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寒碜的过去,但一定铭心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过往的酸楚和点滴,律林好汉记忆如此深刻,令人佩服。
文/律林好汉
儿子上学真幸福,从幼儿园的“三餐两点”到小学的“三菜一汤”,顿顿按时送到面前,只需张开小口。可惜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起饭来总是胃口欠佳、食欲不振。难怪个子长势难于喜人,惹得妈妈抱怨不少。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时在初中学校食堂蒸饭搭餐时的情形,想起那一张张蒸票。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以优异的成绩从村小考入乡上的初级中学,因离家有几里路远,且是泥巴烂路,中午便在学校食堂蒸饭搭餐。早上起来自己用饭盒装上几把米带上泡菜,背着书包独自去上学。走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食堂,将饭盒中的米淘洗干净,盛上水,将饭盒交给食堂的师傅,当然得递上一张蒸票。等到中午放学铃声一响,立即奔到食堂寻找自己的那个饭盒。找到饭盒后,马上返回教室,从书包里拿出一大清早阿婆为我精心准备的切得很细很细并放了一小勺生菜油的泡菜,然后开始狼吞虎咽,很快把一大盒饭扫光。午饭吃得真香,因为家里的日常三餐以稀饭杂粮为主且难见油荤。
要蒸饭,就得给钱,需要蒸票。蒸票一分五厘一张,一平方厘米大小。一周父亲只能给我一角钱,买六张蒸票就用去九分。一周一分零用钱,还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乱用。一次,我在找饭盒时,意外发现一张揉得皱巴巴的小纸片沾在放饭盒的水泥台面上,展开一看,蒸票两字若隐若现。原来是食堂师傅在边收饭盒边收蒸票时,顺手将蒸票一捏,往底下一甩,偶有蒸票被甩进旁边的饭盒堆里,粘在湿漉漉的饭盒上。当把饭盒移到大蒸锅里时,附在饭盒堆里的蒸票也一起被蒸煮。
起锅后,又随饭盒一起出来,遗落在放饭盒的水泥台面上。我的细心让我发现“新大陆”,惊喜万分。中午,我找饭盒时,瞪大双眼,用目光地毯式地来回搜寻,不时会有收获。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有的完好无损,有的破败不堪;有的字迹清晰,有的字迹模糊。我将“优质品”挑出,以“废”乱真,居然能蒙混过关。这样,偶尔又能节约几分钱,又可以到学校对面的乡文化站看书了。废蒸票能被顺利用出,也许是食堂师傅疏忽大意,也许是食堂师傅心生怜悯。后来,食堂换了师傅,我再也不能寻到那一张张废蒸票了。
从此以后,我不能再进乡文化站,不能再“博览群书”了。
时隔二十多年,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有时忆起那段捡拾废蒸票的经历,辛酸的泪滴会夺眶而出。我本想掩一行丑陋,藏一段寒碜,但这枝记忆的红杏总会出墙,于是用键盘敲出那段永烙心间的往事,让它点亮那盏指引我前进的灯塔。
作者:律林好汉,律师职业。跃然纸上的那抹悠然之思,只为留住经年的悠悠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