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继槐先生《遥举金樽贺乡里》| 作者:姚天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著名作家、诗人李继槐先生的长篇叙事诗《神力》,是我国当代较长的一篇人物传记诗,该诗还原了《西游记》中唐僧即唐玄奘,真实而光辉的形象,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赢得了中外读者青睐。而他日常随手所写的短诗,亦犹金珠美玉,令人赏心悦目,赞赏不已。现试评一诗,以嚮读者。

遥举金樽贺乡里

梦萦千回醉故园,青山依旧溪水甜。挂书牧野今犹在,镌石小诗已如烟。而今山随人巨变,烟雨楼台山水间。桑梓已成黄金地,八方游客喜流连。遥举金樽贺 乡里,白发千尺返童颜。

这首诗,曾发表于《济源日报》,是李继槐先生2018年返乡,饱览了所在村镇及济源的诸多景点和变化,回到海口后写的一首简短古风。现对此诗谈谈自己的粗浅理解和看法。

起首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眷恋情怀。意即:(我)千百次梦绕魂牵,沉醉在家乡。家乡的山依然是那样青翠可爱,溪水(指桑榆河)也还是那样清澈和甜美。
三、四句:回忆少年牧童时期在树上读书的场景。“挂角”,出自《三字经》句:“如负薪,如挂角”。“挂角”,指隋朝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抽空读书的故事,作者在此借用了这个典故。牧野:放牧的原野。这两句是说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的原野依然历历在目,但用石尖在较平的石头上用力写划的许多短诗,已如烟雾模糊不清了。诗人借用“掛角”典故,是他真实情况的写照,对此,不得不多叙几句。作者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德珩是饱学之士,私塾先生。读书家风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受到传承。《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名著,是他平时和放牧时酷爱的读物。单《东周列国志》他通读了好几遍,读的遍数多了,由不懂到懂,并能熟背不少经典片段。他不仅热衷读书,还爱在较大的石头上写诗写联,在两年的初中同学时期,有几次到他家玩,在他家附近的石头上曾见有两处都写着“新中国名震中外,桑榆河富甲天下”的句子。由于少年放牧时期就积淀了他的古文基础,以至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的语文和写作水平出类拔萃,远远高于同班同学。他的回忆,表现了一个异乡游子对哺育他成长的家乡热土的无限眷恋。
五至八句:简括家乡巨变。烟雨:如烟似雨,形容众多。亦可理解为云蒸霞蔚的景象。这四句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和人们开拓进取精神,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变化,云蒸霞蔚中依山傍水高楼林立,公园亭台随处可见。家乡成了黄金地带,修建了许多名胜景区,吸引着四海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旅游,流连忘返。
昔日穷山沟,今朝热土地。鉴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欣喜若狂,热爱和喜悦的情感至此涌到了极点,所以自然而然引出热烈祝贺的九、十结尾两句。白发千尺:夸张说法。返童颜:回到了孩童的容颜。这两句是说,我在遥远的海口,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金樽美酒,热烈祝贺家乡可喜的变化,兴奋得使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翁,也变得神气十足,简直像个孩童一样了。
综揽全诗,通过回忆概述与祝贺,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怀。他身在遥远的海南,但仍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也正因为李继槐先生有着浓浓的乡情,才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有关乡情类的诗作绝唱,历来多不胜举,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崔颢的《黄鹤楼》等。笔者认为李继槐先生这首“遥举金樽贺乡里” 一诗,虽不是律诗,亦堪属名流杰作。该诗内涵丰富,品之有味,读之上口。“梦萦千回”“白发千尺返童颜”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生动形象,且极大增强了感染读者的力度。诗仙李白《秋浦歌》中,因惆怅而白发长了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继槐先生笔下,则是因喜欲狂而白发千尺消失,变成天真烂漫的孩童。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能不说是大胆巧妙的艺术构思。故“白发千尺返童颜”不愧为不朽名句。而“醉”“甜”“镌”“黄金地”等字词的运用,恰到好处,都极大地增加了诗的含金量。

愿读者喜欢这首诗,并对笔者的理解和看法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姚天杰,笔名凝华,河南济源退休教师。爱好书法文学。著有《寒凝发春华——姚天杰书法与文集》。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