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史话 | 正森老师话裘史(17)

近几年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表明,全国三四千汉人姓氏排名中,裘氏排在三百位之后。在浙江嵊州市,裘氏却是一个大姓望族。嵊州的裘姓户籍人口有2.2万,在嵊州姓氏排名占第六位,占全国裘姓人口的22%。

裘氏本源

裘氏的本源主要有四种说法。

一是有块封地叫“裘邑”,裘邑里的人都姓裘。卫献公十六年(公元前561年),柳庄公担任卫国(古属渤海郡)太史,对国家有功,卫献公称之“社稷之臣”,因而分封“裘邑”。这个地方为柳庄公的食邑(郭沫若中国通史第三稿第一章第一节,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上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嗣子孙,就以“裘”为氏。
       二是有人封了“裘国侯”,则他的子孙姓裘。
       三是周朝时,一个执掌衣着的“裘官”,他的后裔姓裘。
       四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仇牧的儿子仇仲,为避仇杀,将仇氏改为裘姓。

上述说法中,第四种说法历史依据比较充足,多数裘氏宗族接受的就这“仇”改“裘”一说。
       义门裘氏宗谱(锦轴题志)的世系表就以裘仲为裘氏始祖,裘氏第一世。
       据《左传》以及《春秋》的《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秋,宋闵公几句戏言惹怒了猛将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一怒之下弑了宋闵公,接着又杀死大夫仇牧、太宰华督,另立君主。宋国各公子逃往萧邑。冬,萧邑大夫和宋各公子联合击败南宫长万,立宋桓公。宋桓公重用华督之子,世袭大夫。宋桓公还邀请仇牧的儿子仇仲出来做官。仇仲讨厌春秋时期频繁的战争和纷争的官场,执意弃官隐居,宋桓公只好依允作罢。
       对此,浙江嵊州崇仁义门裘氏宗谱有记载:仇牧之子仇仲不愿为官,谢绝宋桓公的再三邀请,隐于卫国西鄙(现河南省西北边),为避仇杀,改氏“裘”。裘仲成为裘氏始祖。宗谱的记载与《春秋》、《左传》没有关于仇牧后人复出的记载是吻合的。
        裘仲隐居后,不再是大夫,没有封地,也就没有“裘邑”。
       庄子的《南华经》中“列御寇”有一句话: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列子列御寇(前425—401)和庄子周子休(前369—286)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这是在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裘氏”和裘氏的居住地点——“裘氏之地”(也没有叫“裘邑”)。历史记载最早的裘氏居住地在郑国,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北半省中部,距裘仲最初隐居地略向东南移了点儿。从春秋裘仲第一个裘姓人以来到战国时期,经两百多年的繁衍,约传了七、八代,形成了裘姓发源地。

至于北宋《广韵》说的“望出渤海(河北、山东)”、北齐《魏书》说的“望出南阳(河南)”,都是较晚的事。后来裘氏后裔频繁的迁居,织网似地交叉穿插,虽然人数不多,终于布遍了全国。
       从各地裘氏宗谱了解,众多的迁居大多是一人一户单独成行,很少有集体搬迁。迁居原因有生计、婚姻、游玩、做官等。裘氏“根在江北,旺在江南”。有两人因外族入侵,国破南迁。一次是西晋黄门侍郎裘睿,随晋元帝南渡,他的后裔撑起了裘氏半壁江山。一次是南宋翰林院孔目裘贵(肇宗)随宋室南迁,定居山阴天乐老虎尾巴岗,至今已传29代,现有2100多人。

