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中的杨家埠年画

这是最近写的。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二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堂。最近一段时间,我想把它们一篇篇地移栽到自己的园子里,希望它们在此安静地生长。

写的都是故园中的旧人旧事。这些文字写起来费时费力,但我是如此地喜欢他们,喜欢那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情怀的灵魂。想到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笑过、哭过、迷茫过、叹息过,便感到天地澄澈、心中温暖。

我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毕竟受过历史系老师们多年的教诲,明白民间传说、野史与史料的区别,所参考的多是历史典籍与可靠的地方史文献。但毕竟水平有限,此番公之于众,也请方家指教。——魏辉注。

丰收太平年,

画业立得全。

发了杨家埠,

置了好庄田。

这是一首在十里八乡传唱了好多年的民谣,说得是杨家埠的故事。如果用当地的乡音唱出来,会别有一番风味。

民谣中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你肯用心去看,一定会有很多发现。民谣里面不仅反映出当年的现实,还有文化、历史、艺术、民情、民意……

这首民谣里面提到的“杨家埠”,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潍坊市寒亭区。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有这个名字,考试时的填空题经常会考到——我国的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那时候没有去过杨家埠,但是在心里认定了它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它与桃花,与杨柳并列,充满了诗情画意。

后来,由于工作或别的原因,我多次来到杨家埠。认识了杨家埠之后,对小时候的想像哑然失笑。这里没有桃花与杨柳的浪漫轻盈,却有属于杨家埠特有的风情——质朴浑厚、大俗大雅。

这里有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有林立的店铺,有勤劳质朴的人。

画缘

刻版坐案子,

捎带着糊扇子。

这是一首民谣中提到的杨家埠人的日常生活。

那年,作家冯骥才来到杨家埠,写了篇《杨家埠的画儿》,其中也说到了杨家埠的人:“杨家埠的男女老少,全都人勤手巧,既精于种庄稼种菜,又善于印画扎风筝。老时候这样,今儿还是这样。他们农时下地,潍坊出名的萝卜就是他们种出来的;农闲时人却不闲,比方现在,他们全都在家里忙着画画呢!杨家埠人最爱说的话是:俺村一千号人,五百人印年画,五百人扎风筝。意思是说他们全是艺术家,说话时咧着嘴笑,呲着白牙,很是自豪”。

关于此地年画的起源,杨家埠的老艺人们都说:“手艺是老祖宗带来的”。

杨家埠的年画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清以来,潍县(现潍坊市)是贯穿山东东西的交通枢纽,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潍县城东北十几公里的西杨家埠村是年画的发源地。据当地的《杨氏宗谱》记载,明代洪武二年(约1369)前后,杨氏的祖先从四川省梓潼县迁来浞水两岸。

四川在宋代就是全国有名的雕版中心。据《中国版画史》介绍:“四川的雕版,对内陆大规模的雕版业的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有名的“开宝藏”便是在成都,集四川良工,费时十二年所雕成的一部为数五千多卷的佛经”。

杨氏的祖先迁居潍县,当年由于人多地薄,年景欠佳,他们仅靠农耕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将掌握的雕版技术利用起来,并结合山东的风俗,创造了木版年画,俗称“摸画子”。杨家埠人收藏的早年的木版年画《天地全神》的上端,仍刻有波罗密心经。现存明代“同顺德”画店所刻的《三代宗亲》年画,画上人物装束都是明代打扮,其绘画形象与刻版技巧已经十分娴熟,这也是杨家埠年画发源于明代的有力佐证。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有重农轻商的传统。但是此地的民风却不同。

仓上的割草罐,

三角埠割弓弦,

北纸房把纸抄,

南纸房果木园,

齐家埠炮仗(爆竹)盘,

一溜儿仉庄开菜园。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杨家埠一带历史上工商业兴盛的景象。杨家埠年画应运而生。从明代到清初,依靠年画业发展的画店有同顺堂、吉兴、太和、公茂、恒顺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杨家埠年画到清代中后期达到鼎盛,又有万顺、公兴、公义、公泰、永盛等30余家画店大量进行年画生产。仅西杨家埠杨姓家族就有“画店百家,画样上千,画版上万”的规模,周围村庄还有画店五十多家。

