量表评分以及PSQI量表评分,分析睡眠干预情况。以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名患者其中治疗组32人,对照组29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病理、分期、所接受的主要西医治疗方面以及ISI量表、PSQI量表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果:1.经治疗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30/3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4.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痊愈率31.3%(10/32),显效43.8%(14/32),远高于对照组的3.5%(1/29)与10.3%(3/29)。2.治疗组在接受干预后的ISI量表的总分可由17.97±2.53分降低至6.06±4.50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的16.48±3.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接受干预后的ISI量表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接受干预后的PSQI量表的总分可由14.66±2.404分降低至6.34±4.147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的14.10±2.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在接受针刺后在PSQI量表中的入睡得分、睡眠效率得分、睡眠时间得分、睡眠质量得分、日间功能影响、睡眠障碍等各个方面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中患者ISI量表与PSQI量表的总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日间功能方面两量表均显示出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通任督调阴阳”针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75%。2.与对照组相比,本针刺方法可缓解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提升睡眠效率与睡眠时间,减轻患者对睡眠障碍的不满与焦虑并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