旌表义门裘氏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裘氏三十二世孙裘睿,官黄门侍郎,随晋元帝南渡,隐于浙江金华。
       睿之子尚,亦官东晋黄门侍郎。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裘尚离任定居浙江会稽(绍兴)云门斗邱,为会稽云门裘氏始祖。
       斗邱村庄长五里,阔一里许,群峰拱列,溪流环绕,景色优美。
       之后的数百年里,裘尚的后裔都生息繁衍在斗邱。据《燕翼贻谋录》卷五所载,会稽县裘氏在南宋时已演变为家族,其族长取代家长行使管理职权,实行家长制式的严格管理。“族人虽异居,同在一村中,世推一人为长,有事取决,则坐于听事。有竹箅亦世相授矣,族长欲挞有罪者,则用之。岁时会拜,同族咸在”。
       至宋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会稽云门裘氏越六百余年,历十三个皇朝,传十九世,长幼六百余口, “同居共爨,雍睦无间”。越州知州李遹奏旌“平水云门间之裘氏为义门”。宋真宗准奏,敕命旌表云门裘氏为义门,封家长裘承询为承直郎,免其徭役。

宋真宗敕命旌表义门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周官以三物六行教万民,欲民敦孝友尚姻睦也。叔世风漓浸不古,若求其比屋可封,难矣!唯尔裘承询恪遵礼度,在涧自娱。自尔祖东晋黄门侍郎裘尚而下,传家棬一十九世,历年六百有余,并无异爨,疆界不殊于彼此,显承无射于人,斯守杯之世泽,联肤发为同枝,孝义可风。朕心嘉怿,是用旌尔为‘义门’,封尔为承直郎(六品文散官——注),并免尔本身徭役。书曰:“表厥宅里,树之风声。”俾尔遐迩实瞻式焉。尔惟克守今模,无陨厥问,钦哉!

大中祥符四年十月二日

这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月颁发的诏书。
       宋史有记载“越州裘氏居云门山前,十九世无异爨。子弟习弦诵,乡里称其敦睦。州以闻,诏旌其门闾。”我国古代“同居共财”、“累世同居” 的家族,朝廷旌表的时候称作“义门” 。按二十四史的《列传》所记,南北朝共25家,唐朝38家,五代2家,宋代50家,元代5家,明代26家。
       嘉泰《会稽志》卷一三“义门”条:“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自齐、梁以来七百余年无异爨,子弟或为士,或为农,乡党称其行。大中祥符四年(1011),裘氏义居已十有九世,其族长曰承询。此后二百三十六年,其号义门如故。至嘉泰(1201-1204)初,又五六世矣,犹如故,聚族亦加于昔。”再传八、九世,咸淳年间(1265-1274),义门裘氏被县衙强行分户。
       宋人王捄《燕翼贻谋录》卷五分析:“余尝思之,裘氏力农,无为士大夫者,所以能久居而不散,苟有骤贵超显之人,则有非族长所能令者。况贵贱殊途,炎凉异趣,父兄虽守之,子孙亦变之,义者将为不义矣。”公元1244年,王捄为义门裘氏淳祐五年家谱撰谱序。说:“裘氏虽无显著,子孙世守其业,犹为大族,胜于乍盛乍衰多矣。”
       当时云门裘氏虽无显赫官宦、豪商巨贾,却以孝义惇睦名闻天下。为此,裘氏有许多名贤的文墨洵宝。
       民族英雄岳飞为裘氏家谱题“至宝”二字。
       嘉定元年(1208)陆游感乎义门裘氏“以孝义惇睦名天下,天下推为名族,与汉之姜肱,唐之公艺并称”。惊叹越州义门裘氏嘉定元年家谱,“以光昭世,美者,备矣”,“懿哉”!于是挥毫写下《越州裘氏谱序》一文。
       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为义门裘氏咸淳癸酉年家谱作跋。跋文指出,家谱有利名教,功于“使水源木本之义,千万世而不泯”。
       还有朱熹、米芾、王十朋等名人题赞。斗邱裘氏将这些图文制成一卷锦轴题志集。锦轴幅面阔13.5厘米,长五楹(约20米).
      还有许多如范仲淹等名人志士慕名前去斗邱参观访问,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

