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狂就是米狂,善书者只有一笔,米芾自称有四面,不过是篆籀笔法
米芾曾经评论智永临《集千字文》,说它“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这个“八面”很显然是“八面用锋”的含义。对于“八面用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甚至跟人们评论米芾的“八面出锋”相混淆。
有人解释“八面出锋”是米芾用笔风樯阵马的快意,意思就是出锋随意,哪里都可以出的,只要我米襄阳原意!
米芾单字
八面出锋,实在是找不到出处,也许八面出锋就是八面用锋的的误用。米芾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并不是来源于出锋的随意,反而是来源于规矩的中锋行笔。
米芾尚晋书,更崇尚晋以前的书法,他夸赞颜真卿的行草书有篆籀笔意。而中锋用笔就是篆籀笔法的一种,既然自己推崇,没有不如应用的道理。同时,如果不是笔笔中锋,他的书法作品也不可能“沉着痛快”,侧锋用笔是不能入纸深刻的。
米芾蜀素贴
米芾知道智永的字虽然已经少了锺王的古法,但是还有八面用锋。他同样会拿来用,米芾的字,明显是刻意笔笔中锋,这便是学古法“八面用锋”。
“八面用锋”源于篆书,篆书的文字还没有被符号化,都是按照事物的天然意象“随意”书写。因此篆书的用笔就是八个方向都有,甚至有超出八个方向。篆书中锋用笔是没有人有异议的,向不同的方向行笔,就用不同方向的笔锋。这样圆形的的毛笔就显现出它的优势,这应该就是毛笔被做成圆形的原因。
米芾徳忱帖
古人执笔都讲究“指实掌虚”,指实便可掌控毛笔,不使毛笔妄动。那种说圆形笔是方便捻管的显然不对,不说指实不实的问题,捻管调锋后,毛笔始终都用一面锋!米芾曾经说:“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实际上是笑话他们用笔太过死板,不能用八面锋。
因此,他才在谈到《蜀素帖》时,他欣喜若狂,自夸“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的“善书者”显然是指“欧、虞、褚、柳、颜”诸公了。
米芾虹县诗帖
八面锋,现存的书法理论中没有在其它的地方发展。但是四面之说是有先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笔法诀》中就说:“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俱全。”“四面”“八面”只不过都是虚指,无非是说毛笔的整个外周。
只有笔锋正了,才能四面锋都能用到。偏锋是不可能四面用锋的,两面都不太可能。八面用锋,主要是行笔过程中不停笔的状态下,调换行笔方向。要调换行笔方向,由于手指要握紧笔杆,就会使被使用的笔锋从一个面转换到另一个面。这种用笔方法,在唐楷中是极少存在的,所以被米芾笑称“一笔书”。
请点击米芾李太师帖
八面用锋这个词好像有点太高大上,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是这个笔法的手部动作人们都非常了解,还乐于学习,这种手部动作就是转腕。毛笔行笔过程中调整方向,就要用腕力使笔毫一根根转过去,才能继续中锋行笔。
八面用锋、八面出锋,都是保证转折后能够中锋行笔的方法。清朝的杨守敬,就说:“八面出锋,始谓中锋,惟中故能八面出锋,若非中则一二面矣”。
米芾清和帖
能八面用锋,才能保证行笔过程中调锋后的中锋行笔,这在楷书中用的比较少,在行草书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因为楷书的书写,换笔锋时都是另外重新起笔的,每一笔,只用一面笔锋。而能用八面锋,就可以一笔之内不断调换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