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高盾盾:【《暴雨》随想】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暴雨》随想

文/高盾盾

午饭后,想着活动活动再午休,拿起手机靠着被子便开始浏览经常关注的公众号,无意中看到“中国诗歌网”刊发的一首诗歌《暴雨》,标题就是“300元稿酬征集评论《暴雨》”,可能就是为着一点点功利心,我才予以特别关注,诗歌内容完美诠释其主题。作者安乔子这样写道:
一场暴雨让整条街泡在水中
我们的房子
像一艘被卡住的船,像是眼前的
一场电影,我们看着
闪电突然照亮短暂的荧幕
 
但台风还在吹
每一扇窗都在颤抖着
为了透明、辽阔又坚硬的一面
仰望,多么不堪一击
红色的小车像一只甲虫
在水中爬着
突然不知道要去哪里
 
有时,我也想象一场暴雨
是另外的自己
哗啦啦地落在镜子里
在午后安静的时刻,看到简洁却又内涵丰富的诗歌,思绪万千,我这样评论道:
题为《暴雨》,诗人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暴雨”的特征:无情的冲刷,任你怎般歇斯底里的呐喊都无济于事,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是多么得渺小!我们生存所栖居的房子像大海中孤独行走而又被羁绊的船只,而我们自身却像是电影院的观众,看着主人公的悲剧,我们也只能是叹息,悲伤他的悲伤,难过他的难过,却终无能为力;听着愤怒的台风怒吼不已,我们仰望星空、祈祷苍穹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看着本应拥堵街头的车辆,此刻却像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俨然是一只趴在一角静待命运安排的“甲壳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也不知人生将前往何处?《暴雨》写尽了诗人的伤痛,既然面对暴雨,我们如此不堪一击,诗人设想:不如我也做回暴雨,我也转变身份,是别人来看我,不是我看别人。作者以这样的辩证思维表达人类对灾难的无尽思索。

平日里,中午一点必要午休了,但今日写完评论一看手机已经一点十五分了,想着赶紧休息吧,马上闹铃该响了。身体是躺着了,眼睛也闭着了,做好了睡觉的姿态,看似在休息,可是心却没休息,脑袋里不停地闪现“暴雨,暴雨,安徽歙县,湖北黄梅……”,任我怎般强迫自己都无法安心休息。躺下没有二十分钟,学生敲门来请假。对于学生中午敲门,我本不喜悦,可关键是我根本无法入睡,所以起身询问学生事由,待学生走后,我继续躺回床上,可是依旧原样,甚至脑海中的思绪变本加厉,就这样忍耐着,不知不觉闹钟已响,尽管心里极不愿起床,可心想要去查班了,所以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去教室,刚刚推开门,脑海中却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不去了吧,这节是体育课,应该无碍,孩子们自己可以的。顺手打开电脑,坐在桌前,将脑海中的“痛苦”尽情地“发泄”,便有了关于《暴雨》的第二篇评论:
说起写作,信息化社会我们在各类报刊、杂志、媒体等都可以看到各种性质的写作。写作类别一般分为专业写作和业余写作,往往业余写作者居多。写作来源分为虚构与真实,也有二者兼顾的。但我以为写作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诗人写作《暴雨》想必是亲身经历或是耳闻目睹,才能如此得细腻深刻,为其不能如此。庚子鼠年,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至今还未彻底消退,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务必高度重视。高考当日暴雨侵袭的安徽歙县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以及地震突发的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贵州安顺公交坠湖事件,还有前些日子席卷北方各地的冰雹,似乎灾难也学会了分工明确、区域管理。这无一不是告诉我们:这是现实,是考验我们所有人能否攻克难关的一年,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性质的电影、电视剧。
作为写作者,往往不同于事件的解决者,写作更多的是表达性灵。记得师傅曾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说还要能写,只要我们还有写的能力,哪怕现实再残酷,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丰盈的,这样,我们的灵魂永远是有趣的、幸福的!”我看到作者安乔子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所以我想,她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表达人类对灾难的思索,更是在诠释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正如17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评论写完了,我的内心十分平静,似乎又完成了一件大事。而每每思绪飞扬不能“舒展”之时,我必焦灼不安,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文人骚客”吧。为了小小的功利心,我让自己的内心遭受如此难耐的痛苦,我想我是乐意的。即便今天没有功利心的驱使,我亦不会放弃对写作的热爱。如果300元稿酬可以算地上是功利心的话,那我想说的是:对写作的热爱,不是因为写作可以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而是因为写作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
再者,与其说是功利心,不如说我们更加热爱生活。这让我想到了先秦诸子中的庄子与韩非子。如果说《庄子》寓言的特色是奇诡的话,那么《韩非子》寓言的特色则是冷峻。他笔下“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卜妻为裤”“卫人嫁其子”“智子疑邻”“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十人树杨”“渔者持鳝,妇人拾蚕”等等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借寓言来阐述深刻的社会、人生道理。如果说文中有哀伤,那也是作者的哀伤,时代的哀伤,正是因为作者对生活如此得关注,所以它才可以营造出浓浓的戏剧情味,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和持久的印象。
本是简简单单的诗歌评论,却让我深刻领悟到:对生活越发地观照与书写,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对写作的热爱与坚持,让我们的生活始终弥漫在爱的氛围中。所以,又给我们的写作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高盾盾,女,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教师。爱阅读爱生活,坚持以我手写我心,曾有《“小桃树”忆奶奶》《班主任“求学之路”》《怀揣梦想,砥砺前行》《分析<雷雨>节选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等文章发表于语文在线初中版/高中版、教师报、语文课内外杂志等。

三秦文学团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