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方法连载14】四川成都∣贺南京:诗歌创作物性说
诗歌创作物性说
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对外的感觉,都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示。内在的思想,也要借助外物来有更深刻的说明,内与外的沟通,成为了人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对外在的物性有认定。
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物,有两种属性。一是单纯的物理属性,供我们使用,是生活资源。一是文化属性,这是人文赋予的,是对其在文化上的定位。从形相和特质上与人的生活与感情联系起来,是文化资源。物成为文化资源后,才与人和事有了精神和创作分不开的联系。人们对生活理解的很精美,物的文化属性也就丰富。通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人的感情很微妙,也很复杂,没有洽当的比喻,不能有最准确的传示。在诗歌创作中尤其是这样,也是人的感情与自然合一的必要。诗经的比和兴就是借助自然之比,以达心志之兴。人们常用的比喻,也就是为了把情,事说的更清楚,就要把常见易解的物性引入进去。对抽相的哲理,更是这样。人,物,情,是创作诗歌的主题。对物性的认识和使用,是人与情的媒介体。
人们对物定性,一是对物的本质说明,一是情感上的好恶,多出之与人的利益关系。是人性的外延和文化的结合。寄托情感,觉悟生活,都是通过物性达到的境界。花就是春天,竹可以代表君子。这是物性之美,通过外,来表达人和时间。物性可以解说难以理解的思维,守株待兔,把偶然认成必然。刻舟求剑,把变认为成不变。如果没有物作为辅助讲叙,很难把深刻变成浅显而被人理解接受。物性也与时间,空间密切关联。物性与人性的共美同文,是诗歌创作的基调,也是繁荣的原因。
作者简介
贺南京,男,汉族。生于1952年12月23日。原籍河南登封。现居成都。涵授古汉语专业毕业。退休前从事教职工作。曾出版,精舍读石,玛瑙石艺术欣赏,茶诗禅烟。退休后,致力于古诗词研究和创作。亦进行诗歌创作讲学。
鲁 西 诗 人
编辑部:
主 编: 弓车
副 主 编: 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张小燕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