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方银号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调节中枢
一一淮北地方银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到敌人后方、先后建立了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了大片国土。这些根据地深入敌占区腹地,迫近敌人控制的交通要道和工业城镇,钳制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不仅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进行战争活动的军事依托,而且还是为抗日战争提供兵员、物质补充的后方基地。因此,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根据地承担战争消耗的经济能力,是开展敌后抗战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总方针。敌后抗日根据地努力贯彻党中央的方针,大力开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使各根据地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
金融工作是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和粉碎敌人企图通过金融手段掠夺根据地財富的阴谋,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银行机构,发行自己的货币。这些由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货币,一般简称之为抗币。有些根据地民主政府是边区政府,所以由边区政府发行的货币,又简称为边币。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我省开辟了皖江、淮南、淮北三个抗日根据地。这三个抗日根据地分别建立了大江银行、淮南银行和淮北地方银号。在服从抗日战争需要的总前提下,各银行出于所在根据地斗争环境不同,工作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成长过程和工作特色。收集和整理这些银行的斗争史料,总结工作中成功与挫折两方面的经验,不仅对研究党史和根据地的经济史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目前“四化”建设中如何发挥银行的经济调节中枢的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地方银行工作,也有着现实意义。
一、淮北地方银号的建立与
边币的发行
一九三九年秋,新四军开辟了淮北抗日根据地,不久,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一一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淮北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在长期的反动统治和残酷的封建剥削下,生产力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在淮北地区沦陷于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以后,广大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据地刚开辟时,土地荒芜,工商冷落。在金融方面,除有为数不多的法币流通外,还有一些地方杂钞和钱庄票号印发的票据混杂使用,高利贷横行。国民党溃逃时,“只留下二万五千元泗县流通券和五百元法币。而泗县流通券,在战斗中老百姓挤兑,一概不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边区政府领导淮北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兴修水利,消除匪患,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集巿贸易也逐渐繁荣,对货币流通需要量日益增加;同时随着根据地不断巩固与社大,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新四军和抗日政府战争经费支出也越来越多。这一切都使根据地货币流通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根据地货币匮缺,币值极不稳定的法币和一部份伪币开始流入根据地,因而根据地内相应数量的物资被吸引外流。这种状况严重危害根据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引起了党和边区政府的关注。一九四一年秋天,淮北苏皖边区财政处第一次财经会议决定,“由淮北公署开设银行,定名淮北苏皖边区地方银行,面称淮北银行。”会议讨论决定,银行自有资金为五十万元(以法币计算)。自有资金由淮北公署投资和向民间招股各二十五万元。民间招股工作委托各县民主政府进行,每股为十元,每两黄金折合法币一千元,银币与其它硬币均按当时市价折算。会议建议银行设立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银行经理的任职,由银行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银行组织条例及营业办法,俟银行成立时制定公布。会议初步议定,银行将首先发行一元、五角、二角五分、一角等四种边币。
正当淮北银行积极筹办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英、美对日宣战,并宜布冻结英镑、美元和法币间汇兑关系,停止与法币间的一切汇兑业务。日伪手中搜刮到的大量法币失去了外汇市场,不能继续利用法币与英镑、美元的联系到国际市场上套购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于是他们由以往的收买和夺取法币政策转而排斥和打击法币,并加速开动印刷机,狂印滥发无资金准备的伪币。日伪企图以伪币攫取中国本位币的地位,并通过对伪币的控制,达到其控制我国经济命脉的目的。日伪对我抗日根据地的金融政策,则是企图以惨重贬值的法币及其不值分文的伪币来掠夺根据地的物资,破坏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日伪的联合驱赶下,法币和伪币不断向根据地涌来。我党和边区政府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边区政府指示各地:“伪币,不管军票、联银券或中储券,一律禁止在边区内部行使。”同时决定立即建立根据地自己的银行,发行边币,抵制敌伪币入侵,粉碎敌人破坏我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阴谋。