斗邱精神

斗邱裘氏大家族和谐平稳地维持了九百多年,后来发展到一、二千人。如果没有元末胡大海那场毁灭性的战火,毫无疑问,它还将延续下去。裘氏义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能维持如此长久,主要是有“三宝”维系:一宝,一付管理班子。管理大家族的是由民主举荐的好谋略善言辞、德才兼备的族长(又称家督),并有一群会计和长者担任的库司、司事辅佐,还有能说会道、生活经验丰富的贤惠女眷负责生活教导(族内称宗姆)。二宝,一套规章习俗。长年累月中,家族形成了财务收支、衣食住行、劳动、养老、教育的一整套良好的规章习俗。三宝,一个道德风尚。宗族内全体人员恪守礼度、孝义可风、雍睦无间的高尚道德风范。
       斗邱裘氏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在大家族内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这种道德精神是永恒的,将与世同存。
       嘉泰会稽郡志的一十三卷 “义门”条叙述了裘氏义门许多动人故事。这里关于裘氏礼度、孝义、雍睦等道德风尚的事儿挑几樁说说。
        “同居共爨”是说族内数百个小家庭的居所由宗族统一安排,并且数百成千人聚合在一处吃饭。每次用膳,鸣钟为号。男女分左右两边按顺序坐,如有一人不到,没有一人举筷先吃。另一方面,迟到的情况也是极少的。
       夏天,家长召集十三岁以下的儿童百余人分瓜。家长叫儿童们自己领取。儿童们总是互相推让,没有一人冒冒失失地争先去领。最后还是按照行辈长幼的次序领去。恪遵礼度的行为习惯自幼养成,终生不变。状元王十朋任越州签判时,作诗感叹裘氏儿童的礼义:“鸡犬和同无彼我,儿童逊让识尊卑”。
      族中有两妯娌同月生子。后来兄嫂夫妇相继去世。弟媳抚养遗孤胜过亲生。母乳不足,亲生儿子断乳,哺育姪儿。亡嫂的弟弟刘寄盘得悉后,作《抚孤吟》叙其事:“怀中儿,季妇遗。亲生儿,床上啼。谓儿且莫啼,儿弟方苦饥。儿有母,弟无母,先哺弟,后哺尔。”仁慈之心,感人肺腑。
       媳妇归宁,如果幼儿留在家里,尽可放心,自有妯娌们母乳喂养。族内乳妇“视卧儿于筐,饥则哺,不问何人子”。所以有人说裘氏义门“儿无常母,衣无常主”。衣服洗好后叠放在衣架上,谁都可以拿来穿。家族内全体成员之间雍睦和谐,可以想见了。
       斗邱裘氏笃行孝义。有个裘仲容,母病吃药,要活人的大腿肉做药引子。裘仲容毫不犹豫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母亲做药引子。结果母亲病愈。当时有祥云复盖在他家上空。人们纷传仲容以诚孝感动天地所致。米芾评价仲容的孝行,曰“移孝即荩臣”。此事传入朝廷,北宋的仁宗很感动。公元1049年十一月初一,宋仁宗敕命旌表裘仲容为孝子,说“裘仲容安分守己,操履端方。刲股救母,情更异于当世。特赐丝纶,永昭百世。”
       忠孝仁义为本的裘氏家风,甚合宋高宗心意。绍兴十年(1140),宋高宗写下了《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赠给义门裘氏。
   《》:派出云根徹底清, 浸沙流月漾空明。渊边大孝人家住, 兼期遐(叚)近有孝名。
   《义台》:怪石嶙峋四面开, 不容凋琢实奇哉。义民缘在山边住, 人把山名作义台。
      宋高宗写下的《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结果被当时任翰林院孔目的裘家坞始祖裘贵截留了,没有送达斗邱裘氏,也无人透风给斗邱裘氏。近千年来,《皇帝勅题裘氏孝泉、义台诗二绝》在民间一直被绝密珍藏,外界无人知晓。
        绍兴十四年(1144),宋高宗又为斗邱邻近的云门寺题碑额“传忠广孝之寺”,碑中有小字::“赐传忠广孝寺”。碑高丈余,立于云门寺前。宋高宗是冲着裘氏给云门寺赐名“传忠广孝寺”。
       一个平民家族的道德风尚受到历代皇帝如此盛赞,史上确属不多。斗邱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仍是现代人的楷模。