1950年,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调查所写的《寒亭的年画》一文中,提到仅杨家埠一村的用纸量就在两千件以上。两千件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一件纸为三十令,一令是五百张。最后得出的数字是以几千万来计算的。杨家埠也成为了中国的三大年画中心之一。

画经

腊月里

置办年

好画子

揭几联

请门神

买对联

丹红纱绿捎个全

天地下

摆香案

百般神灵都来过大年

这首民谣说的是山东一带农村过年的民俗。“年画姓年”,它是为过年而生的。杨家埠年画虽然起源于四川,但与四川的雕版有本质的区别,从诞生之日起,它应俗而生,随俗而变,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如饱满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单纯的线条,吉祥的内容。

杨家埠艺人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画经”,朴实生动,通俗易懂:

如:

画画无正经,

好看就中。

还有:

远看色彩近看戏,

画中要有戏,

百看才不腻。

杨家埠年画的色彩,基本色为红、绿、紫、黄,加上黑色的线条,白色的纸张,变幻出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作。艺人们用的颜料,黑色的为烟子,或竹叶黑,红多用烟红、洋红、大红,黄用栀子黄、槐黄,绿是槐郎当绿,或用湖兰加黄调制,紫为龙胆紫或品紫,雪青土要用玫瑰精、胭脂或粉红。他们的色彩口诀是:

杨家埠年画红主新

紫是骨头绿是筋

黄色多了太清淡

唯有紫少画真新

红间黄

喜煞娘

红重紫

臭其屎

红主新

黄主淡

绿色大了不好看

紫多发恶黄多傻

用色干净画鲜艳。

年画离不开人物,所以艺人们又总结了人物造型的口诀:

年画待要好

头大身子小

不要一只眼

七分八分才凑巧

眉眼清楚

头脸俊俏

身架四称

颜色花哨

他们很注重人物脸型的刻画:

男子汉四方脸

姑娘媳妇瓜子脸

胖娃娃大圆脸

戏出人物化妆脸

甚至还有关于眼睛等细部特征的口诀:

青壮年蚂蚱眼

胖娃娃杏核眼

姑娘媳妇含情眼

老人要画丹凤眼

作家冯骥才谈到对杨家埠年画的印象时,说:“杨家埠的年画很有个性。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人物壮壮实实,胖娃娃个个都得有二十斤重,圆头圆脑,带着憨气,傻里傻气地看着你。再看画上的姑娘们,一色的方脸盘,粗辫子,两只大眼黑白分明,嘴巴红朴朴,好比肥城的桃。你再抬眼看一看印画的姑娘,一准得笑,原来画在画上边的全是她们自己。”

艺术源于生活,这话是错不了的。

画意

言为心声, 画为心生。

几百年来,杨家埠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希望、期待、祝福,都画在了年画里。

新春天喜福星来

人人遇见大发财

庄农遇见收成好

买卖遇见财见财

出门遇见喜见喜

开市遇见福气来

修盖遇见发宅舍

人口兴旺无祸灾

有人遇见新春画

运气顺妥银钱来

这是杨家埠年画《大春牛》中的题诗。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们一直强调“重义轻利”的思想。特别是明代程朱理学盛行,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压制民众的个性。而在田间地头,在最基层的百姓之中,人民要发财、要增福、要长寿的愿望从来没有减弱过。这幅年画中的题诗,十句中倒有八句在言利,老百姓要吃饱饭、穿好衣,过安乐幸福的生活,这一愿望是士大夫们多少长篇大论都泯灭不了的。

