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18 打防疫针》

【总第042403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18 打防疫针

作者:魏瑞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的这个指示,为城里医生下乡;为农村普及赤脚医生;为发展合作医疗;为中西医结合;为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
那时在我们400多人的村庄,就有三位赤脚医生。他们背着药箱,走村串户,预防疾病、医治病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个电影《春苗》,就是讲述赤脚医生的故事。
小时候,种牛痘,打防疫针,我至今还有些残存的记忆。忘记了是否吃过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或许那时还没有糖丸,或者是用别的代替糖丸。但驱蛔虫的粉红色的宝塔糖,我确是吃过的。
记得有一次,全校的学生都要进行青霉素皮试,因是皮下注射,针头扎进去后,要向上挑,非常的疼,大概当时用的是青霉素G钠,这药最疼。我非常怕疼,因排着队打,知道逃不掉,只能装勇敢,轮到我时,从撸起袖子时,就胆颤心惊非常恐惧,有些哀求地看着医生,意思是无非就是请求扎时轻点、上挑慢点、推药少点、拔针快点。待酒精棉球擦拭完,扎上针时就开始忍受着,推药到表皮起水泡时,感觉疼到了顶点。呲牙咧嘴,倒吸凉气,是被皮试学生的普遍表情、动作,有些女孩子都疼的掉下了眼泪。那时若有手机拍个视频,现在再看一定很滑稽。 
群体进行青霉素过敏实验,到底是为了摸底子、建档案,还是把我们当了小白鼠做试验,也就不得而知了,若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医务室和学校可能会吃官司。
那时的人,左手臂上大都有两个手指盖大小的疤,这就是预防天花留下的。长天花的病人,痊愈后脸上会出麻子,满“天花”由此得名。我们家乡叫生"痘子"或生"砂子"。
生过痘的人,就能获得终生免疫,就不会再得第二次了。
接种牛痘,医生用涂有牛痘弱毒苗的利刀,在手臂上划开上下两个"十"字,接种后皮肤上会出现红疹化脓,结痂留疤。
计划免疫工作,就像佛菩萨普度众生一样,是一项惠及数亿人口,亿万家庭幸福的伟大工程。伟大就伟大在:当时国家非常穷,不管是免疫药物、还是组织实施一律免费。
2017.12.24
[背景资料]
毛主席的这个指示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今天的卫生部给谁工作,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对卫生工作的指示(即六·二六指示)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
脱离群众,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通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肯定造成医生与病人间的隔阂。
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二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四清到××年就扫尾基本结束了。可是四清结束,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是还没有结束的!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作者简介
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

  • 这是一位农村老中医,赤脚医生的老医书,无...

    这是一位农村老中医,赤脚医生的老医书,无意中翻到,希望可以帮到许许多多在减肥路上的同伴们.

  • 不能忘记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的历史使命 "赤脚医生"是指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是指那些在农村或者基层没有固定编制,有一 ...

  • 【百鸟朝凤】 王桂珍: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贫穷,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专业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对贫穷落后年代尤其多的病人. 因此,乡村应运而生"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qu ...

  •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当听到一组数据时,毛主席大发雷霆,发出了对中国农村影响至今的一项指示.   这组数据是: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 ...

  • 聊聊"编号"邮票(十八)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村湧现一种新事物,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我国农村不脱产的初级卫生人员. 在当时农村缺医少药困难条件下,这给当时农民小病治疗上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邮电部1974年6月26日特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之九 家乡的松柏树》

    [总第036202期] 模糊的记忆之九 家乡的松柏树 作者:魏瑞金 小时候,村里第一生产队的场院南侧,有个柏树林,大人们称呼柏树叫松柏(星百).有几十个棵.树龄达数百年的柏树.原属于刘家的墓地,因为坟 ...

  • 魏瑞金:东北的记忆之七 我的班主任李老师

    [总第122801期] 东北的记忆之七  我的班主任李老师 作者:魏瑞金 李老师,是六年五班的班主任,教了我一个半学期的数学. 他是天津知青,中等身材,面白微胖,平时衣着考究,黑色的三接头皮鞋乌黑油亮 ...

  • 魏瑞金:东北记忆之三 冷在东北

    [总第121601期] 东北的记忆之三 冷在东北 作者:魏瑞金 提起东北,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忍受的,还是东北的冷. 四十多年前,乌苏里江边陲小镇--迎春的冬天,那是异常的寒冷.冬至后,每遇强寒流,气温会 ...

  • 魏瑞金:东北记忆之二 一路北上

    [总第121501期] 东北的记忆之二 一路北上 作者:魏瑞金 从坊子站到迎春站,约2500公里,1977年时的慢车通票价是30块零8毛.就是这么便宜的路费,普通农家,也需要积攒. 登上了青岛至沈阳的 ...

  • 魏瑞金:东北记忆之一 少小离家

    [总第121401期] 东北记忆之一 少小离家 作者:魏瑞金 一九七七年初冬,远在乌苏里江边陲小镇的二姑带着大表哥和小表妹,约着沈阳的大姑一同回家看望奶奶. 奶奶共养育了三子三女,父亲最小,自父母结婚 ...

  • 魏瑞金: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9801期] 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儿时过年,在自家饭厨上贴上:"百菜白菜好,诸肉猪肉香"的对联. 清朝时有竹枝词:"几日清霜降,寒畦摘 ...

  • 魏瑞金:农村医疗那些事---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5003期] 农村医疗那些事---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1960年代,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新职业,叫"赤脚医生".他们只是兼职医护工作的农民. 他们在农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3 大队部的老于》

    [总第049202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3 大队部的老于 作者:魏瑞金 老于是我们村里不可或缺的人.他个子不高,面白而清瘦,为人中庸不刚烈,讲话慢条斯理,若穿个长衫,中分一下头发,再拎个小书箱,打扮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2 泥垛子》

    [总第045301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2 泥垛子    作者:魏瑞金 "泥垛子"是何物,是墙垛子? 不是家乡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它就是用泥箍的一种自制烟花,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灯节 ...

  • 【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1 生产队里吊粉皮》

    [总第043603期] 模糊的记忆系列之21 生产队里吊粉皮 作者:魏瑞金 人民公社时代,家乡的岭地上,基本全都种着地瓜.主要是地瓜产量高,那时先顾吃饱,一切为了填饱肚子.再者种地瓜也好储存,既可以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