斗邱裘氏盛衰记


       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黄门侍郎裘尚游云门,见云门南的斗邱群峰拱列,溪流环绕,景色优美。于是,裘尚辞官在斗邱建宅定居。
       裘尚的后裔一直在斗邱繁衍生息。至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 六百多年来,人口繁衍到六百余人。一直没有分过家。全族财产共有,“同居共爨,雍睦无间”。几百年来,大家族都由全族举荐的一位贤能之士为族长,管理事务。裘氏家族逐渐走向兴旺昌盛。
       宋真宗敕命旌表云门裘氏为义门后,按唐宋礼制在斗邱村口建乌头大门,两旁立绰楔(表示孝义的木柱),门外筑左右两个义台,棱台体,四面白色,上方四角为红色。这些建筑物都高四米,显得雄伟庄严。门前百米大道两旁槐柳相间成行。
        至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已传二十五世。八百年中,族内人口渐增,有房屋数千间依谷而建,全村长五里,宽一里。后来人口多了,居住和劳作的地方散远,成千人在一处吃饭不方便,改为“同廒异灶”制。同样的菜肴,分几处烧煮,各人可就近进餐。其余悉循旧章,仍由族长统一管理。
        宋末咸淳年间(1265—1274年),会稽县薛姓主簿执掌簿籍,因国库匮乏,强制裘氏义门分为十九房,按房分支,自立门户,恢复裘氏的赋税、劳役,藉以增县衙收入。强行规定裘氏后裔不得复聚,除留宗祠祖坟祭祀等茔产外,凡族中公有的房屋、田地、产业及一应财物全部均分入户。斗邱裘氏的财产公有制就此隳于一旦。
       裘氏义门被迫离析不到十年,宋灭元兴。裘氏族人深感痛失义门之殊荣,提议恢复义门旧观。族长召集族众商议。合族公决:集中田产,统一耕织。族人进餐,仍实行“同廒异灶”制,即全族同一仓廒,分灶数处,人们就近进餐。至于合族财物的收支,原先全部公有化的制度,改为三分之一收入归公库,由大家族管理支配,三分之二收入归各户自理,增加了个人私有成分。由此促进了家族的又一次繁荣。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铢积寸累,至皇庆年间(1312—1313年)公产已丰,人口亦增,义门规模日见有序”,家族声名重振,重现昔日义门之壮观。
       元末顺帝时,社会动荡混乱,盗贼蜂起,祸害百姓。为捍卫一方平安,保一族安宁,斗邱裘氏在驻日岭设置营寨,操练族众,奋勇迎击来犯盗贼。后来,裘氏联合从驻日岭到日铸岭一带各乡邻里,招收乡兵,力量更强了。从此,这一带十分安定,寇盗不敢再犯。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明军参将胡大海攻下诸暨后,接着兵分三路进攻绍兴。为了铲除地方势力,并解除进攻绍兴城后顾之忧,胡大海两次偷袭斗邱,企图消灭在元、明两军之间保持中立的裘氏势力。
       二月初四,由胡大海亲自率领的东路明军,从诸暨街亭出发,经过驻日岭到绍兴九里(禹陵附近),途经斗邱。夜晚,胡大海第一次偷袭斗邱,失败。
      三月初五晚,胡大海组织第二次大规模袭击斗邱裘氏。胡大海兵分两路悄悄向斗邱进发,临近村庄同时纵火合击。面临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裘氏族人来不及组织自卫反击,只能各自慌乱抵挡一阵。裘氏壮士腹背受敌,前后不能相顾,且寡不敌众。裘氏族众惨遭屠杀,妇女、儿童无一幸免。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九百五十年的裘氏后裔,上千无辜裘氏族人一夜间被杀戮殆尽,人亡村毁。
       家长裘廷举眼看斗邱面临毁灭,密令管事保护裘氏家族珍宝撤离斗邱。在这场兵灾中,斗邱的圣旨、锦轴题志等裘氏瑰宝才得保存下来。
       事后,劫后余生的数位裘氏族人,几次相邀返回斗邱,意图重建家园,终究阴影太重,都未能成功。
      清康熙年间,裘孔武(任粤东东莞县县尹),宦成归里,念祖上世泽流长,义门之名不可忘。倾全部家财,购得义门故址,重建裘氏宗祠,营造房屋,招集数十户散亡裔孙,图复旧业,但最终仍未能重振,“义门”实难再造。
       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 裘尚定居会稽云门斗邱起,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到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 上千无辜裘氏族人一夜间被胡大海杀戮殆尽,突然人亡村毁止,裘氏在斗邱经历了九百五十三年。以后,斗邱裘氏再没有崛起。