为维护国共合作,争取共同抗日,当时负责经济工作的邓子恢同志提议,依据全国第二次金融会议“以地方币为法币与伪币作斗争的外围力量”精神,银行成立时称为“淮北地方银号”,以争取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合法地位。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同志被银号股东大会推选为董事长,彭雪枫、邓子恢、刘瑞龙、刘子久、刘玉柱、雷明、资凤、谢胜坤等九人为董事,任命陈醒为银号经理。银号的副经理、协理由边区行政公署金库主任和贸易局局长兼任。这样,银号、金库、贸易局实际上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在边区行政公署财政处的统一领导下,三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根据地的经济工作。
淮北银号一般设在半城或青阳。在银号机构设置上,“县级设银号(也称分行),负责人称主任。区级设银号办事处,多级设银号监理员。”银号成立后,很快从敌区购进印钞纸,因地制宜地用石即技木印刷出了边币。印钞厂印制的边币,由银号编码、入账,然后交金库统一保管。“金库是现金的出纳保管机关。不论党政军的一切收入,均须缴交金库。一切现金支出向金库领用,财政处根据核定款项,发给领款机关支付(凭证),金库根据支付办法发给领款机关经费。”为保证资金的安全,银号除存有一定限额的业务往来现金外,其余现金一律交给金库。金库一般跟随部队行动。
淮北边币伍角
边币开始发行时,由于印刷力量的限制和照顾国共合作形势,维护法币的流通,边币发行是不很多,币种面额也较小。在根据地内,边币与法币等值共同流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边币一直处于辅币地位。一九四二年三月,汪伪中央宣布以伪储币为本位币,强令法币贬值兑换伪储币。五月,法币就贬值到了对折程度。法币价格的持续下跌,使边区政府不得不提高边币与法币的比价,以稳定边币币值。一九四二年七月间,边币开始以一比二的比率(边币一元值法币二元)使用,十月开始,与法币比价又提高到一比三。另一方面,银号也不断增加边币的发行量,以满足根据地人民对边币的信任和需求,并计划逐步改变边币的辅币地位,以减少法币币值波动给根据地造成的损失。从边币开始发行到一九四二年底,“共发行了五百万元,合法币一千五百万元。”
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尽管我根据地忍受经济损失而极力维持法币的地位,但国民党中央银行却置共同抗日局面和广大人民利益于不顾,擅用其法币发行权,大肆滥印钞票,给根据地经济造成了难以想见的困难。“中央银行的票子原包原封地大批倾销到根据地,有的甚至还是原张纸来不及切开的。于是根据地内物资外流,物价飞涨……”据估计,国民党利用溢发法币,每年从根据地剥削财富达十亿元以上,给根据地经济以极大摧残。在日伪和国民党双方都用法币来破坏根据地经济的严峻形势下,边区政府果断地决定停止法币在根据地内的自由流通,结束边币与法币共同使用的局面,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边币本位制,彻底摆脱法币的羁绊。党中央也就各根据地建立边币本位制问题,明确指出:在各根据地“法币兑换本位币后方能使用……向敌区购买有利抗战之必须品或到其它抗日区域去者,经证实后,可用地方本位币向银行兑换该区通行之货币。”淮北银号为便利边币本位迅速建立,方便人民及时兑换边币,在根据地内广泛设立了兑换所。各大小市镇的贸易局、商店、合作社,都承担起法币兑换边币的义务。银号加强印刷力量,加快边币发行速度,增发了面额较大的边币。为解决法币停止使用,边币一时难以很快满足流通需要的矛盾,边区政府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例如“提倡以货易货,另外再由商家发行本票”作为边币的补充。再如银号将一种一元边币收回,在票面上加印“壹拾”字样,作为十元币流通等等。在边币供给情况好转以后,银号于一九四四年十月底将该种代用十元币全部收兑完毕,不再使用。从一九四四年开始,淮北地方银号改发抗币。抗币与法币的兑换率为一比五十,银号准备将原发行的边币全部收回,一律改用抗币。
边币、抗币的扩大发行,基本适应了根据地货币流通的需要,制止了物资外流,粉碎了日伪和国民党用法币、伪币掠夺根据地财富的阴课。到一九四四年底,淮北地方银号边币和抗币的发行量,“边币除已回收的外,共发一千四百二十九万元,抗币发行了六百万元,总合法币约在三万万五干万左右。”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边币终于成为根据地唯一公开流通的本位币,货币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二、淮北银号边币的发行储备和
边币的流通管理
淮北地方银号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指导边币的发行工作。
当时发行边币,强调有充足的发行储备。根据地负责同志和根据地经济工作者在谈到边币发行储备及边币信誉时说:“我们是以根据地全部财政收入作准备金的。我们的财政收入,大过边币发行量的五、六倍,所以我们有把握保持边币的稳定”。
淮北边币壹圓
“我们是处在农村中,抗币的准备,主要是实物,特别是浪食。由于以前敌人不断的骚扰,银行准备的粮食,不得不采取分散保存的办法,因此解放区内很多农民可眼见银行准备的丰富。不仅如此,所有解放区内的群众合作社、公营企业、贸易局、税收机关,都是抗币的有力支持者。”“银行这方面的基金准备是很充分的,目前单是根食就有十一万石,值二万万元以上。此外实物如纸张、布匹、油粮、烟叶等总值一万万,另外应收未收的债款亦在七、八千万元。”(以上皆以法币为计算单位)
