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理想化”步兵师:每师14000人,每连配6挺轻机枪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计下辖3个师,即以红1方面军为主编成的115师、以红2方面军为主编成的120师和以红4方面军为主编成的129师。
这3个师虽然理论上的编制是大体一样的,但每个师的具体编制和人数、武器数都不相同。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中,其实是有一个标准化或理想化步兵师编制方案存在的。
本文便从红军主力改编的情况说起,来聊聊这个标准化步兵师方案与八路军后来3个主力师实际编成之间的异同。
红军的冲锋枪手
在红军主力改编漫长的谈判过程中,围绕改编部队的编制规模,国共双方的交锋曾十分激烈。
在1936年的接触中,蒋介石的口气很硬,只同意红军保留3000人,师长以上领导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按才录用。
这种条件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直到1937年初国内外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红军改编的谈判才得以实质性进行。
最初我们提出的方案是红军改编为4个军12个师,这个编制要的很大,其实也只是谈判策略而已,因为双方都清楚实际谈下来的编制不会如此。
果不其然,南京方面的回应是红军只能改编为2个师8个团,共计15000人。师上面不设军,除师长外,副师长到副排长军官都由南京方面安排。
很显然,双方的分歧很大。
红军机枪手
随后,我方将要求调整为编4个师12个旅,共计70000人。师以上设总指挥部,军官由我方选派。这一方案南京方面仍然不同意,经过激烈谈判后,双方终于在1937年3月8日达成初步共识,即红军改编为3个国防师12个团,加直属队共计45000人,三个师以上设总指挥部,各级人员由自己推选。
但这个方案,蒋介石并不满意,蒋坚持红军只能编2个师,随后妥协后又指示红军改编后每个师只能有9352人,如此3个师加直属队不过才3万余人。
最终在我方的坚持下,蒋介石同意我方以3个师12个团编制,人数可容至45000人。
而在45000人的编制下,除3000人的直属队外,其余42000人分属3个师,每个师按照14000人的标准化师编制表来执行。
关于这个标准化师的编制问题,当时我们也有一个详细的方案,即每个师的编制情况是:
步兵师直属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及通信、特务营,加上师部人员共计有3000人。
每个步兵师下辖2个旅,每个旅下辖2个团,其中旅部人员编50人,没有直属队,主要战斗人员在团一级。
每个步兵团编制2700人,团直属有迫击炮连或排,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每个营辖4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机枪连装备的是重机枪,而轻机枪都是装备到步兵连中的。每个步兵连编160人,配备6挺轻机枪。
应当说后来八路军实际编制时,基本是对照这个编制来执行的。但是由于红军主力改编时,各主力团基本是原红军的师整建制改编的,因此各个师的具体情况又不一样。
比如115师,实际上的兵力数是15500人,师直属队中有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没有工兵营、通信营和特务营,可又多了教导队和随营学校。
另外115师与其他师最大的不同是该师多了1个独立团,该团由红1师改编而来,实际兵力为1700余人,要比其他改编的番号主力团人数少很多。
120师改编时的兵力数为14000人,这与标准化师倒是对上了,该师直属队中炮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特务营全部齐活(少通信营,129师也一样),此外还要多一个教导团。其余旅团,也基本按照相应编制编成。
129师改编时兵力数为13000人,比标准化师要少1000人,该师直属队中炮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特务营也全部配齐,此外也多一个教导团。其余旅团,也是基本按照相应编制编成的。但由于129师的总兵力要比120师少1000人,因此各团营的实有兵力也要略少些。
我们知道,在实际抗战中,八路军的主要作战单位是步兵团。
就八路军当时的12个番号主力团而言,在总兵力上基本都有2700人,甚至还要略多一些。故而在团部还直辖有1个特务连及其他直属分队,在步兵营级兵力也很充实。
但在武器上,由于国府不会提供大量枪械装备,因此团属迫击炮连炮很少或干脆不编。
而在步兵营属机枪分队上,由于实际配备的重机枪只有3到4挺,因此115师的部队为营属机枪排,这个相对名副其实,120师和129师虽然实有机枪数差不多,但仍称营属机枪连。
在步兵连一级,虽然大部分步兵连的兵力都有160人,甚至要更多些,但轻机枪每个连配备6挺基本是达不到的。
在120师和129师部队中,平均每个步兵连只有2到3挺轻机枪。115师部队的机枪配置可能更多,但也不可能达到每个连6挺的程度。
可能只有红15军团中原25军改编的344旅部分部队中能达到这一配置,毕竟这支部队在长征途中多次缴获机枪,相对来说机枪的装备量也较多些。
但从总体上来说,每个步兵连达到6挺轻机枪的配置在当时的八路军部队中是不能普遍实现的。甚至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也只有极少数尖刀连队有这一配置。
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后期,我军的步兵连才普遍达到甚至超过每个步兵连装备6挺轻机枪的配置。
另外值得说明的还有几点:
第一:当时八路军的师直属营中,除骑兵营名副其实外,其余各营基本都是步兵营,只不过番号叫炮兵营、工兵营而已,其实当时炮兵营无炮、工兵营也无相应器械装备。
比如红74师便改编为了115师的炮兵营和辎重营;红27军改编为了120师辎重营;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分别改编为120师特务营、工兵营和炮兵营;红29军改编为129师特务营、红30军改编为炮兵营等。
第二:当时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各师的直属营中除骑兵营外,其余10个营都留守在了陕甘宁。这10个营其实大多是陕北红军改编的步兵营。除了这10个营外,八路军主力另外留718团和770团留守,这些部队共计有9000多人。
不久之后,除770团保留编制外,上述各营及718团又改编为了8个警备团,后来120师骑兵营也改为骑兵团,并转隶留守处。
第三:八路军总部直属部队中后来编有1个特务团,八路军技术兵种的骨干基本都在这支部队中,如当时八路军唯一的山炮连即在特务团编制内。直到后来从滹沱河中捞出了8门晋绥军败逃时遗弃的晋造山炮,以这些火炮及山炮连原有装备,这才成立了总部炮兵团。
而随着技术兵种的剥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转为一支精锐步兵团,抗战中该部的红军连队又曾多次抽出,并支援其他方向的抗战。
所以全面抗战爆发时,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部队实有兵力在45000人上下,其中将近1万人留守,其余35000人的主力部队开赴前线。
虽然当时的3个师中没有1个师是全部按照标准化师的方案来编制的,但大体也执行了此编制。
尤其是当时的步兵团编制对于八路军之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八路军的新旧步兵团都是执行12个步兵连的编制,亦即之后所称的“大团”。
而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步兵师变化很大,实际都发展为了一个大的战略区。惟独在步兵团一级,都是严格编制,并按照实际作战需求增编、简编。到后来有大规模野战需求时,再以若干部队合编为师旅,实现从游击战为主到运动战为主,从地方化到正规化的转变。
(0)

相关推荐