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乾】九二,利见大人

【译】九二 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

注释:⑴“”看见,看到。《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⑵“”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⑶“”助词。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或情况的存在。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⑷“”鼓名。一种大鼓。《诗经·周颂·有瞽》:“应(小鼓)田县(即“悬”)鼓,鞉(小鼓,乐器)磬柷(打击乐器)圉(通'敔’乐器名)。”

⑸“”快,敏捷。《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⑹“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王公:天子与诸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乾】九二 象曰见龙在田,德也。

【译】象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是君主有仁爱之心对国内的穷人全部都给予财物补助

注释:⑴“”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⑵“”给予。施舍。(给穷人财物。)《左传·昭公十九年》:“王施舍不倦。”

⑶“”普遍,全面。(全部。)《孟子·万章下》:“普天之下。”

【乾】九二文言又曰:见龙在田,时也。

【译】文言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是君主适时地给穷人发放财物

注释:⑴“”合时宜的,适时的。《庄子》:“时雨降矣。”

⑵“”施舍,(给穷人财物。)给予。《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乾】九二文言又曰:见龙在田,天下

【译】文言 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这是国家的礼节仪式完备

注释:⑴“天下”四海之内,全中国。《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⑵“”礼节仪式。《荀子·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

⑶“”完备。《康熙字典》又《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乾】九二文言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译】九二文言:“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人们为什么做出如此举动呢?老师说:“君主具有仁爱之心征收的税赋适当。平常政令明确,平常巡视不马虎,治理邪恶势力,慰问那些忠诚的人,能使邦国更美好却不夸耀自己。既具仁爱之心又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治国。《周易》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这是君主以仁爱治国。”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也?

【译文】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为什么做出如此举动呢?

注释: ⑴“”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缘故。《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

⑵“”通“为”。作为(行为与举动。);成为。《韩非子·解老》:“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

【原文】子曰:“龙者也。庸

【译文】老师说:“君主具有仁爱之心征收的税赋适当。平常政令明确,

注释:⑴“”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

⑵“”喻指人君。《论衡·纪妖》:“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

⑶“”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⑷“”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孟子·告子上》:“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爱;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通“征”。指征税。《周礼·地官·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郑玄注:“正,读为'征’,征税也。”

⑹“”适当。《战国策·齐策二》:“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

⑺“”平常。《尔雅》:“庸,常也。”

⑻“”政令;号令。《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⑼“”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左传·子鱼论战》:“天之弃商久矣。”

⑽“”表明;明确。《左传·定公八年》:“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杜预注:“信犹明也。”

【原文】庸行之谨,闲

【译文】平常巡视不马虎。治理邪恶势力,慰问那些忠诚的人。

注释:⑴“”巡视。《礼记·乐记》:“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郑玄注:“行,犹视也。”

⑵“”谨严;严格。《荀子·王霸》:“谨畜积,脩战备。”杨倞注:“谨严畜积,不妄耗费。”(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⑶“”纠正;治理。《大戴礼记·千乘》:“开明闭幽,内禄出灾,以顺天道,近者闲焉,远者稽焉。”孔广森补注:“闲,正也。”

⑷“”邪恶。《国语·晋语八》:“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内事之邪,大夫之贪,是吾罪也。”

⑸“”慰问;问候。《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孙诒让正义:“存,恤问也。”

⑹“”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犹此,彼,或这些,那些。《尚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

⑺“”诚实;真诚;忠诚。《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孔颖达疏:“诚,忠诚。”

【原文】善不伐,德

【译文】能使邦国更美好却不夸耀自己。既具仁爱之心又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治国。

注释:⑴“”使之善;改善。《礼记·乐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善:好,美好。)

⑵“”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世间。《左传·成公十二年》:“世之治也,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

⑶“”表示转折关系。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⑷“”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

⑸“”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⑹“”知识渊博丰富。《荀子·修身》:“多闻曰博,小闻曰浅。”

⑺“”通“能”。能够。《楚辞·九章·惜往日》:“不逢汤、武与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

⑻“”治。《战国策·楚策四》:“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

【原文】《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也。”

【译文】《周易》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这是君主以仁爱治国。”

注释:⑴“”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⑵“”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乾】九二文言又曰:君子,问之,宽之,仁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也。

【译】文言:君主要努力学习使自己聚集丰富的知识,慰问百姓更普遍,用宽厚的理念去治理天下,对人又是论功给予赏赐。《周易》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这是君主以仁爱治国。

注释: ⑴“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

⑵“”学习。《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⑶“”使,令。《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

⑷“”聚集。《管子·君臣上》:“而发于众心之所聚。”

⑸“”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⑹“”问候,慰问。《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⑺“”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⑻“”通“遍”普遍。《史记·五帝本纪》:“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

⑼“”度量宽宏,宽厚。《诗经·卫风·淇奥》:“宽兮绰兮。”传:“宽能容众。”

⑽“”去。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⑾“”治理,安置。柳宗元《梓人传》:“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⑿“”通“人”《论语·雍也》:“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⒀“”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⒁“”致送,赐予。《汉书·高帝纪下》:“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⒂“”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⒃“”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