在杨家埠历代的早期年画中,各种神像,特别是财神和反映发财内容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三星门神》,画的是福、禄、寿三星。还有《文财神》《武财神》《增福财神灶王》《聚宝盆灶王》《发福生财大灶王》等,有及《五福捧寿》《年年发财》《五路进财》《摇钱树》……

有人统计过,这些年画占了总销量的至少一半。

这就是民心。

杨家埠人认识到幸福的生活不只靠神灵的保佑,还要靠辛勤的劳作。于是他们创作了《年年有余》《兄弟同乐》《金鱼满堂》等年画。还有反映男耕女织的年画,《男十忙》《女十忙》。

人生天地间

庄农最为先

开春先耕地

种耧把种翻

芒种割麦子

老少往家担

四季收成好

五谷丰登年

这是《男十忙》中题诗,艺人选取了一年中劳动最紧张劳累的种收小麦的农活,把生长期为八个月的冬小麦,从耕、种,到压、锄、收割、运等用画面进行集中展示,生动活泼,真实有趣。而在《女十忙》中,将轧花、弹花、结线、合线、刷浆、织布等纺织的各个工序画到一个画面中,干活的妇女们分工协作,还有几个孩子参与其中,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有一幅名为《蚕姑》的画,题诗是这样的:

墙下树叶多茂盛

采来喂蚕真可夸

人食桑葚甜如蜜

蚕食桑叶吐黄纱

二姑看蚕多勤俭

蚕盛户户第一家

勤劳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的美德在这位蚕姑的身上得到了现实的体验。

“德盛恒”画店有一幅年画《大春中》,刻画了一个小短工的形象:

丰收太平年

短工作了难

东村好饭食

西庄多给钱

短工是农村农忙时给人家短期打工的人,一般来说生活清苦劳累,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很低。但是这个小短工因为遇上了丰收太平年,有点儿喜庆色彩,这家雇主给的好饭食,那家给的工钱多,选哪一家去做工呢?这位临时工心里拿不定主意了。作者让他美美地乐了一回。

杨家埠年画中还有一类画得是民间故事。如《牛郎会》《白蛇传》《西厢记》《打樱桃》等,反映了人们对于婚姻自由的向往。还有讽刺封建落后思想的《打婆婆变驴》,提倡男女平等的《女学生习武》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不只是关注自身,关注家事,而且关注国事。

清代末期,他们创作了一些反映国事的年画。如《慈禧太后逃长安》和《八国合约之后》。前一幅画的题诗是:

八国联军进北京

吓得慈禧要了命

拽着光绪快逃跑

三天跑到长安城

后一幅画的题诗则为:

红毡铺地三尺厚

黄纱罩顶把天蒙

五里一墩来护驾

十里一堡夹道迎

回京不比离京时

一走走了三年整

离京三天,回京三年。二者相映成趣。其中的深意任凭看画者自己去体会。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的杨家埠年画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反映社会新风尚,刻画社会新面貌。

年画,从来画得都是生活和社会的脚步。

画事

三府登莱青

年年来昐冬

一到杨家埠

办些新样画

客人把财生

全家老少喜盈盈

年画改变了杨家埠人的生活,也让杨家埠出了名。上面的民谣说的是,当年,登州、莱州、青州三个地方的人一到冬天就到杨家埠置办年画的情景。当年年画兴盛之时,仅一个冬天,来往杨家埠的客商有5000多人,年画除了销往山东各地外,还卖到了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东三省及内蒙等地,甚至远销东南亚等国。

杨家埠成了山东东部年画的集结地。当年,杨家埠的年画作坊遍地都是,每家临街都设有一个“望屋”,把自己家生产的年画样本进行集中展示,供各路画商随意选择。每家作坊都备有“吊铺”,供远道而来的客商住宿休息,提供免费食宿。

当时还出现了专业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还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杨家埠人在长期的年画经营活动中,商业观念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才能、智慧得到了尽情地发挥。他们不仅在本地卖画,还率先走出家门,到外地做买卖。