义门裘氏后裔

幸喜在胡大海灭绝斗邱裘氏前,会稽云门义门裘氏已有甚多分支。如北宋后期,就有数人外迁,形成分支。据宋绍兴槐里裘氏宗谱记载,早期大的分支有“仁、义、礼、智、信”五派:仁派——裘可暄居会稽云门(本宗)。义派——裘永昂婚迁嵊县崇仁。礼派——裘寿九分居山阴樗里。?智派——裘柄任职鄞县令,落户慈溪鸣鹤场。信派——裘贻、裘畴祖分居台州。
       稍后,仁派从云门迁出的还有十八世孙裘佐迁河南,二十三世孙裘诸野迁富阳,二十四世孙裘邦光迁江西新建,二十六世裘汝遇迁居兰溪。裘玉迁杭州武林,他的后人裘肇元于乾隆年间迁无锡。裘崇迁富春环山。宋绍熙年间,裘从仁迁慈溪横山。慈溪又有后裔迁舟山、富阳。
       各支各派又衍生众多分支布遍全国各地。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了解全国裘姓人口约十万余。粗略估算,全国的裘氏人口有一半以上出自会稽云门(绍兴)斗邱“义门裘氏”,裘尚的后裔。而义门裘氏最大的支派——崇仁派的裘氏人口现有两万五千左右,主要分布在嵊州市12个乡镇(街道)108个村。早年迁往外地的有:
 
世 始祖名 移居时期 移居地     世 始祖名 移居时期 移居地   
13 英才            东阳西朱岭 22 学裕   清道光   甘肃平阳   
22 良法    清同治  临安       23 方金   清同治   临安   
24 仁标    清同治  临安       23 方森   清光绪   富阳   
22 经瞻    清同治  富阳       23 文潮   清道光   余姚   
21 世衡    清乾隆  平湖乍浦   23 信源   清光绪   嘉兴   
23 美贤    清光绪  嘉兴       23 德兴    民国    杭州湖墅   
14 俊讨            诸暨       24 永孝   清道光   诸暨   
      思裘    元末    无锡       22 道鉴   清嘉庆   北京   
23 观宾   清咸丰   四川                 民国     台湾 
       目前,崇仁裘氏人巳有不少分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
       斗邱人亡村毁后,早在一两百年前,崇仁作为义门裘氏的联络中心、祭祖根基,已被斗坵裘氏各大宗派认同了。迁往无锡、慈溪、江西新建的义门裘氏三大派都有名望人物来过崇仁认宗祭祖。绍兴本宗也与崇仁宗派交往甚密。1643年,将裘氏传世珍宝——“锦轴题志”授予崇仁派韫椟敬藏。
       崇仁古镇的裘氏民居建筑群、宗祠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国家已拨款一百多万元,计划在今年十一月动工俢缮崇仁义门裘氏宗祠。这里是古镇的一个旅游景点,也将是裘氏同胞聚会和祭祖的好场所。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