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衰危急症,经典中医显奇效

守圣人训,救天下民。这些理论的成熟、经验的积累,是我们的祖先留给现代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会继承与发扬,在对危急重症的救治中理应还原古代遗风,救危亡于顷刻,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特点的同时,也为现代中医树立榜样和信心!

--张锦祥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急症危症找西医,慢病难病吃中药”的观念早已成为一种意识的“常态”,甚至于以这种“常态”“要求”医生执行他们所认为“最恰当”的治疗方案。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中医生丧失了以中医手段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也让中医慢慢退出了急危重症治疗的阵地,逐渐沦为西医的附属。

其实,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西医诞生之前,中国医学就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让其繁衍生息、一脉相承,无论是像“伤寒”、“温病”这样的时行疫疠,还是 “真心痛”、“厥证”等急危重症,还是“消渴”、“虚劳”这样的疑难慢性病,还是妇女的“经带胎产”、小儿的“麻痘惊疳”,中国医学都能迎刃而解!

医案分析

林某,55岁,男性。糖尿病史3年,未规范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及监测血糖。2019年1月29日受寒后出现发热恶寒、肌肉酸痛以及咳嗽、气喘等症状,自行服退烧药症状未能缓解,恰逢春节假期,讳疾忌医,无奈气喘症状加重,热势不减,拖延至年初六(2019年2月10日)迫不得已至我院急诊。

当时完善抽血及胸片、CT等相关检查提示“肺炎”、“肾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肝、肾)”,且血糖高(波动在20mmol/L以上),热势高(波动在39-40℃),心肌酶学增高(CK 8211U/L,CKMB 235 U/L, LDH 1046U/L)。病情危重,急诊医生立即给予面罩给氧、静脉使用胰岛素、积极抗感染及护肝、护肾等治疗,但是热势不减,血糖仍波动较大。后加强抗病毒治疗,症状依然反复。

考虑患者存在肾周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且ICU床位紧张,当时请泌尿外科及ICU主治会诊。患者病情重,预后差,会诊组建议继续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调节内环境紊乱及脏器保护治疗。患者热势稍有下降(38.5-39℃),但气促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初七(2019年2月11日)夜间收入中医经典病房监护室。

首诊时体温38.6℃,精神疲倦,乏力,恶寒、发热,伴咳嗽、气促,咳黄色粘痰,头晕头痛,双下肢末端冰凉,胃口差,大便4日未解,当时根据病人情况,判断病人是虚实寒热夹杂,邪盛正虚,为难治之症,当机立断,处方“大柴胡汤合通脉四逆汤加减”。另外与病人家属交待好病情,安抚好家属情绪。

夜间服药后发烧情况还存在,最高体温38.7℃,但恶寒减轻,咳嗽、气促减轻,尿量增多(次日尿量多达6100ml),至次晨体温首次降至38℃以下(37.4℃),复查相关指标提示炎症指标好转,转氨酶、心肌酶等指标好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首战告捷!后续,孙良生主治、颜芳主任也查看了这个病人,对中药方案作出了调整。

在短短3天的时间里,将长达2周反复不退的高热彻底退了下来;而且在住院第5天,停掉面罩给氧并转出普通床位;在近2周的治疗中,所有指标恢复正常。2月25日患者精神爽利地出院了。

AST(谷草转氨酶)

ALT(谷丙转氨酶)

白蛋白(ALB)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胸片

医生点评

这是一例纯中医治疗的重症肺炎、肾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成功案例。

在传统西医学的理解中,重症感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必须积极、规范、足量、足疗程地使用抗生素,而且当炎症控制不佳时还需要使用到激素阻滞炎症介质的有害作用,而且同时必须给予足够强大的脏器功能支持,这一类的疾病一般在普通病房比较少碰见,多见于ICU(重症监护室),而且即使使用了积极的西医干预,亦未必有理想的预后,其死亡率与衰竭器官数量成正比,衰竭器官数目如果达到2个(包括肺或肾),死亡率通常超过80%,可以说只要碰到这一类病人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因为机缘巧合,在ICU床位紧张而病人又急需救治的情况下,我还是顶着各种压力将这个病人收入了我科的监护病房。但是同时又有一个难题摆在我的面前,究竟怎么在普通病房以什么样的手段去救治这个病人,帮助这个病人脱离险境?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当机立断,判断他能不能用纯中医治疗,还是必须得上西药协助救治以保障病人安全。当时看病人的情况,虽然脉象中没有“胃”,没有“神”,但是有“根”;精神状态虽然疲倦,但是眼神尚可,尚不至于“精气神”涣散,所以还是有把握使用纯中医治疗帮病人渡过这个难关。

接着是第二个问题,病人是寒热虚实夹杂,邪盛正虚之难治之症,扶正则恐留邪气,攻邪则恐伤正气,进退唯艰,此时只能评估正邪之间的关系,投石问路,小剂量尝试。因为毕竟是个危急重症,病情变化会非常迅速,虽然是有把握用中医中药去救治,虽然所给的药量一开始并不大,但观察、监控都得非常严密,这是我们科对待危重病人一贯的作风。

第三个问题,如果治疗失败怎么办?毕竟这个病人肝、肺、肾的功能以及心肌都受到损伤,病死率极高,此时此刻,稍有风吹草动,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已经做好了一切抢救的准备,但同时也非常感恩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让整个治疗顺利的进行。

最终,疾病如愿好转,皆大欢喜!但在欢喜之余,我们也要对此进行反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让这个疾病来得如此凶险?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病人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太薄弱了!病人糖尿病史3年,未规范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及监测血糖,血糖的波动不仅仅对血管,还对心、肾、脑等重要脏器亦产生着不可逆转的损害,而且长期的高糖状态,也摧残着我们的整体免疫力,一个小小的感染就有可能酿成一个凶险异常的重症感染。

另外,“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治未病”思想也逐渐扩展到现代医学,当轻度的感染发热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像《伤寒论》里面所说到的“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为制。”病情就会到达难以控制的地步。

所以“三分治,七分养”、“病向浅中医”,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常态!而不是等到疾病发展到九死一生的地步时,病急乱投医,这时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会有治疗上的局限,切不可心存侥幸!切忌!切忌!

嘉宾简介

主治医师:张锦祥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擅长:运用经典理论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是心肺及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痛症、痛风、各种慢性病、外科疮疡、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热咳喘及亚健康调理等。

张医生更多医案:

小儿发热咳喘,中医保驾护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