淮北地方银号不断总结经验,对边币的发行总额,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早在银号筹备成立期间,彭德怀同志曾就边币发行量问题指出:“一般地在根据地内流通货币数目不得超过按人口每人三元。”淮北地方银号始终重视和遵守这一指示,进行边币的发行工作。实践证明,彭徳怀同志意见是非常正确的。“1947年在邯郸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会议,我们计算各解放区虽然货币发行数量多少不同,物价高低不同,但每一个解放区人民的平均货币流通数量,都大体上等于三十斤粮食(约合现在人民币三元)。如果货币发行数量增加一倍,粮价也跟着上涨一倍,每人平均发行数量仍然是二十斤粮食。”
银号在边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上,也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由于根据地是农村环境,货币流通量受季节的影响变化较大。在夏收和秋收期间,农产品大量上市,货币需要量骤增。银号在这两个季节放手投放边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通过边币的大量发行,收购进大量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作为边币的发行储备。在其它季节,银号则通过有节制地放出手中掌握的一部份粮食,放出银号与贸易局共同控制的重要工业品,徐徐回笼边币,使边币的流通量适应根据地内的物资交易量,从而保证物价平稳,保持边币币值的相对稳定。
抗日战争时期淮北地方银号的边币发行工作中,以物资储备为发行准备的思想和控制货币流通量的管理方法,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現了强制通用的国家纸币,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不过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纸币的流通规律,实质上就是货币流通的规律,因此,只有要充足的物资储备,使纸币所代表的价值能得到实现,那么对于货币发行准备来说,无论是物资准备还是金银准备,都有同样的意义。淮北根据地的负责同志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货币值钱不值钱的问题,就是能买到东西不能买到东西,买的多少的问题。所以生产发展,东西就要多,抗币就能多买。如果不发展生产,即使有全部的黄金白银做准备也是空的。”因而认为;“我们的生产政策是抗币信用的最好的保证。”
三、银号的生产货款工作
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推动根据地生产发展,保证抗日战争物资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是根据地财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淮北地方银号发行边币的根本目的。淮北地方银号遵照毛泽东同志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的指示,把推动根据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淮北地方银号在发放生产货款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得到根据地人民的普遍赞扬和边区政府的多次嘉奖。
淮北边币伍圓
一九四二年,银行开展了发放生产贷款的工作。在当年的货款中,“农业贷款占50%,商业贷款20%,工业贷款20%,合作社放款及其它放款10%,共计放款1,115,000元,合法币3,345,000元。”
一九四三年,银号扩大了生产贷款发放范围,增加了贷款额。全年“总计贷款边币,7,933,189,09元,合法币2,300多万元。”
一九四四年,淮北地方银号的贷款业务全面展开,贷款发放额更有飞速增长。当年“淮北银号所发行的淮北抗币,其总额百分之七十左右用作农贷,其中光是贷出粮食一项,就在二千万斤以上。”
贷款发放的对象是以互助组、合作社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借贷小组。“借贷的组织是借户小组,他们互相保证信用,直接向银行的区办事处申请借贷,经审查合格就可以取得贷款,手续是很简单而敏捷的。”因此,“淮北地区,借到农贷的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例如“泗县中阳一个区仅五千七百五十四户,就有五千二百九十户是银号的借户,占入ロ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淮北银号发放生产贷款不仅注意有利生发展的原则,也注意到对劳动者和剥削者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一般借户的成份,做到了贫农占70%,中农占20%,富农占10%。”生产贷款的发放,大大打击了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不少地区人民群众告贷无门的困难。
淮北银号还号召和动员根据地内富户在春耕等季节借贷给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户。银号以本身资金为担保,保证借户到期归还借款或借粮,保证放贷的富户得到合理的利息。这样打消了富户的顾虑,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民间闲散资金投入生产,成为银号发放生产借贷的有力补充。
银号发放贷款的原则是借钱还钱,借粮还粮。但是,如果农民认为以根食折算成边币偿还贷款方便,银号也持欢迎态度。例如一九四三年边区政府指示淮北地方银号:“去年发放的农业贷款和今春发放的春耕贷款……愿还现款者听便,若无现款者,准折价还根,其粮价可比市价酌量提高。”银号发放贷款的利息,原则是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借贷资金的周转,尽量减轻借户的负担。所以银号贷款“利息是年利五厘到一分,最高没有超过一分半的。”利息率合理而略偏低。