刻版坐案子,

捎带着糊扇子。

在徐州卖“老虎”,

捎带着卖“判子”。

赚了钱当驴贩子,

蚀了本当熊蛋子。

这首民谣说得是杨家埠人到外地卖画的情景。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年画,来到了徐州售卖。把年画卖出之后如果赚了钱,就当“驴贩子”,把赚的钱在当地买成驴,驴在当时是交通工具,骑驴回来,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驴运回潍县后,还可以再高价卖出去,又赚了一笔钱。这商业头脑,不禁让人赞叹。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一年一年中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必然也有它的兴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形式的兴起,年画不再是人们过年的唯一选择。而且,印刷业的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石版印刷,胶版印刷,数字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杨家埠年画所用的木版印刷早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

杨家埠年画的式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到1949年解放前夕,杨家埠多数画店停业,画版有的堵了鸡窝,有的盖了咸菜缸,有的当了洗衣板,往来的客商也基本不见了。后来在文革期间,杨家埠的年画更是遇到了寒冬。

但是年画不死,艺术不死。

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山东民间艺术展。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先生在看了杨家埠的年画展品之后,大为惊喜,他在留言中写道:“看到潍县杨家埠年画的重要资料,并获悉,虽经十年动乱,保存完好的旧版还不少,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文化价值上,应与明清珍本绣像之类,同等看待”。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杨家埠年画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名海内外,现存的五百多套画版都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年画艺人及文化学者整理并出版了关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一系列专著。潍坊市委市政府为了保护地方文化,打造杨家埠民俗文化村,建起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园内以年画、风筝为主导,设有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古店铺一条街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古槐树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欣赏年画,还可以看到艺人们制作年画的过程。

2002年,杨家埠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同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传人杨洛书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2005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以杨家埠年画艺人的故事为题裁的电视连续剧《大掌门》登陆央视。

这个春天,连续多年的杨家埠风筝年画系列文化活动将继续举办……

年画的故事还要继续下去,新的民谣还会产生并流传。

(0)

相关推荐

  • 千里漫行话潍坊:走进寒亭杨家埠

    在世界风筝都-山东潍坊,既有"墨香飘八方"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有"银线牵四海"的潍坊风筝,一提到潍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两样闻名于世的"潍坊宝贝&qu ...

  • 2005-4M 杨家埠木版年画(小全张)(T)

    2005-4M 杨家埠木版年画(小全张)(T) 志编号 2005-4M 版别 胶印版 名称 杨家埠木版年画(小全张)(T) 全套枚数 4枚 发行日期 2005年2月1日 全套面值 3.20元 全套售价 ...

  • 杨家埠风筝博物馆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风筝与民间木版年画一样,源远流长.它以造型合理.色彩艳丽.起飞高稳.富有民间乡上气息而自成一家,在中国风筝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于杨家埠风筝,在清代曾流行着一首<十个大姐放风筝 ...

  • 王福权所藏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特指产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诞生于明代.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一说四川绵竹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 ...

  • 杨家埠年画《童子图》

    杨家埠年画<童子图>    喜报三元 门贴,象征着家里的孩子将来连中三元. 画面对称,色彩鲜艳,有元宝.石榴.喜鹊.蝙蝠.桃子.珍珠等 元素点缀着画面,对称中有变化,富于动感.  喜报三元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西杨家埠村

    3月12日一行35人走进杨家埠村,杨家埠村位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寒亭区. 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古槐与明古屋闻名遐迩:木版年画.风筝誉满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是重点开发地段.最先兴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 ...

  • 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广场随拍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园内以年画.风筝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 ...

  • 2005-4 杨家埠木版年画(T)

    2005-4 杨家埠木版年画(T) 志编号 2005-4 版别 胶印版 名称 杨家埠木版年画(T) 全套枚数 4枚 发行日期 2005年2月1日 全套面值 3.20元 全套售价 3.20元 原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