农业是根据地经济基础。因此在生产贷款的发放中,银号把对农业生产的贷款发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巨额的农贷投放,简便易行的借贷手续,与高利货有着天壤之别的借贷利率,无疑对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贷款“解决了春荒中农民的口粮,添买了牲口农具。水利贷款促成了各县水利工程的完成。抵押贷款稳定了麦后的粮价,渔民货款成立了湖上腌庄炕房,发动了草民割草……”根据地农业连年得了大丰收,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淮北地方银号在发放农贷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一九四二年刚开始发放农贷时,由于没有经验,贷款发放得“数量少而零星无计划,不能成为推动边区生产的有力因素。”到一九四三年,仍然有不少地区“贷款一般是平均的分散的使用……有地方每个农民分到五元边币,对生产无有帮助”。货款按农户平均摊给,每户分到贷款数额又小,不足以用到农业生产上去,所以有不少农户象用救济款一样把贷款吃光用光。贷款不仅没起到推动农业生产的作用,反而使一部分农民产生依赖救济思想,给根据地财政造成了额外的负担。银号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要把救济与借贷区別开来,借贷与平粜区別开来”,制定了“普遍的发展生产与集中的使用贷款”的发放方针,同时大力宣传生产贷款发放的意义和使用贷款应注意的事项,农户理解了贷款发放的目的之后,在努力发展生产基础上按期归还贷款。银号贷款方法的不断完善,使贷款的投放和回收进入正常的轨道。农贷既推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改变了农贷成为财政负担的局面。到一九四四年,“银号放出的一切货款……借户都是踊跃的还,收回的已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淮北边币拾圓
淮北地方银号还积极组织资金,大力扶植根据地工业的发展。在银号的帮助下,根据地工业白手起家,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改变了根据地工业品全部依靠从敌区进口的局面,香烟、肥皂等还自给有余,转进口为出口。银号还指导根据地的私营商店、合作商业开展活动,活跃根据地贸易市场。鼓励根据地商业与根据地外的商业加强联系,进行正常的商品流通。银号还是商业活动的金融后盾。它或以银号资金作担保,或直接贷款给于商业以促进购销渠道的畅通,在银号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下,根据地商业蓬勃发展,物资交流市场欣欣向荣。
四、三位一体的经济组织机构
发挥了大作用
银号、金库、贸易局三位一体的经济组织机构,是适应根据地经济斗争形势需要而产生的。在边区政府财政处的统一领导下,银号、金库、贸易局相互支持,出色地组织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圆满地完成了支持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任务。
金库既是政府财政收支的保管与出纳机关,又兼理银号的现金保管业务。金库库存的现金作为银号边币发行保证,它是边币发行的储备机构。贸易局不但组织和管理抗日根据地内的物资调配和商品流通,更主要的是领导根据地的外贸斗争。贸易局组织根据地必需物资的进口所需要的法币、伪币,多是通过银号系统汇兑而集中。银号发行边币以及后来改发抗币的工作,则是在贸易局下属各公营商店、合作社的大力协助之下迅速展开的。银号和贸易局通力合作,控制着根据地的重要物资,调节物资的供求,达到了运用实物来繁荣市场、以充实的物资储备来稳定根据地的物价。银号和贸易局的密切配合,对根据地经济稳定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例如根据地开辟的初期,敌人虽然不敢轻易下乡抢粮,但敌人却利用农产品季节性强的特点,在粮食收获季节竭力压低粮食价格,大肆进行购储。农民为生产和生活对货币的急需,不得不忍痛低价出售粮食。银号成立后,立刻积极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粮食收割上场季节,银号“大规模发出抵押放款,农民可以粮食为抵押借到款子以满足其货币需要。等到粮价上升季节,农民可以高价出卖粮食,付还银行借款,其粮价上涨的全部利益,都为借款人所得。”一九四三年麦收季节,“由淮北地方银号举办抵押放款,其数为法币一千万元。抵押的粮食,以乡为单位保存,并由银号收买一部份粮食,以免谷贱伤农。”抵押贷款的发放粉碎了敌人在粮食收获季节通过压抵粮价掠夺根据地粮食的阴谋,也迫使商人和粮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极大的保护了农民利益。
另外,根据地的工业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原料来说和产品销售也直接受到农村生产季节的影响。为了扶植根据地工业的发展,保证工业原料的及时购儲和产品的销售,银号除直接给工业以大量贷款外,又和贸易局联合行动,对工业原料和产品进行收购、储备和放出。例如一九四三年,“银号买土纱土布来调剂市场纱棉布的供求关系。纱布卖不了,棉买不到,由银号买卖棉花及纱布,以平准价格,调剂供求。”一九四四年,“银号准备五万石粮与一万万的款子来帮助生产,另准备四万石粮收买土布,支持纺织。”
粮食抵押货款的发放、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量吞吐,对调剂根据地物资的流转,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抗日根据地这些控制物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中各解放区联成了一片。为沟通各根据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成立了华中银行,逐步实现华中解放区货币的统一。一九四五年八月华中银行开始发行华中币,淮北地方银号改称华中银行第七分行,淮北抗币与华中币等值流通。同年十月,华中解放区建立以华中币为本位币的货币体系,开始收兑淮北地方银号及其它各抗日根据地银行发行的边币、抗币。淮北地方银号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顾淮北地方银号的斗争历程,倍感创业的艰辛。重温银号开展金融工作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工作还是很有启发的。淮北地方银号,只存在短短的四年,但它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创立的光辉业绩,将是永存的。
作者:刘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